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为何合作少,背后原因是这样的

费飞讲娱乐 2025-01-02 14:22:40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高铁由最初的依赖国外技术支持到能够自主创新,目前于各个层面已经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存在。

技术如此强悍的中国高铁,按说应该会有应接不暇的订单,会参与到更多国家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去,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全球我们的合作伙伴极少,说起来背后原因实在令人无奈。

我国建造高铁的必要性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首先建造高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遍及各地的高铁线路可以极大地满足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促进区域发展平衡。

成熟发达的高铁网络系统,体现在人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拥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后人们出行会更加频繁,不光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也大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说到人们的出行方式,对发达国家来说,乘坐高铁出行与乘坐飞机和公共汽车相比,无论是票价上还是方便程度上都不相上下,因此高铁性价比对他们来说不高。

可是对中国人来说,由于客机普遍都是进口的缘故,机票价格通常偏高,而公共汽车也因拥堵等各种原因速度偏慢,所以综合比较高铁性价比更高。

另外高铁也可以补充空运能力的不足,对特殊情况下的物资运输、战略补给能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高铁的正式开发建造始于1978年,那时邓主席在体验了日本的新干线铁路后,深有感触的说,中国同样非常适合拥有这样的铁路系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开始逐渐引进日本、德国、法国等先进的高铁技术,并且大量投入自己的科研力量,经过日复一日的钻研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攻关,最终我国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一套高精尖高铁体系。

中国高铁遥遥领先

中国高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安全系数高,速度快,并且建设成本低。

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高铁网络化的国家,有着复杂的高铁线路以及密集的高铁运行轨道。

据统计,直到2023年我国高铁总里程已超过4万公里,在速度方面,复兴号更是早已实现时速400公里的超高速运行。

在奋起直追的这些年里,我国高铁已经创下了八大世界之最,其中全球第一的高铁运量和运营里程最长的记录足以说明我国高铁的水准之高。

现在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全球铁路的领跑者,完全可以不依赖国外任何技术支持,实现自主创新各种类型风格的产品。

因中国高铁的速度之快、乘坐之方舒适早就名声在外,前些年还有许多国外名人前来中国专门体验高铁出行,比如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美国企业家马斯克、著名探险家埃德·斯塔福德等,引发人们热议。

中国高铁也全面运用了信息化技术,北斗卫星、互联网、5G、大数据、AI等现代化高科技都正在为高铁保驾护航。

为何在全球合作极少

不过就是如此发达的铁路技术,在全球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次数却少之又少。

这中间最关键的一点是经济问题。要知道高铁的建设成本是较为昂贵的,以我国为例,修建1公里铁路平均就需要投入上亿元,这还只是普通平坦的路况下,如果遇到山地、丘陵、高原等复杂的地形,花费还可能会增加。

一条几百公里的铁路工程,只是建设完成就需要花费几百亿乃至上千亿元,当然这还没有考虑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如此昂贵的费用,让许多国家望而却步。

像我国一样非常需要铁路系统解决国内运输问题、提升国力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迫于自身经济压力,往往无法拿出大量资金保障修建完整的铁路网络。

高铁建成后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会通过人们购买的车票费用而一点一点收回成本,但是由于高铁建设成本过高,要想完全回本甚至实现盈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许多国家国情不允许。发达国家生产力相对较强,他们拥有更多的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并且他们的航空系统完善,短途出行可以自驾汽车,中长途出行可以乘坐飞机,这样就降低了铁路和火车对他们出行的分量。

对于经济发达、国力雄厚的国家,一是他们早年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好的铁路系统,已经足够支撑起他们国内的铁路运输,二是他们自身也有着高超的铁路修建能力,不太需求其他国家的帮助,三是铁路系统对他们根本不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运输工具也可以满足自我需要。

劳财费力而兴师动众修建一条铁路,却利用率很低,对于他们来说得不偿失,因此他们不会考虑花费大价钱修建收效甚微的高铁线路。

第三点是政治因素。修建一条完善的铁路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政局的动荡和政策的不稳定都有可能迫使正在进行的工程而夭折。时常变化的政治运动,是影响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铁路的又一大关键问题。

国外的土地私有制也导致了修建铁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铁路沿线所使用的土地要征得当地人民的许可,在沿路征收人民的土地时,可能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到人们的反对,这样也不利于铁路工程的实施和建设。

除此之外,根据每个国家的政策、国情不同,还存在诸多其他各不相同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高铁技术尽管拥有炉火纯青、出类拔萃般的水平,可是在全球却拥有很少的合作伙伴,背后的这些原因实属无奈,当然这也不是仅凭个人、某些组织或者我国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相信未来会有合适的时机,逐渐发扬光大。

结语

在此祝愿我国先进的高铁技术能接到大量国际订单、拥有更多合作伙伴,日渐走出国门,获得国际认可,开创更多辉煌。

同时也希望发达的铁路系统能够不断提升内在核心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国内人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