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芳与何家丽,从小就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成家立业后,两人作为各自家庭里的老大,都用心维系一个大家庭,体现出了老大姐的责任担当。在持家方面,貌似何家丽更有本事,因为她有五个妹妹,而张秋芳只有一个弟弟张秋林。其实不然,张秋芳嫁入汤家之后,汤为民有两个弟弟都不成器,需要张秋芳打理整个汤家的事务,汤家人才过上了好日子。

的
大家知道,年轻时候,汤为民与何家丽那青梅竹马的恋情,被汤家与何家的世仇阻隔,被双方父母棒打鸳鸯给硬生生拆散了。

的

的
何家丽,这才嫁给了张建国;

的
汤为民勉为其难娶张秋芳为妻,但他心中还会念着初恋何家丽,对张秋芳只是应付,没有感情。直到汤为民失去一条腿,残废了,而张秋芳毅然决然还要跟他继续过下去,不会离婚,这才感动了汤为民,两人逐渐有了夫妻之情和夫妻之实,还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汤小芳。

的
可以这样说,虽然是阴差阳错,汤为民才与张秋芳凑合在一起,但是汤为民能够娶到张秋芳为妻来过日子,那是汤为民的福气。因为不管在持家方面,还是在教育子女等方面,张秋芳都不比何家丽差,而且她比何家丽更有上进心,各方面做得更好。

的
孰高孰低,平时看不出来,这遇上事了,才能一分高下。
劝酒致命汤为民死于劝酒,这事令人警醒啊!

的
聚餐喝酒就图个高兴,但一定要适量,不可勉为其难硬撑,不可好面子互相拼酒海喝,否则不但喝多了伤身,醉醺醺丑态百出,还会惹事出乱子的,甚至要了人命。

的
早就身体患病的汤为民,在妻子张秋芳用心的饮食调理下,按时吃药,病情还算稳定。

的
女儿小芳带着男朋友回来了,这新客登门,还是个老外,汤家自然要去大饭店聚餐,以示隆重。

的
原本热热闹闹的全家福场面,张秋芳做梦也没想到,丈夫因此猝死,跟她阴阳两隔了。
坏事就坏在了劝酒、拼酒上,喝过药的汤为民是不能饮酒的,但当时的氛围起来了,他实在高兴,就一口闷了一大壶酒,悲剧了。
还原一下饮酒现场:准女婿马克,这位俊俏的老外,敬酒时说会爱小芳一辈子的,请爸妈放心。

的
汤为民提醒马克,还没完婚呢,不要这么早改口喊爸妈,关键看行动;再说了,自己这么好的女儿,不能就这么轻易让马克给娶走了。

的
比如,既然敬酒,那马克就不能用酒杯喝,要用酒壶喝,才显得有诚意。

的
马克年轻力壮的,可能也海量,听到准岳父这么一说,他为了表示诚意,直接就改换酒壶,一饮而尽了。

的
汤为民其实只是嘴上说说,烘托一下喜庆气氛而已,没想到马克会真用酒壶喝。
这看到老外都一仰脖子喝下一满壶酒,汤幼民起哄了,看着大哥汤为民说,喝不喝?咱面子不能丢啊。

的
曾经下过乡当过知青的汤为民,也觉得在老外面前,国人面子不能丢,他也不能在准女婿面前装怂掉价。

的
汤为民就端起一壶酒,为了高兴,为了面子,要喝下去。

的
张秋芳赶忙拉着丈夫劝说,搁下吧,不能喝就别喝,意思一下就行了。

的
马克把被自己一饮而尽的酒壶翻转过来,让大家看。

的
秋芳妈则是笑呵呵地说,慢点喝,少喝点。

的
汤幼民看热闹不嫌事大,隔着餐桌喊话大嫂,让大嫂别管了,既然大哥高兴,想喝酒,就让大哥喝吧。

的
气氛到了,汤为民豪饮一酒壶,也是一仰脖子直接干了,像年轻人那样,像没有生病没有吃过药的人那样,这让张秋芳很为他担心了。

的

的
一壶酒下肚,汤为民就感觉浑身不舒服,眼睛也看不清东西了,进而他的生命就定格在了那个晚上。
汤家家变汤为民之死,使得汤家的家变来了。
大伯没了,汤洋洋只留下一封信,说自己快成年了,要去外边闯荡一下,就离家出走了。信上说,汤洋洋会跟汤小芳联系,让大家不要去找他。

