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是陈可辛导演,许月珍监制讲述的是中国女排的故事。原名为《中国女排》后来改名为《夺冠》定档与国庆。据悉现场的负责人透露,改名是为了电影如期顺利上映,同时为了上映经过了多方的审核和多次的修改,最终才有了这个《夺冠》的版本。
《夺冠》上映时间:2020年9月30日,领衔主演: 巩俐 / 黄渤 / 吴刚 / 彭昱畅 / 白浪 / 陈展 / 罗慧等。
说起女排,我们总是很熟悉的。女排精神在这个时代被我们弘扬和赞美,不仅是因为它追求胜利与成功,更是在于它的顽强与拼搏,在困境中敢于直面失落,在失落中经历成长。
在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而当时的中国要给世界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的体育中国的女排走在了最前线。在各种设备和力量,基础上都不如其它国外的基础上唯有加倍的付出和刻苦的训练才能和对方交手。80年代的中国女排就是在这种艰难刻苦情况下为自己赢得了五连冠的喝彩。
而到了20世纪,在拼科技与战略的时代,再多的汗水与泪水,再多的刻苦训练,再多的小米加步枪都只能是你成功的一部分,还有其它更重要的部分。留学美国的郎平教练执教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女排后辞去了教练职位,最后回到中国带领中国女排执教走向了巅峰。在她执教期间所带来的的是新的视野与战术,这帮助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巅峰。
电影内容《夺冠》主要讲述了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VS美国,戴着金丝框眼镜的郎平坐在了美国队教练席上,大气沉稳,目光如电,而此时中国对教练站在场边全神贯注,面带笑容。
中国队教练望向了郎平目光充满了深意,不断进过的人影遮住了他的视线,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从此被缓缓的打开了。
题材难度较大在拍摄这部电影时选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难度大首先在于这是群像,要在两三个小时描绘三波群像,其次是中国女排跨度的时间太大,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到巴西奥运会时间跨度有三十多年,年轻的观众对于以前的女排并不熟悉,还有一个难度在于很多的事件过于近,比如04年逆袭夺冠,08年被郎平所带的美国队打败。等等这些难度都是很大的所有的事件都是拿郎平这一条线连接起来的。
1981年中国女排冲出亚洲首次获得了冠军
1982年中国女排持续发力拿下秘鲁世锦赛冠军
1984年中国女排获得洛杉矶冠军
1985年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
1986年获得世锦赛冠军
到此中国女排拿下了五连冠
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女排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人才匮乏,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执教带领女排在1996年奥运会获得了银牌。在雅典中国女排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让观众久久不能忘怀。
有谁能够想到费尽心力的女排再一次收到了波折 ,女排姑娘们似乎放下了包袱从零开始。高峰过后便是低谷,中国女排经历了黄金时代逐渐走向衰落,2012年伦敦痛失好局输给宿敌日本,坐在评委席的郎平难掩失望之情流下了不甘的泪水。
2013年郎平在中国排协多次的邀请下重掌女排教练这一次她获得了全方位的支持拥有绝对的权利和国际化的团队也开始了“大国家对的理念”目标是里约奥运会金牌。
在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在决赛在创新高,中国女排十二名队员不辱使命,拼尽全力,拼搏到最后,当惠若琪探头拿下最后一分的那一刻我哭了。那是和女排共进退的压力释放,那是全程陪伴后的喜极而泣,那是新时代下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女排精神。
对于女排精神每个人应该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从体育竞技本质来看,拥有过硬的实力,拼搏的精神,遇强则强的斗志这就是最纯粹的中国女排精神。
这部影片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莫过于陈可辛导演自己所说;非模仿秀,即真实。画面的真实,感情的真实,故事的真实呈现,这些都来源于资料显示,为了拍摄一部好的作品,整个团队也是非常艰难刻苦的,还原于历史的真实性。
最后期待《夺冠》的上映,让我们每一位人都记住他们的拼搏,记住中国女排精神。
撰稿人|电影扒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