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部洲是梵文的音译,以方位区分,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佛教中的四大部洲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来源于佛教的宇宙观。四大部洲的概念是在佛教思想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佛教之前,婆罗门教的思想体系在印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佛教在继承其世界观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将人界一分为四,须弥山为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外环绕着七金山,七金山之外则是广阔的咸海,四大部洲便分散于其中。
四大部洲的分布依据人的寿命与土地面积划分,因为在佛家看来,人的寿命与福报相通,土地面积则代表了福报的深浅。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彼此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
关于四大部洲的位置,在不同的典籍中都有所描述。东胜神洲位于须弥山的东方,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南赡部洲在须弥山的南方,土南狭北广,形如车厢。西牛贺洲位于须弥山的西方,其土形如满月。北俱芦洲在须弥山的北方,其土正方,犹如池沼。
在文学作品《西游记》中,也有对四大部洲位置的设定。孙悟空出生的花果山所在的傲来国位于东胜神洲的东南部海外,东胜神洲在最东部;南赡部洲在傲来国的西北部,与东胜神洲隔一重东海;西牛贺洲在南赡部洲的西部,二者之间隔一重西海;北俱芦洲在北部,与南赡部洲之间隔一重北海。
从现实角度来看,四大部洲的位置并非对应地球上的实际地理位置,而是佛教中构建的一种精神世界和象征意义上的划分。
四大部洲有着各自独特的环境特点。东胜神洲的天空呈银白色,其土地广袤,风景优美。西牛贺洲的天空是颇胝迦(一种水晶)色,这里物产丰富,山水宜人。南赡部洲的天空是琉璃色,如同蓝天一般,自然环境多样。北俱芦洲的天空是金黄色,土地肥沃,资源充足。
在《西游记》的描述中,东胜神洲的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可见其环境之神圣与独特。
四大部洲居住的人各具特点。居住在东胜神洲的人多是福报较深,死后不会下地狱,而是进入六道众生 “天” 与 “非天” 轮回,界位有所提升。这里的人身高较高,身长八肘,约 4 米,寿命可达 250 岁。
居住在西牛贺洲的人多是人中殊胜,或是畜生道中的殊胜者,死后则往生八部众。这里的人身高相对较高,身长十六肘,约 8 米,寿命为 500 岁。
南赡部洲是地球上人类所居之所,这里的人身高相对较矮,约三肘半(约 1.75 米),人寿百岁,但中夭者多。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具有 “勇猛”“忆念”“梵行” 三种特性,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也能修行。这里的人类文化丰富多样,由于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信仰。
北俱芦洲的人虽不能成佛,但死后定升天界。这里的人身高三十二肘,即 16 米,寿命一千岁,命无中夭。北俱芦洲的人没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分,亦无悲伤啼哭,生活平等安乐,没有忧虑,是纯物欲的享受之所。
他们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各走各的路,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
在《西游记》中,东胜神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悟空。南赡部洲则是人类主要居住的地方,如东土大唐。
四大部洲在佛教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宗教修行方面,南赡部洲的人虽然福报相对较少,但因为渴望脱离苦海,积极跟佛学法,其中多有大菩萨涌现。
在建筑文化上,如颐和园中的四大部洲景区,是乾隆年间兴建的藏式宗教建筑群,分别代表了“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 和 “西牛贺洲”,展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融合。
此外,在文学作品中,如《西游记》,通过对四大部洲的描绘,展现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文化想象,丰富了佛教文化在文学领域的表现形式。
四大部洲各方面都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佛教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神秘的部分。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73-586157的文殊菩萨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