的
经历着丧夫之痛、哭得都没了力气的张秋芳,就叮嘱女儿小芳,一旦洋洋联系了她,那小芳要立刻把洋洋叫到家里。
类似方涛听说妻子何家欢被检察院的人给带走了,而一夜白头,张秋芳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来岁,她这才对工作上的事情不再那么上心,有些心灰意懒了,有意提前办理内退。
秋芳妈担心女儿睹物思人,就劝秋芳搬到二楼娘家居住。这样一来,汤家大院里,只剩下汤幼民两口子了。
汤为民在世时,经营面包房,打理两家面包店,后来二店生意不好,他有意关掉二店,用心经营本部。汤为民去世后,面包房没了领路人,弟弟汤幼民要继承家业,一门心思想当老大,他对店员颐指气使,一周之内气走了好几个店员,使得二店只有丽侠一个人撑着了,一店也仅剩两名员工。

的
眼看面包房生意凋敝,张秋芳就来协调支招,让关掉二店,主营本部,幼民和丽侠两口子分别担任店长、副店长。但是,面包房的所有权,归属于张秋芳和汤小芳。
汤幼民不愿意关二店,张秋芳指出,如果汤老二能够付得起店铺房租,还能让店面正常运转起来,那她可以免费授权,还用“新星面包房”的牌子,算是直营店。
听到要自己掏腰包,汤幼民没自信,他就向老婆丽侠抱怨,没想到大嫂是这种人。大哥刚去世,这家业就成大嫂的了?凭什么她是老板,他们汤家人倒是成了打工的了?
虽然丽侠也有怨言,不高兴,想着张秋芳多少给她们两口子留点股份啊,但她知道,没辙,毕竟大嫂才是大哥遗产的合法继承人。
汤幼民不甘心,要从房子上找补回来,他就跟大嫂说,老大和老三都死了,那汤家这房子该是他一个人的了。
张秋芳指出,按照法理,这房子可以都给幼民;但是从情理上来说,汤洋洋是老三振民的儿子,是汤家的后代,如今无依无靠的,将来如果混得不好,很可能还会回淮南。幼民如果占了汤家这房子,那多少要给侄子汤洋洋一些补偿。

的
汤幼民不乐意,骂大嫂不讲良心,问凭什么?房子该是他的就是他的,他凭什么要给汤洋洋补偿?
张秋芳回答,爸妈生前就说过,这房子日后留给孙子。这话老二应该记得吧?如今老二占了房子,给洋洋补偿一点,算是没有违背爸妈的遗愿,也是幼民这当叔叔的对侄子的一点情分。
汤幼民耍赖皮,说自己从来没有听爸妈讲过这话。
看到汤幼民蛮横不讲理,张秋芳就故意刺激他,说那他可以事先立个遗嘱,他生前尽可以占用这房子,但是死后,这房子给汤洋洋继承。
听到这话,汤幼民暴跳如雷,要跟张秋芳势不两立,她欺负他汤幼民无后。
不久,丽侠去本部面包房当副店长了,她平日里做事还算厚道,能够服众,店员也听她的。而汤幼民骂骂咧咧,抱怨大家都在排挤他。
丽侠也是个爽快脾气,她要跟汤幼民离婚,不想再跟他过下去了。
丽侠哭着去找大嫂,讲明想离婚之事,张秋芳劝她再慎重考虑一下。而在面包房经营上,她可以替丽侠做主,升职丽侠为店长,汤幼民如果想继续干,就是丽侠的下属,要一切听从丽侠的;否则,汤幼民可以选择辞职不干。

