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小说《红楼梦》中,某些读者对两个人物的评论很不公正:
一个是晴雯:
某些读者会拿放大镜去找晴雯的缺点,一定要给晴雯扣成十恶不赦的大帽子,就仿佛她作恶多端一样,尽管她很少离开大观园;
另一个是薛宝钗:
作者都已经写明了薛家是金陵一霸,同时作者也写明了薛宝钗从未同薛家做任何切割,那宝姑娘这位金陵一霸家的大小姐,怎么可能正真品格端方呢!
什么样的姑娘品格端方?
答案是像贾惜春一样,这种敢正面直视家族腐朽之人才称得上品格端方:
谁知惜春年幼,天性孤僻,任人怎说,只是咬定牙,断乎不肯留着。更又说道:“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闻得多少议论,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排。”
《红楼梦》中的小姐,她们所处的时代、身份、环境,都决定了她们不可能有什么反抗精神,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生活状态,读者也不用去强求。
可一个姑娘品格端方,一定要体现在她对自己家族做过的肮脏、龌龊的事情是自省的、更是不满的!
贾府的三春都能做到这一点:
探春曾经说过: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迎春也曾经说过:
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这已经是懦弱、退缩的迎春,能说出的对家族最诛心的话了!
可薛宝钗呢:
她对薛家金陵一霸的口碑可有反省?
她对自家的腐朽堕落可曾有过反思?
答案是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也就是说薛宝钗就是金陵一霸这个薛氏家族的一份子,她自始至终没有觉得过自己家族处事的方式有何不对,有的时候读者换个角度才能看清楚真正的宝姐姐。
现在咱们就来换个角度,假设晴雯是薛宝钗的丫头,这会让读者更好地看清楚什么叫薛家金陵一霸的家族。
晴雯是什么人?
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晴雯被贴上了本不属于她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有反抗精神。
小说《红楼梦》中有真正有反抗精神的人,这个人可以是鸳鸯;这个人可以是小红;这个人甚至可以是司棋,可无论如何都不是晴雯。
晴雯就是作者笔下简单、透明的一个女孩,她心思澄澈没有心眼儿,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
她人品很端正,没有太多的歪心思,更是不屑于通过用和少爷发生不正当的关系的手段上位。
同时,人品很端正的丫鬟也不止晴雯个人:
鸳鸯、平儿都是这样的人,像袭人那样用云雨情方式上位的人,还是令大多数人所不耻的。
晴雯这种丫鬟有道德底线,可却并没有太强烈的自我意识,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她就是作者笔下水一样的姑娘,把她放在坛子里,她就是圆的;把她倒在砚台中,她就是方的。
晴雯这种水一样的姑娘,很容易照见人世间的污浊,自然被污浊所不容,这样的她就像是箭靶子一样,风流灵巧招人怨,她特别容易被人批评攻击。
可她却是作者最珍爱的人物形象之一:
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
死同穴,这可是夫妻间才有的情义。贾宝玉明确不愿与之分离的女子只有三个人,除了晴雯之外还有林黛玉和袭人:
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就连女主角之一的薛宝钗都没有这个待遇,顺便说一句,我认为《红楼梦》是双女主结构,即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女主角。
在作者心里无比重要的晴雯,就是一个箭靶子,她在宝玉的房里挨骂:
有读者骂她不知天高地厚、恃宠而骄。
奇怪的是,晴雯可以牵连着林黛玉也挨骂:
因为晴雯给宝玉出主意,让宝玉装病避免贾政的考试,有读者骂她和林黛玉一样不劝宝玉学习,不知天高地厚;
因为晴雯同宝玉吵嘴,有读者骂她和林黛玉一样看不清自己的身份恃宠而骄。
我完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
晴雯做的事情,对也好、错也罢,读者喜爱也好、不喜欢也罢,总该她自己去负责,怎么算也算不到林黛玉的头上。
读者就算是要批评晴雯,最多也只能牵连到晴雯的主人贾宝玉,实在牵扯不上别人。
就因为那一句:晴为黛影吗?
作者本人可从未说过这样的话,黛玉身边的丫鬟紫鹃,没有人比她更配称得上是黛影。紫鹃一直都是个温润的姑娘,就算批评黛玉的时候,语言组织的从来都是严谨又语重心长,没有晴雯那么强的性格。
女主角之一的林黛玉身边的丫鬟紫鹃和晴雯没有可交换性,可反过来,另一个女主角宝钗身边的丫鬟莺儿,同晴雯的情节却是有交换性的。
为什么?
因为晴雯和紫鹃的情节,居然没有相似的地方;
晴雯和莺儿的情节,有的时候相似度很高。
晴雯一向是个受气的箭靶子,可莺儿却躲可以躲过读者的各种批评。我不知道为什么,宝钗身边的所有的人事物都像开了外挂一样,金陵一霸的家庭的人,反而很少有人去批评。
此时我做了一个全新的假设,假设晴雯是薛宝钗的丫鬟,请读者继续保持拿着放大镜找晴雯缺点的态度去看这段故事,这时候读者才会发现,什么样的薛家人,才会被作者直接批评为金陵一霸!
