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上映2天,评价两极化,导演程耳发文:做给高品味的观众,网友:是我品味不够?

盐谈 2023-01-23 21:41:58

近日,春节档电影陆续在豆瓣开分,唯有此前预售成绩领跑的《无名》反而沉默着。不仅如此,在豆瓣的评论区,还有这么一句话:当前观众意见分歧较大,随机展示部分短评,请谨慎参考。

看了网上的评论,的确褒贬不一,分歧可不是一般的大。说它好看的,说演员演技炸裂、剧情值得深思;说它难看的,说剧情凌乱,完全看不懂,微博上甚至出现过“难看”、“无名”的热搜。

其实呢,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的好坏、优劣,除非实在太差或者绝对经典,否则见仁见智,有争议很正常。甚至,有争议恰恰还说明了导演的表达是引人思考的,也是获得一部分人认可的。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导演似乎不是这么想的。

1月23日,《无名》的导演程耳,在知乎平台发文就很有意思,大意如下:

1、他说,知乎的用户审美趣味是比较高的,他做这个电影就是相信大众的品味。

2、他说,我不想解释,我更愿意观察,电影应该是给人空间去思考和探讨的。

3、他说,观众的反馈,好奇,困惑,兴奋,满意,让这个电影更有意义。

所以呢,这篇看似客气又礼貌的发文,是在夸赞观众,还是夸赞自己或者自己电影的高品味?不禁想问,那些评论电影“看不懂”或者更直白来说,觉得《无名》难看的观众,就是没有品味吗?

程耳导演用了五个词来描述观众看完电影的态度,除了困惑,其他基本都是正面词汇,所以程耳导演在心底里依然觉得,这部电影是值得大众给予正向反馈的是吗?导演本人在看到网上这么多褒贬不一的评论之后,甚至都不愿意用一个负面的词来形容自己的作品。

讲真,我是完全可以理解导演心情的。

一个作品,无论好与不好,是否能获得大众的认可,都是自己和团队的心血,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不愿意被大众批评。但这个“孩子”,是否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那得用事实来说话,不是一个家长的偏爱和护短可以来定义的 。

程耳导演说,他不想解释,拍完电影他想表达的已经表达完了。但这篇字数不多的文,字里行间已经表达他的看法,他对市场反馈给予的反馈。可谓无字碑头镌字满。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截至发稿前,春节档电影中,目前《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票房遥遥领先,电影《无名》仅排第四。这说明,就算有老戏骨梁朝伟、周迅的加持,顶流王一博的庞大粉丝群体,真正为《无名》买单的观众的确不多。

虽然,票房不能说明一切,网络评价也不全部真实,但至少说明了,这部电影并没有做到那么好。我始终相信一个道理,当一个作品真正好的时候,大众的争议也会少一些。

依稀记得,《无名》宣传期间有过这么一个词条:“欠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电影票还给无名”。没有看过《无名》,不评价这部电影的优劣,看过《罗曼蒂克消亡史》,觉得……也就那样。要我评价,我也只能说还行,这个“还行”中的评分,可能有一部分还得归功于演员的演技。

坦率来说,不觉得自己是个多有品味的观众,但曲高和寡和艰涩难懂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影,本来就是大众艺术,承认自己的作品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好,大众接受度不高就那么难吗?

在此,也很想问问大家:到底有多少观众觉得,自己欠了《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票?而这所谓的电影票应该或者说值得还给《无名》?

或许,有人会给我举《大话西游》的例子,有这部“翻身电影”在前,或许《无名》能成为下一个“后现代主义”。也许吧,但愿程耳导演下次再导电影的时候,还有心情再来个热搜:“欠《无名》的票房还给XXX”

0 阅读:110

盐谈

简介:做一个真实的表达者,做一个理性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