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区出台“六年一户”政策以前,对于学区房的持有年限并没有什么限制,即使要求“两一致”、“三一致”,诸如家访之类往往都是应付一下了事,入学之后就没人计较你是不是真的住在那里。因此,往年学区房可以等孩子上了学就出售,不仅读了书还能赚一笔。
然而炒学区房这种击鼓传花的互害游戏,注定有人赚就有人赔,最后一棒传到谁的手里,谁的全家老小就要倒大霉。故而每一个持有学区房的人都想尽快转手,平日里都会不约而同给他人灌输焦虑,鼓吹学区房的所谓优势来维护自身利益,怕的就是房子烂在自己手里。
如果说房子买得早的人确实既读书又赚钱,一举两得爽歪歪,可近些年来高位接盘的人恐怕命运就不会太好了。我们知道,福州楼市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下行,至今持续下跌五年,现实中房价腰斩的小区比比皆是。而今明两年是2017年、2018年房价山顶上的孩子小学毕业。
前几年虽然尚未执行“六年一户”,但福州市区也一度提出过要试行“多校划片”,为了初中顺利对口升学,稳妥起见很多家长只好把房子持有六年,直到小学毕业初中入学。这期间虽然自己不住,也可以租出去回点血,事实上很多学区房都是租户住在里面。

只可惜他们没有想到这是翻天覆地的六年,“20后”出生人口会降得如此迅速,潜在接盘侠消失不见。从2024年起,小学入学人数一年比一年少,学校逐渐变得不再拥挤。因而别看现在学区房已经腰斩价卖不掉,今后还有慢慢长路跌给大家看。2017年后买学区房的人已被死死套牢,这一事实他们自己并非全不知晓,只是谁也不愿让自己成为最后一棒,都想不择手段忽悠一个替死鬼来接盘。
我揭露其他炒房行为的文章,引来的谩骂都不如揭露学区房真相多,近期系列文章告诉大家“顶级学区房”都已腰斩价,这一来更是踩了太多利益集团的尾巴,来喷我的人中既有专业的炒房客、黑中介、自媒体,也有当了接盘侠的家长,学区房炒作泯灭人性,败坏道德,扭曲社会风气,在他们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真话往往不好听,既然他们这么不开心,就说明现实中学区房真的无人问津,那我们就继续开开心心多说一点实情。毕竟学区房越是凉凉,教育公平越有保障,整个社会就越来越风清气朗。

那些2017年、2018年最高点上接盘的人,等他们的孩子中考之日,定向生大扩军已全面落地。固然很多人在宣扬私立初中100%摇号让优质生源回流公立,这便缩小了头部公立与私立校之间多年来鸿沟般的差距。但我们必须清楚明白一点:优质生源固然回流公立,但不代表你的孩子就能从中受益,恰恰相反,很可能对你孩子更加不利。
以往经过自主招考的筛选,学霸们都在私立初中内卷。现在摇号招生,大量学霸回流公立,这些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在哪儿都能发光,他们将稳稳把定向生名额攥在手里,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而言,竞争不过人家你学区房买得再贵又有何益。
这就和今年福州高考成绩是进步or退步的争议是一个道理,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成绩除了头部高分人数,更重要的是平均分数。衡量福州公私立初中的办学成绩也是如此,固然优质生源回流公立让私立校的头部高分考生数量大减少,一三附率、老八所率的优势有所降低,但中考平均分照样有着压倒性优势。

正如往期文章所言,上限看天赋,但私立校的教育模式可以确保肯努力的孩子的下限,那些天赋并不出众的学生,父母若是看不清自己,散尽家产买房往头部公立去挤,到头来只是可怜巴巴给学霸们当个争取定向生名额的“分母”而已。钱没了书也读不好,债务压顶之下还成了老赖,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的事情。
此外,还需特别挑明的一点在于,公立校的老八所率一直存在水分,因为现实中还有很多寄读生。公立校里很多考上一三附、老八所的优等生,事实上根本不在本校读书。虽然额外的寄读费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但效果远比花几百万买房要好。尽管私立校的寄读生没有定向生资格,但人家能凭裸分碾压就好。
既然明知学区房用处不大,谁信他们买房读书不是炒?别看高位接盘侠们如今冲锋在维护学区房的第一线,他们上蹿下跳的背后,是每个月准时收到银行催款短信后的哀嚎。之所以很多房托故意要来我这里挑衅,也是因为它们知道大量潜在客户集中在我这里,本号授人以渔五六年后,市场上很少有它们骗得动的“傻白甜”。于是它们绝望地做着无用功,凡是认真读过我文章的人,又岂会轻易被人骗,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开发商都倒成了一大片,那些房地产诈骗团伙又能蹦跶到何年?
不过话说回来,私立校固然平均分依然优势明显,固然看起来还能保住“读高中”这个下限。但私立校学生人数少,能分配到的定向生名额更是少之又少。要争夺越来越少的“裸分”名额,会面临比往年大得多的竞争压力。就和砸锅卖铁买房读头部公立一样,那些特别喜欢“卷”的家长,到最后总难免会有很多很多人面临钱败光也没能上好高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