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寒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家里的“神兽”们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补作业大战”。
这几天,孩子熬夜赶作业,眼睛熬得通红,家长在旁边干着急,一会儿催作业,一会儿又埋怨孩子,孩子一脸苦瓜相,家里充满一股火药味。这场景,说的是不是你家?
在这个“补作业大战”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拖延、家长的焦虑,更看到了家庭教育中那些被忽视的真相。孩子为什么总是拖到最后才疯狂补作业?是他们天生爱偷懒吗?其实,这背后是时间管理能力的缺失。在假期刚开始时,面对长长的作业清单,孩子没有合理规划,今天玩一会儿,明天再写一点,结果到了最后几天,才发现作业堆积如山。而家长们呢,一开始可能觉得假期还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制定计划,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这反映出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不足。很多家长习惯了帮孩子安排一切,从学习时间到学习内容,孩子在这种过度保护下,逐渐失去了自主规划的能力。一旦没有家长的督促,就容易陷入混乱。在补作业的“高压”之下,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家长看着孩子熬夜赶作业,一边心疼,一边又忍不住发火:“早干嘛去了?”孩子呢,在巨大的压力下,不仅对作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家长的教导也更加反感。这种恶性循环,让家庭氛围变得压抑。其实,家长不妨换个角度,在孩子补作业时,给予理解和支持,和孩子一起分析拖延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责。这场“补作业大战”,也是一个反思家庭教育方式的好机会。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适当的挫折中成长。
比如,当孩子拖延作业时,不要立刻帮忙解决,而是让他们体验到拖延带来的后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要注重激发孩子主动写作业的积极性,让作业不再是一种痛苦的负担,而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寒假补作业的慌乱,终将随着新学期的到来而结束。
但家庭教育的课题,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