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济医附院第二例人工心脏移植术后患者从济医附院心脏外科顺利出院,这标志着济医附院在开展人工心脏移植技术方面取得稳步发展并日益成熟。
该患者为男性,今年41岁,家住济宁县区,患者2016年查出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经常感冒、咳嗽、憋闷、呼吸困难,夜间睡觉不能平卧,开始发病间隔时间较长,后来发病越来越频繁,身体整体症状愈来愈差,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并出现了糖尿病等并发症,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患者已经住院3次。患病期间,患者曾辗转济南、北京等地看病,未见减轻。此次,患者已经在济医附院心内科心衰病区住院1月有余。
经过济医附院心衰病区副主任尉希清联合心脏外二科主任程前进、副主任倪良春,心脏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宏生等团队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该患者心功能越来越差,如果不能尽快实施心脏移植手术,随着病情的加重,将很快危急患者生命,目前解决患者问题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做心脏移植,二是心脏辅助装置植入,即“人工心脏”移植,但因为人类心脏移植供体异常紧张等原因,不能满足目前患者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目前情况,符合实施人工心脏移植的条件。
“人工心脏”是模拟心脏运行功能,由血泵、驱动装置、监控系统、能源四部分构成,与心脏移植不同,“人工心脏”移植不需要摘除患者原先的心脏,实际上是在心脏旁边加了一个“机器泵”,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经过充分沟通,患者及家属积极要求实施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术前,济医附院心内科专家、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甘立军召集医务部、心内科、心脏外科、麻醉科、心脏重症医学科等医院管理及业务科室专家召开协调会,确定了由心脏外科牵头,心内科、心脏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为成员的手术及术后康复医疗专家组。 5月18日下午4点,患者被推进手术室,济医附院心脏外科专家为患者实施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期间,麻醉科、体外循环、超声医学科、手术室等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环环相扣,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将“人工心脏”植入患者体内。 随着“人工心脏”启动运行,体外循环机顺利停机撤除,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手术获得成功。 患者苏醒后,被转入心脏重医学科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心脏重症医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精准的康复治疗方案,在专家和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从心脏重医学科转入普通病房。
济医附院第二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济医附院在终末期心衰患者治疗领域继续实现新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济医附院心血管病治疗团队的雄厚技术实力和高度协作精神。目前该项技术在我省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该例手术在鲁西南属第二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相信随着济医附院该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为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