一.骗人谁不会
晴雯撒过谎,莺儿也撒过谎
晴雯做的这件事情,非常给她招黑,就连真正同宝玉不清不楚有过云雨情的袭人,好像都没这么被人黑过:
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心下正要替宝玉想出一个主意来脱此难,正好忽然逢此一惊,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
很多读者因此批评:
晴雯惯纵着宝玉不求上进,还在宝玉的家长面前为宝玉遮掩,她的这种态度,会造成宝玉不学无术的后果,如果荣国府都是这样的丫鬟,荣国府就后继无人,那贾家自然会败落!
平心而论,有些事情不能太过上纲上线:
晴雯就是一个很纯净、有道德有底线的丫鬟,她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谁是她的主人,她就会贴心地为谁服务,读者看到这段情节后对她的批评,那超越了她的想法的极限,毕竟教育宝玉的责任不在晴雯一个丫鬟手上。
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反转情节,将宝玉身边的晴雯同宝钗身边的莺儿互换。
如果晴雯是薛宝钗身边的大丫鬟,那她与宝钗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晴雯是个使力不使心的姑娘,只要她为宝钗服务,她也会受宝钗的影响,然后一心一意地为宝钗服务,她就是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宝玉只是想逃避老爸的考试,晴雯都能帮着想办法,当薛宝钗想高嫁进国公府时,晴雯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观。
在宝钗的身边,晴雯会起到的作用同莺儿是一样的,而读者对晴雯,可不会像对莺儿那般宽松:
当晴雯说了这段话的时候: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如果莺儿这段台词是晴雯说的,那晴雯一定会被骂得体无完肤。
首先,薛宝钗和贾宝玉是主人,两位小主人在聊天儿,他们又没有询问丫鬟,这时候晴雯身为丫鬟冒冒失失地插一句嘴,这叫什么?
在古代,这种冒冒失失的行为叫不懂尊卑。一个丫鬟不懂尊卑意味着什么?一个丫鬟不懂尊卑,意味着主人家没有教养。
晴雯随口插了一句话,就已经可以说明薛家的丫鬟没有教养了。
其次,名门贵族是不可能允许一个丫鬟,在待客的时候,(尤其是这个客人还是亲戚家的少爷),对少爷嬉皮笑脸的。
一个丫鬟对少爷嬉皮笑脸,说她没有家教那都是轻的,往重了说完全可以上纲上线,这意味着丫鬟的主人也就是薛宝钗,作风轻佻、言行无状。
接下来的话就吓人了:
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在红楼梦那个男女大防的时代,一个丫鬟,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敢说自家小姐和表少爷是一对儿,按照传统人家的正常家教,这个丫鬟会被这家的当家主母,立刻撵出门去。
如果这一切都是晴雯说的,她的情节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会被读者批评得体无完肤了,可是偏偏莺儿就没事了,这是我想不明白的问题,才有了假设晴雯是薛宝钗的丫鬟这个想法。
咱们继续往下看: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如果这句话也是晴雯说的,那她恃宠而骄的帽子就算实锤了,少爷和小姐聊天儿,她一个丫鬟不停地插嘴,简直是是那个时代的礼法和规矩于无物。
还有呢,晴雯还撒谎,并且公开的当着贾宝玉的面扯薛宝钗的谎:
薛宝钗的金锁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件事情有两种说法,这是薛姨妈亲口说的: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所以总远着宝玉”。
薛宝钗丫鬟的言论,和薛姨妈的说法根本对不上:
薛姨妈说的是和尚给了薛宝钗金锁;
薛宝钗的丫鬟说的是和尚给了8个字,那么谁说的是真的?
读者不会相信薛姨妈会故意编排薛宝钗的,如果这句话是晴雯说的,读者一定会认为晴雯话中有话:
金玉良姻这个噱头,那就是薛家人整出来想把薛宝钗和贾宝玉往一起牵线的办法,而晴雯在这件事上故意出漏洞,为什么?
这个答案就深了,很多读者会阴谋论,也许晴雯也想嫁给贾宝玉,为了以后得宠,她现在就要留足了给自己将来抹黑薛宝钗的空间。
请这些读者公平的对待晴雯和莺儿这两个人,晴雯可以被黑成这样,那莺儿也可以。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薛家就是没有教养、没有规矩之家,宝钗主仆为了高嫁,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同时宝钗主仆之间也不和,她们互相拆台互相争宠,将来不一定会闹成什么样……
金陵一霸家族的家教,也许就是这么乱!
二.莺儿从来都比晴雯更傲娇、更狂
晴雯骂过小丫鬟,莺儿更是讽刺贾环、也和仆人吵过嘴
读者普遍认为晴雯不知轻重、恃宠而骄的论据还有王夫人说过的这句话: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
王夫人看到晴雯骂小丫头的时候,晴雯说了什么?作者没写,读者也猜不出。
可在行文中,读者可以找到晴雯骂小丫头的情节:
晴雯训斥小红:
你只是疯罢!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
晴雯骂坠儿:
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又眼皮子浅,手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
读者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晴雯呢?
