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拖着银色行李箱走出高铁站时,家乡小城火车站那崭新的建筑让她感到陌生。翻新后的车站宽敞明亮,却少了记忆中的烟火气和熟悉感,候车大厅里冷清的广播声,取代了小时候热闹的小贩叫卖声。手机震动,屏幕上跳出母亲发来的微信--“你王姨介绍了个二婚带娃的,初五去见见。”短短一句话,像一块石头压在胸口。
林夕今年35岁了,在一家大城市的互联网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事业上颇有建树。她独自在大城市打拼了十年,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和独立自主的状态。然而,职场上的光鲜亮丽并没有让她免于来自家庭的压力。作为家中的长女,父母一直想她早日成家、生儿育女。尽管她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可每次回到家乡,总会被邻里亲戚的闲言碎语和父母的催促淹没。
她深吸一口气,拉着行李箱走向村口,她特意穿上母亲喜欢的米色羊绒大衣,想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些。然而刚进村,两个擦肩而过的妇人低声嘀咕:“老林家闺女又空手回来?”“可不,上回见她还穿这件大衣……”几句刺耳的话让她的脚步顿了顿,但还是强忍住没有回头。
晚上回到家,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样。原本朝南的卧室被改成了弟弟的婚房,墙壁上贴满了喜庆的大红“囍”字。而她只能睡在杂物间里临时支起的折叠床上,每晚翻身时床板都会发出咯吱作响的声音。这种声音伴随着夜晚的寂静,格外清晰,也格外孤独。
年夜饭桌上,父亲借着酒劲开口:“互联网公司能吃几年青春饭?人家张叔女儿二胎都会叫爷爷了。”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醉意,眼神却不自觉地躲闪。母亲在一旁低头夹菜,没说话,但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守岁时,林夕无意间看到母亲偷偷抹泪,轻声告诉她:“你弟媳妇说大姑子总住家里不像话。”林夕听着,心中满是苦涩。她知道,这个家已经不再是她记忆中的避风港,她在这里似乎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同学聚会上,曾经追求过她的男生炫耀自己三胎政策下的幸福生活,高中班花则悄悄凑过来:“我妹在律所工作,要不要介绍个离异客户给你认识?”这些话语看似关心,实则带着某种无形的压力。回去的路上,她偶遇初恋男友,他推着购物车,里面堆满了儿童奶粉,他的妻子牵着一个小女孩脆生生地喊了一声“阿姨好”。那一瞬间,林夕感觉时间仿佛停滞了。
当天深夜她收到了猎头邮件:“您这个年龄转管理岗有难度,考虑降薪去三线城市吗?”这封邮件如同一道冷箭,直击她内心最脆弱的地方。而表妹婚礼上,姨妈当众塞给她一个红包,笑着说:“沾沾喜气,明年轮到你了。”打开一看,红色信封里竟然是相亲对象的离异证明。
初五那天,林夕硬着头皮去见了那位相亲对象。对方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穿着一件略显陈旧的深色夹克,整个人透着一股疲惫感。他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坐在咖啡馆里显得局促不安。两人聊了几句,话题很快陷入僵局。男人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的离婚经历和抚养孩子的艰辛,而林夕只是机械地点点头,眼神游离在窗外的街景上。没过多久,她便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开。
刚回到家,还没等她换下外套,父亲就沉着脸从客厅迎了出来。“你王姨刚才打电话来了。”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人家说你态度不好,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
“什么态度不好?”林夕皱眉反问,“我只是觉得不合适,难道还要装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吗?”
“什么叫不合适?人家条件不错,有房有车,还有稳定工作,你就这么挑三拣四!”父亲提高了嗓门,语气里满是责备。
母亲也闻声赶来,站在一旁小声劝道:“你爸就是急了点,但他说得也没错啊。你都三十多了,再这样下去怎么办?你看看你弟弟都有孩子了,你这个当姐姐的……”
“够了!”林夕猛地转过身,眼眶泛红,“你们根本不知道我这些年在外面怎么过的!为了工作拼死拼活,好不容易熬到今天的位置,可每次回来听到的就是这些话——‘你该结婚了’、‘你该生孩子了’!你们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我们当然为你好!”父亲拍了一下桌子,声音震得茶几上的水杯微微晃动,“你以为我们愿意天天催你?可你现在这个样子,让我们怎么跟亲戚交代?村里人都笑话我们,说老林家养了个闺女,连个婆家都找不到!”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面子问题,对吧?”林夕冷笑一声,语气里充满了失望与愤怒,“那你们干脆把我的房间彻底改成婚房算了!反正你们早就不把我当成这个家的人了!”
林夕的声音有些颤抖,“而且,我的房间呢?它变成了什么?弟弟的婚房!我只能睡在杂物间里的一张破折叠床上!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一家人’?”
空气瞬间凝固,父母愣住了,似乎没想到她会提到这件事。片刻后,父亲叹了口气,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那是临时安排的,等你下次回来肯定给你收拾出来……”
“不用了。”林夕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冰冷,“我已经订好了明天的票,以后如果不是必要,我不会再回来了。”
说完,她径直走进自己的“临时卧室”,关上门,任凭外面传来父母低声的争吵和叹息。夜深人静时,她躺在床上,听着折叠床咯吱作响的声音,泪水悄然滑落。
第二天清晨,她拖着行李箱准备离开时,父亲突然出现在动车站,手里拿着用报纸裹着的一袋冻梨。“你妈腌的,带着路上吃。”他说完就转身离开。高铁启动时,林夕透过窗户看见路边闪过母亲花白的头发,那一刻,泪水模糊了视线。
回到租住的公寓,她打开朋友圈,给表妹的婚纱照点了个赞。屏幕上的笑容灿烂明媚,而她的心里却泛起阵阵酸楚。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我们拼命努力,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却发现无论走多远,都逃不过亲情与现实的拉扯。回家的路,总是承载着太多期待与失望、爱与无奈。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一次次踏上归途,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根,也有我们无法割舍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