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几年我看到“上班,真的太耽误赚钱了”这标题,绝对嗤之以鼻:啥玩意儿啊,尽爱炖这种的毒鸡汤。
不上班难道你养我?
90%以上的上班族轨迹,都差不多。每天朝九晚五或996,拎着豆浆包子踩点打卡,埋头干活,时常加班。希望能加薪、年终奖多一些,年复一年。习以为常,又觉得似乎颓态渐显,为什么?上班久了,它变成了唯一的挣钱方法聊到副业有人说,最近公司裁员面临失业,她哪里还敢想开展副业?而且本职都忙死了,也没时间搞副业呀。这是个很常见的逻辑bug。一朋友刚上班前几年,每天打满鸡血,主动加班,不夸张地说,除了睡觉,90%以上都放在工作上。有次上司推荐她,每月将部门的专业知识整理入库,公司给与补贴1000元/月时,她脱口而出:“我上班都忙死了,哪里有时间做啊?”日复一日的循环下,她根本不会考虑本职以外要如何赚钱。没时间、不方便、做不好……总之,工作以外的挣钱方法都显得不现实。想增加收入只有两条路,要么加薪,要么跳槽。上班是为了挣钱,结局却变成了:想挣钱,只能上班。按部就班久了,忽视了疲于奔命只是扬汤止沸,而不会去想如何釜底抽薪。你的时间价值,由公司说了算KPI绩效表里,只考核有没有按时提交项目计划、配合完成了多少次任务等等。即便有其他能力,公司也不会为此买单。你上班的时间价值,不是由你的能力决定,而是由公司需要你的那部分能力决定。为老板打工,无法产生复利。为自己打工,具备累积效应,而“复利是投资的精髓”。这种“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的收入模式,是单一且无惊喜的。从能力角度看,同样被局限。想让时间价值快速提升,就要懂得跳离企业的衡量标尺,拥有自己的雪和坡,做些有复利效应的事。上班久了让人变得被动裁员时最危险的不是普通基层员工,是35岁以上的人。为什么呢?这部分人群不少是薪酬相对高的中高层,如果没有给公司带来足够的效益,就意味着性价比过低,容易被踢出局。如果是基层员工,同样薪酬公司为什么不招25岁的人?年轻力壮又好使。这年头很流行一个词叫“打工者心态”,说白了,就是一种被动状态。等着被选择,被提升,被裁员,一切都等公司说了算。上班久了总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把自己限制死了。今天不主动行动,明天只能被动接受。上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上班思维”困住了太多人。上班的时候想多挣钱,只想着去提薪、跳槽。努力加班、干活,这些不是热爱是依赖。这些依赖错失了许多机遇。特别认可两句话:一是《富爸爸穷爸爸》中说的:“多留意你可以赚钱的途径,如果你能看见一个机会,就注定,你的一生会不断发现机会。”另一句是巴菲特说的:“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希望每一位上班族,都能为不上班,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