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纯元皇后一直是四大爷心里的白月光,尽管去世已久,四大爷始终对她念念不忘,皇后宜修也正是抓住这一点,所以时不时便搬出姐姐来"怀念"一番。
而甄嬛,凭借生得与纯元皇后有几分相似的脸,得以顺利入宫成为皇帝的宠妃之一。
当然,作为"替代品"这件事,甄嬛自己并不知道,她以为皇上喜欢的就是她甄嬛而已。若不是"菀菀类卿"事件的发生,甄嬛可能一辈子都要活在这个荒诞的泡沫之中。
皇帝身边的"老人"大都知道纯元皇后的事,其他人不告诉甄嬛也就算了,可为什么对她一往情深的果郡王也从头到尾都没说?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除夕夜,华妃的一瓶红梅勾起了皇帝对纯元皇后的相思伤感之情,他走到倚梅园想散散心。
果郡王放心不下,也跟着来到了倚梅园。
在倚梅园,果郡王为华妃开脱:"华妃她不是有意的。"
皇帝叹了一口气:"华妃进王府晚,她什么都不知道。"
两人的这段对话透露出一个信息:果郡王对皇帝和纯元皇后的事,知道得很多。
毕竟作为向来与皇帝关系不错的兄弟,两人之间来往还是比较多的。果郡王常常找皇帝玩,那见皇嫂纯元的次数自然也就很多,对她很熟。
从果郡王和其他人都不说甄嬛与纯元相似这件事,再到皇后宜修见到插瓶红梅花的反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作为皇宫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或者太后下令,不许提起纯元。
在皇帝对纯元的回忆中,纯元皇后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没有一丁点瑕疵,如果提起纯元或是与纯元相关的事物肯定是怕勾起皇帝的伤心回忆。
毕竟纯元那么美好,皇帝那么爱她。
失去至爱,是生命中最痛的事。纯元是皇帝不可言说的忧伤。
所以,就算得宠如华妃,她对纯元的事,知道得也并不清楚。
皇命不可违,果郡王也不例外。
况且前期,他与甄嬛并不熟,自然也没必要惹麻烦上身。
在与甄嬛相爱后,更不会提起这等让甄嬛伤心的事。
2
其实这事果郡王对甄嬛说不说,意义都不大。
告诉甄嬛,除了让让甄嬛难堪外,别无他用。
而甄嬛,面临的也只有两个结果:信或者不信。
信吧,就戳穿了皇帝爱她的虚假泡沫,以甄嬛那高傲的性格,必然不会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替代品的事实,她会嫌弃皇帝的爱,从而疏远皇帝。
而在后宫,没有皇帝的宠幸,是活不下去的。
那些拜高踩低的主儿会各种欺负她,凌辱她。
但倘若甄嬛不信呢?
毕竟前期她和皇帝的感情还是挺好,如果不小心把果郡王"告密"的事情说了出来,果郡王还要不要活?是不是给自己惹得一身骚?
这对果郡王有什么好处?
所以,告诉甄嬛这事不仅对果郡王没好处,还极有可能让他惹祸上身,果郡王又不是傻子,肯定选择三缄其口,不掺和到这趟浑水中来。
有人猜测,果郡王后来爱上甄嬛的原因,是因为他也爱过纯元。
其实在我看来,这可能性倒不大。
从年龄上就不合适。
四大爷登基时45岁,宜修封后时41岁,纯元是宜修姐姐,两人相差四个时辰,年龄也是同岁。
而四大爷比果郡王年长差不多20岁,算下来纯元比果郡王也起码大十五六岁。
在四大爷成亲时,果郡王还只是一个屁大点的孩子,这种年龄差下,果郡王哪里会对皇嫂产生非分之想呢?
并且,后来两人的感情发展,也证明了果郡王爱的只是甄嬛,而非纯元。
甄嬛比纯元更有个性,而不似纯元那般对皇帝柔情似水,这恰恰使接近她的人能感受到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她的才华,她的聪慧,她的活泼……都让果郡王不由自主想靠近她,爱上她。
在果郡王心里,甄嬛就是甄嬛,才不是什么纯元的影子。
而两人的年龄,也显然更为合适,有更多共鸣。
只可惜,他们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注定要成为一生的遗憾。
生在帝王家,是果郡王的福气,也是他的不幸,虽为王爷,可他的婚姻却从不由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