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没有战功的开国大将,1960年被撤职处分,长子是少将

笋尖破土出 2025-02-12 03:07:38

1955年金秋九月,授衔仪式上星光熠熠,九位开国元勋荣膺大将军衔。

他们大多驰骋沙场,战功卓著。

然而,其中一位却并非以枪杆子立功,而是以笔杆子著称,他就是谭政,共和国唯一的政工大将。

这位毛主席钦点的书记官,用他的笔杆子,在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域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的长子谭泽代后来也成为一名将军,成就了父子两代将星闪耀的佳话。

谭政,湖南湘乡人,这个名字似乎预示了他一生的使命。

早年求学期间,他就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再加上与陈赓大将的同学及亲戚关系,他走上革命道路就显得水到渠成。

1927年,谭政正式踏入革命队伍,在军队中担任书记官和文书,从此与笔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南昌起义的枪声,也激荡着谭政的心。

他原本计划跟随部队南下,却因故未能成行,转而参加了秋收起义。

在起义准备阶段,他组织战友们制作红旗和红领带,这不仅展现了他的组织能力,也体现了他对政治工作的敏锐洞察力。

有意思的是,他设计的旗帜与后来毛主席确定的军旗样式惊人地相似,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也暗示了谭政与毛主席在革命理念上的契合。

井冈山斗争时期,谭政有机会与毛主席近距离共事。

他带领宣传队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成绩斐然,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

22岁的谭政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书记官,两人常常秉烛夜谈,讨论革命形势,起草文件。

在与毛主席的朝夕相处中,谭政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他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他逐渐能够独立起草文件,并得到毛主席的认可,成为毛主席在政治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1929年,谭政离开毛主席前往红四军工作。

临行前,毛主席殷切嘱咐他:“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谭政的脑海里,成为他终身奉行的准则。

在漫漫长征路上,红军面临着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谭政深知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积极开展思想动员,鼓舞士气,帮助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

翻越夹金山时,他组织战士们高呼口号,激发斗志,最终成功战胜了天险。

抗日战争时期,谭政的笔杆子成为了一把利剑。

他撰写文章,宣传抗日思想,鼓舞军民斗志,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来到东北野战军,负责政治工作。

他将政治工作融入到作战的各个环节,确保了队伍的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劲。

东北野战军在短短90天内连克21座城市,歼敌21万,这其中,谭政的政治工作功不可没。

如果说军事指挥员是军队的“大脑”,那么政工干部就是军队的“心脏”。

谭政就像一个强劲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军队输送着精神动力。

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形势和任务,灵活运用政治工作方法,确保军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政工大将,却在1960年遭遇了人生的低谷。

由于与林彪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他被撤销职务,并受到处分。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谭政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1975年,谭政恢复工作,他继续笔耕不辍,将自己多年的政治工作经验总结成文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的家庭教育也值得称道,他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努力奋斗,他的长子谭泽代最终也成为一名将军,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谭政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坎坷,但他始终对革命事业充满热情,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

他用自己的笔杆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史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