初次家访,仪式感不能少,鲜花、水果、茶点、全家齐上阵打扫卫生,甚至连家里在狗子也洗个澡……

随着开学,学校的老师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新一轮的家访也在悄然进行,然而,被家访的家长们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结果让人意外,超过80%的家长投票:建议取消“入门式家访”,对于这个结果,让干了一辈子的老师也觉得出乎意料。

入门式家访通常在孩子入学前或者刚开始进行,一半时间都在3-6月之间,也有个别学校会持续到7-8月。
这样的安排是让老师和家长有充足的时间互相了解对方,通过家访,老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特征,从而为每一个同学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

家访是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
然而,网络上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认为“入门家访”已经成为过去式,还十分容易暴露家里人的消息,更主要的原因,家访也会出现“尬聊”现状。

网友表示,为了迎接老师们的到来,家里需要提前安排时间收拾,拿出下班休闲时间“招待”老师,老师来还叮嘱小孩子不要乱跑,要有规矩。
而老师上门,双方客客气气的同时,还得专门“讲”好听的说,毕竟现在社会的人情世故。

关于家访这种事情,每年都会被家长热议,家长们也纷纷吐槽:过于形式化,打乱家长的日常生活,而这些事情不应该和“家访”连在一起,尤其是现在,通讯设备如此方面,无论是微信、还是打电话都是可以沟通。
而最令家长不舒服则是“入户”这个形式,很多家长害怕暴露自己家的隐私。

攀比心理在成人的社会有,同样在小孩的“社会”也有,一位单亲母亲吐露:单亲带娃、再加上三世同堂住在老破小,这些情况并不想让老师知道。
每一个家庭经济,家庭背景等等都会给老师留下主观印象,要知道成见是一座大山,很难移动,这对于来说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老师家访提前将家里收拾一遍,还得让家中的老人出去遛弯,害怕一不小心说错话,硬件措施完美后,还得提前在外面水果店定水果,买一点糕点,只为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网友在网络上进行一个调查,喜欢家访吗?

短短三天的时间,全国各地6200多名网友参与,而结果却是大家意想不到。
这些认证,有5300多位网友投了“不喜欢”占比例高达85.9%,如此数据确实有点意外,而家长个给出真实的想法。

一位二胎母亲表示,本来家中已经有一个小孩子,每天照顾一家人早已经筋疲力尽,老师提前一天发消息通知第二天大早上家访,通宵打扫卫生不说,结果老师来,照顾老二,也并没有说上几句话。

很多90后家长,买房之后就不和家里人住一块,双方自由的同时,也有一个自己的小窝,这不家访可能暴露位置,还将家中的状况,每天的日常暴露无疑。
这不,这种想法的家长碰见老师家访,直接邀请老师去父母家里家访。

更有网友表示:90后的家长社恐,面对老师觉得尴尬,所以在交流的时候,肯定会鸡同鸭讲,或者是就是“听课”。
这种形式意义的家访确实违背了家访的意义。

家访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可以从家访中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以前家访,老师会骑着自行车一家一户挨个去学生家里访问,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情况,这种形式不仅拉近学校距离,还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然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家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举个例子,上海部分中小学家访遇到阻碍,使得老师面临着“芝麻不开门”的尴尬境地。
不少网友觉得入户家访已经成为“过去式教育”,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从多种方式,微信聊天,钉钉打卡等等,实在是想要和家长见面,可以在咖啡厅,或者是奶茶店,这样了解的氛围可以不这么尴尬。

一通电话、一条微信聊天,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让老师再跑一趟,而所谓的“家访仪式感”根本没有必要出现。
家长担心的情况还有一个,那就是看人下菜碟,一部分家长害怕老师根据家庭状况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老师家访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同理,老师也并不喜欢家访,就如网友所说的一样:家访这种事情,家长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生无所谓,只有校长觉得自己的安排顺应天意。

还有一些争议,老师家访是一个伪命题,喜欢的绝对少数,但家访是老师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只有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才能够更好的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网友: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是国家政策,投票结果违背教育规律,破坏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对于家访,你是如何看的?
参考资料
强烈建议取消家访!有家长喊话,6000多网友投票,超八成投给“不喜欢” 2025-01-23 17:12·潮新闻
强烈建议取消家访!有家长喊话,6000多网友投票,超八成投给“不喜欢” 钱江晚报2025-01-23 16:57
老师入户家访遭部分家长拒绝 家访真的过时了吗? 央视新闻2025-02-11 06:38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