的
即便汤幼民彻底翻脸,张秋芳也不怕,因为她一直是有底牌的。如果不是为了保留丈夫为民半生的心血,她完全可以把面包房收了,高价转手卖给别人。
要知道,张秋芳对经营面包房不感兴趣,也没那个精力,没那必要,纯粹为了家里的这点情分才保留着。张秋芳在女儿那边,有一套房子,汤小芳与马克结婚的婚房,用不上她那套房。也就是说,张秋芳,完全可以抛下淮安的一切,带着母亲去女儿那边养老,休闲度日,享受下半生。
两家差距总之,不管汤幼民再自私,多无赖,张秋芳都可以拿捏住他,进而维持住汤家,而不像何家丽那样,拿蛮横的何家喜毫无办法,还被何老六给撵出了何家房屋,自己儿子又不争气,欠下巨债,让她欲哭无泪。

的
还记得,当年恢复高考时,张秋芳积极备考,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然后有了稳定的工作。
有了姐姐的良好榜样,张秋林对于学习,就很主动,从小就目标明确,顺利考上大学,还有出国工作经历。

的
张秋芳照顾家里的同时,不忘教育女儿要上进,要多读书学知识,结果,汤小芳也是考上了大学,学业有成,在大城市安家了。
张秋芳、张秋林、汤小芳,都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了心中愿望,成为某行业或者领域里的突出人才,工作稳定,生活无忧。而不是像何家六姊妹那样,下岗的下岗,摆摊的摆摊,为了碎银几两,辛苦劳碌一生。
正可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来反观何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大环境下,有很多年轻人通过读书高考实现了人生跨越,而何家人,却局限于眼前利益,只想着找工作、接班,领工资,结婚生孩子,抱孙子。

的
何家文是故意考得差,离高考分数线只差一点点,也不愿意复读再考一次,一门心思想尽快进厂上班。
何家欢参加高考,不是自发的,而是因为暗恋张秋林。她考上了大专,却并不高兴,不是遗憾没能考上本科,而是因为跟张秋林不在同一个城市上大学。

的
何家老三、老五、老六,也都不是读书考学的料,何家丽作为家里的老大,也就不再劝说她们了。
何家家变刘小玲跟小黄离婚,一个人回到娘家,何家喜担心除了大姐之位,她又多了一个对手,这使得何家喜更有想侵占何家房屋的紧迫感。
与母亲刘美心蓄谋已久后,何家喜旁敲侧击,当面跟何家丽说,小曼开学之前,大姐搬出去就行,她不着急。

的
看到大姐没有要搬走的意思,何家喜就来武的,直接动粗,叫上几个五大三粗的工人,拎着锤头等工具,直接进院儿,把何家厨房给砸了。

的
何家丽跟家文说,她大姐夫是看中一套房,到时候,可以搬过去住。

的
何家喜就在刘美心面前诋毁大姐,说大姐一家人真会装穷,那么有钱,一出手就全款买套房,他们只是不愿在妈身上花钱而已。
何家喜听说,市场上有人来收酱菜秘方,据说很值钱,

的
就对刘美心的祖传秘方惦记上了,想方设法要搞到手。这也是她决定要搬回娘家住的重要原因。

的
为了霸占何家房屋,为了搞到母亲的酱菜秘方来赚一笔大钱,何家喜原形毕露,不惜彻底与大姐翻脸,还真把何家丽一家人给撵走了。
何家欢无罪释放,但原先的工作干不成了,她跟方涛说,她想炒股试试。

的
何家欢还真在股票市场上赚了一笔,这使得何晓东有点眼红了。
有朋友别有用心,告诉何晓东,期货才是真正赚大钱的地方。

的
何晓东急于赚快钱,就说没问题,投,结果赔得一塌糊涂,还欠下巨债了。

的
逼债的人,都来上门堵门了,何晓东才告诉妻子,他欠债了。

的
数额巨大,小两口还不起,何向东就向父母开口借钱了,这把何建国气得晕头转向。
何家丽更是痛心,自己不但在姊妹中,不能服众了,也没有服众的实力,还教子无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