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红浩:产教融合“合而不深”问题亟待破解

安珊宏微 2024-05-30 04:50:33

中宏网河南5月29日电(见习记者 李东东) 5月18日,河南省第二届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焦红浩在接受中宏网河南记者专访时,畅谈产教融合对企业创新、人才培育的积极影响,分析深化产教融合工作中的迫切需求,并介绍了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在产教融合中的经验做法。

受访者供图

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焦红浩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产教融合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在企业方面,焦红浩认为,产教融合对企业在促进技术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服务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教融合对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界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研究资源和科研能力,而产业界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双方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与教育机构合作,企业可以共享教学设施和科研设施,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培训成本。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趋势。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的方向和策略。

产教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参与到教育事业中,为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焦红浩认为,产教融合促进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资源的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产教融合促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要求的有机结合,促使专业课教师与能工巧匠的相互配合、相互提升,促进专业课程建设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推动学业鉴定标准与能力考核标准相统一,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结合产业需求开设专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通过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培、教材共编、基地共享、技术共研、技能共训等方面,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解决了人才培养供给和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合而不深”问题亟待破解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焦红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对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亟待破解。

焦红浩认为,部分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协议层面或劳务用工层面,一些职业学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习实训等方面不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一些企业受资金、土地等办学投入成本的条件约束,没有深入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此外,企业对产教融合政策理解不深,未将自己当作合作的主体,更为注重短期收益的获得,在产教融合中未得到有效保障等因素,这些都制约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面对现实发展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要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接续推进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将产教融合进一步引向深入。焦红浩认为,不久的将来,“合而不深”问题或将逐步被解决,产教融合将进一步深化。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创新探索模式经验

近年来,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体化运行产业学院、冠名班订单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为抓手,以重点专业为试点,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单位、河南省示范性现代学徒制专业等。

焦红浩介绍,2019年学校与企业合作牵头成立了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专业联盟。2020年,校企以联盟为依托,在郑州航空港产业园区实体化建设运营产业学院,创造性地构建“SGC(学校+联盟+企业)”产业学院育人模式。随后依托产业学院,实施“5个共”,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并吸引了4所其他院校加入。

在专业共建方面,校企共同招生,双方共同研制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共担方面,创新实行“1+1+1”校企联合现代学徒培养机制。

在资源共创方面,校企联合编写融入新工艺新技术的活页教材3部,共建省级教学资源库,并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发180个项目,施行“9级晋升制”,达到对标企业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的效果。

在师资共训方面,承接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项目,年培养专业师资近300人。此外,成立教师企业流动站,双向互聘。目前,1名企业技师在学校承担班主任及技能教师工作。

在基地共享方面,共建共享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近两年培养中级工700余人。

“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创新实践探索形成系列可复制推广的模式经验。”焦红浩向记者介绍,该校探索形成了“SGC(学校+联盟+企业)”产业学院育人模式;“1+1+1”育人机制;“1136”活页式教材开发模式;“产学研转创用”产品研发转化应用模式;“9级晋升制”人才培育模式等模式经验,为河南职教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来源:中宏网河南

编辑:黄莹莹

0 阅读:5

安珊宏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