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天才画家,20岁离世,一生只画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给你壹点料 2024-06-07 13:47:4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天才画家王希孟,他18岁创造出惊世之作,20岁时却突然消失离世,一生虽然只画了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才?又因何早早离开了人世的呢?

千里江山,惊鸿一瞥

你有没有想过,一幅画到底能有多震撼?如果没有感受过,不妨就去看看《千里江山图》,站在这幅画面前,绝对会被它的气势给震住!这可不是吹牛,这幅画可是长达11.9米,将近四层楼那么高!

想象一下,四层楼高的画在你面前展开,是啥感觉?是不是感觉自己一秒穿越回了古代,站在巍峨的山峰上,俯瞰着整个大宋江山?

而且这幅画画得可是相当细致!远处的山峰云雾缭绕,好像下一秒就要飘到眼前似的。近处的村庄,房屋,田野,树木,甚至连小桥流水都画得清清楚楚。仔细看,还能看到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的在捕鱼,有的在运输货物,简直就像真的一样!

最最牛的是,这幅画的作者王希孟,画它的时候才十八岁!你十八岁的时候在干吗?估计还在为高考熬夜刷题?可是他的十八岁就已经创作出了传世名画,甚至传承至今!

所以完全可以说,王希孟绝对是个天才!但是他是怎么成为一个绘画天才的呢?

画院奇才,少年得志

北宋时期是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宋徽宗赵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对绘画那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为了网罗天下绘画人才,宋徽宗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皇家画院”。 皇家画院是由皇帝亲自创办的,地位自然是相当尊贵,不是一般人能进得去的。

想要进入皇家画院学习,首先你得有天赋,得是万里挑一的绘画奇才,而且还得经过层层选拔,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后你还得到皇帝的认可,才能成为皇家画院的一员。

所以能进入皇家画院学习的,那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而王希孟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希孟年纪轻轻就进了这人才济济的画院。你别看他年纪小,他可是相当有才华。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自己挤时间练习。

大概是因为身边都是高手,要是不努力,那肯定会被远远甩在后面!所以王希孟就格外刻苦,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画,别人吃饭的时候他还在画,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用来画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希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画技突飞猛进,很快就从一众学徒中脱颖而出。

有一天宋徽宗心血来潮,跑到画院来视察工作。他可是出了名的“书画皇帝”,对绘画艺术那是相当的懂行。

当他看到王希孟的作品时,眼睛一亮,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笔法,这构图,这意境,简直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宋徽宗当即决定,要把王希孟招入宫中,亲自指导他学习绘画。王希孟也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他本来就天赋过人,再加上皇帝亲自指导,宋徽宗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但是王希孟跟其他画家还真不太一样。他画画,不光追求表面上的像不像,更注重的是一种“感觉”。

怎么说?就好像咱们现在拍照,有些人就喜欢拍那种“游客照”,到此一游,咔嚓一下就完事了。但有些人,就喜欢拍那种有“意境”的照片,力求拍出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王希孟就属于后者。他画画的时候,会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都融入作品里。

所以你看他的画,不光能看到山山水水,还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充满生机的氛围,就好像你真的置身于其中一样。

那《千里江山图》又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据说宋徽宗当时想让王希孟画一幅歌颂太平盛世的画卷,展现大宋江山的壮丽秀美。

王希孟接到任务后,并没有急着动笔,而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和画卷,仔细研究了前人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他不想简单地描绘山山水水,他想画出一种理想中的境界,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终于他找到了灵感。他决定用青绿色为主色调,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水画卷。

在创作过程中,王希孟全身心地投入,废寝忘食精益求精。他一遍遍地修改,一遍遍地完善,就像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无瑕。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千里江山图》终于完成了。这幅画卷,不仅展现了王希孟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体现了他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感悟。

真相成谜,众说纷纭

果不其然这幅画一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皇宫,连宋徽宗都赞不绝口,连连称赞王希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绘画奇才。

为什么《千里江山图》能得到皇帝如此偏爱呢?因为这幅画真的很真实,这幅画乍一看,只觉得山清水秀,气势恢宏。但你要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远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幅画妙就妙在,它不光画出了山水的壮丽,更是在细节之中融入了王希孟对人生和社会的想法,细腻的笔触之间竟然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在作画时候的思考,这难道不神奇吗?

画面中除了连绵起伏的山峦,波澜壮阔的江河,还有炊烟袅袅的村庄,来来往往的船只,还有那些在田间劳作,在江上捕鱼,在山间赶路的普通人。

这些看似平凡有很普通的景象,其实是蕴含了王希孟对太平盛世的一种向往。因为当时北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屡屡侵犯边境。

朝廷里又有奸臣当道,贪污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战乱饥荒瘟疫,接踵而至,民不聊生,哪有画中这般安宁祥和?王希孟当时虽然也不过是十八岁的年纪,但是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现实的残酷。

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只能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于这一笔一墨之中。

所以与其说《千里江山图》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如说它描绘的是王希孟心中的理想国度。而“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这幅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看那山川河流,是自然的馈赠,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子民。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画面多么的美好,可能这就是王希孟最想表达出来的一种境界。

可是就在王希孟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突然消失了!20岁的王希孟完成这个作品以后,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王希孟是穿越了?

关于王希孟的消失,历史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来自一本叫做《北宋名画臻录》的古书。这本书里记载,王希孟在完成《千里江山图》之后,看到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景象,心里非常难过。他画了一幅叫做《千里饿殍图》的画,想借此劝谏宋徽宗,希望他能体恤民情,励精图治。

可是没想到宋徽宗看到这幅画后,龙颜大怒,认为王希孟是在讽刺他,于是下令赐死了他。

听起来是不是很悲壮?但是很多历史学家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因为至今为止,都没有找到关于《千里饿殍图》的任何记载和线索,很可能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那第二种说法呢,就更离奇了!传说王希孟在完成《千里江山图》之后,对画中的美景产生了深深地眷恋。他觉得现实世界太过残酷,远不如画中的世界美好,于是决定永远留在画里。

据说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王希孟偷偷溜进画室,对着《千里江山图》凝视了很久,然后纵身一跃,跳进了画里,从此消失不见了。

还有人说,王希孟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画中的山林间飞翔,也有人说,他变成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渔夫,在画中的湖泊里垂钓。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实际上的情况是,没有人知道王希孟到底去了哪里。

结语

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王希孟消失的真相。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的才华和作品,会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就像电影《至爱梵高》里说的:“天上的星光于我们是多么的触不可及,或许我们死后就能抵达星辰之上,而离开人世不过是踏上了,走向星辰的路”。

可能王希孟已经抵达了那片属于他的星空,在那里继续用画笔描绘着心中的理想世界。

参考资料:

抖音百科 王希孟

抖音百科 千里江山图

0 阅读:26

给你壹点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