晴雯是训斥过小红,也骂过坠儿,可这两个丫鬟再怎么说也是晴雯的下属,晴雯训斥她们也算得上有理由:
毕竟是小红是在大丫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出了怡红院的门;
毕竟坠儿,犯了偷东西这种不能原谅的大错在先。
如果这意味着晴雯个恃宠而骄、不知轻重才牙尖嘴利、嚣张跋扈的话,那请读者不要改变看法,当晴雯是宝钗丫鬟的时候,依然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她。
如果晴雯是宝钗的丫鬟,那么她和莺儿会做同样的事情:
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如果这句话也是晴雯说的,那么她是怎样的丫鬟?
如果这句话真是晴雯说的,那么她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贾环在荣国府的地位的确不高,谁让他是一个庶子,还是生母是贱婢那种庶子。
可那又如何?
在下人面前,他也是高高在上的主人,他是荣国公的亲孙子;是贾政的亲儿子;是贵妃娘娘贾元春的亲弟弟;是真正的世家子弟、贵族少爷。
他好与不好,上有贾母、贾政、王夫人去管教,中有李纨、王熙凤这些嫂子去劝说,无论如何轮不到一个丫鬟去批评,更不容-个丫鬟去讽刺。
同时这个丫鬟还不是荣国府的,她还是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薛宝钗对荣国府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借居的表小姐而已,她的丫鬟得狂到什么程度、得自大到何种地步,才敢在荣国府的地盘上去教训荣国府的正牌少爷!
这时候读者才能隐约地看见,薛家这种金陵一霸的家族得有多嚣张,嚣张到他家人到别家去做客,丫鬟都敢不把别人家的少爷放在眼里。
薛家人的霸道与嚣张,可不只体现在这一处:
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份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玩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唯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也一样。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这是莺儿和荣国府的仆人为了花草的分例吵架的时候说的话,莺儿能为薛宝钗这么说话,晴雯也会这么说的。
如果这句话是晴雯说的,读者会怎么看她?
如果这句话是晴雯说的,那么她的主人薛宝钗在管理方面一无是处。
当时协理大观园,李纨、探春、薛宝钗三个人是一个管理团队,薛宝钗身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做到什么?
答案很简单,宝姑娘首先要做到的是以身作则、令行禁止,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必要的时候,应该拿自己身边之人立规矩。
为了使大观园建立新的、有效的劳动纪律,探春可以当众拒绝自己的生母给弟弟多要丧葬费的要求。
探春在前面立规矩,宝钗就在背后打脸:
宝钗的丫鬟就公然跟底下的婆子吵嘴要东西,后果呢?
后果是薛宝钗必然能得到这些东西,探春敢拿自己的生母立规矩,可她无论如何不敢动嫡母的亲外甥女,只要薛宝钗自己不管教身边的丫鬟,那宝钗的丫鬟就可以嚣张、霸道到无人敢管。
再往深层次看呢?
其实薛家人在荣国府,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霸道,仿佛他们一家人在荣国府可以享受到家人的待遇。
可实际上呢?
薛宝钗并不像三春一样,她不是是贾氏一族的正牌姑娘;
薛宝钗也与黛玉不同,她不是荣国府的养女;
薛宝钗亦与史湘云有区别,她的监护人不是荣国府的任何人。
薛宝钗和其丫鬟,没有理所当然的像荣国府要分例的理由。
当时薛宝钗说过的:
一概不用送
这就是荣国府和薛家两家各取方便,各自要脸面的客套话。
从宝钗丫鬟的那一番话,读者完全可以看得出来,薛家这一家人的习惯思维就是不讲理!
薛家丫鬟能够把不讲理的话当成道理说出来,这还真不是一般人,得受金陵一霸这个家庭长期的渲染,才能流利说得出口:
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份例,
可宝钗的丫头似乎完全忘记了,她薛宝钗从来不是荣国府的姑娘,人家荣国府为什么要把自家姑娘的待遇给宝钗呢。
继续往更深的层次看:
薛宝钗一进荣国府就用她丰厚的打赏,和温和的态度赢得了荣国府的下人之心:
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笑”。
可那真的只是开始,薛家一家子是典型的商人,他们开始的时候的让利、投入的成本,后来都是要回收的。在商人的眼里,只要不赚他们就赔了,薛家人在荣国府也同样会这么想。
薛家人在荣国府是既要搞口碑、该得的利益也同样不能少,同时还要推进金玉良姻这个噱头,那真是好处要占全,责任却不背!
对薛宝钗来说,她要荣国府管家这个职位能给她带来的权力;
她要给外人有意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她成荣国府的少奶奶只差临门一脚。
责任她却一点都不背,出了错那是贾探春的,谁有了问题也去找贾探春。
金陵一霸家族养出来的人,读者看出来了吧,无论小姐还是丫鬟,都这么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