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主力团攻下一小堡垒,歼敌170却自损2千,鬼子炮楼真是难打

夜莺歌声凄凉 2024-12-09 18:39:45

打下一个小炮楼,杀敌170,自己却赔上了2000人,这账怎么算都让人脑袋发懵!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正面战场火力不足,面对日军的碉堡时,常常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窘境。特别是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调整了策略,搞起了“碉堡战术”。这些炮楼看似简陋,却成了挡在八路军和根据地之间的“铁乌龟壳”,打不掉,动不了,恶心人。可八路军没得选,必须啃下这些硬骨头。这场看似“不对等”的较量,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八路军缺“家伙事儿”,只能硬拼

八路军当时的情况,说白了就三个字:穷、弱、难。手里最硬的装备不过是迫击炮,连能摧毁炮楼的重武器都没有。靠缴获?日军早就想到了,丢了火炮直接自毁,哪还轮得到八路军捡漏。那怎么办?只能靠炸药包和人拼命往上冲。问题是,炸药包不够,扔手榴弹吧,威力又小,打不穿人家那加厚的顶层。这就好比你拿个小铁锤砸别人家防盗门,砸不动不说,还得赔上好几个“铁锤”。结果呢,一场战斗下来,炮楼是打下来了,可自家兵力也折损得让人心疼。

2. 日军的“乌龟壳”战术让人头疼

冈村宁次搞的“囚笼政策”,真是既狠又毒。他们把炮楼建在交通要道和村边,形成了一个个互相联通的据点网。别看炮楼不大,可日军利用得特别“抠门”:既能监视八路军的动向,还能隔断八路军和老百姓的联系。八路军想从根据地调人调粮,先得问问炮楼里的“鬼子爷”答不答应。更恶心的是,日军还会从这些炮楼出发,扫荡村庄,把八路军赶得无处藏身。八路军一旦被迫集结,日军就利用炮楼的监视优势,迅速组织反围剿。可以说,这些炮楼不仅是个“哨兵”,还是个“恶霸”,让八路军上下都咬牙切齿。

3. 硬仗背后,是日军的“精气神”硬

别看日军碉堡里的人少,战斗力却不能小瞧。鬼子的枪法好得吓人,蹲在碉堡里当“狙击手”,八路军露个头就可能挨一枪。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虽然我们不认同,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战斗中那种“死战不退”的劲头,确实让人头疼。碉堡里的日军,即使弹尽粮绝,也能硬撑到最后一刻,靠一把刺刀和你拼命。而八路军呢?虽然士气高,但装备和训练水平差距太大,能打赢,靠的真是血肉换的胜利。比如东团堡战斗,八路军用了整整3天才啃下这块硬骨头,打死了170多个鬼子,可自己也损失了一千多人。这样的胜利,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打碉堡这件事,看着是八路军“笨”,其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重炮,没有坦克,只能靠人命往上填。可即便如此,八路军还是从炮楼战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火攻、夜袭、围困,甚至用“青纱帐战术”诱敌深入,打得鬼子不敢出门。最终,八路军赢下了这场持久战。可这背后,是无数鲜血换来的代价,绝不是抗日神剧里那些“辣椒炮弹”那么轻松。战争是残酷的,而碉堡战,更是对意志的一场考验。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我的歌是奔腾人生

我的歌是奔腾人生

3
2024-12-09 22:09

碉堡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牵制,等援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