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血证里,包含诸多出血类型的症候内别,比如说出鼻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等。而出血,不仅仅局限于肉眼可见,隐形出血可见于过敏性紫癜,皮下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在中医血证中,可以使用归脾汤来治疗,气虚导致血液无法固摄,在脉络中不受控制,而流出血脉,导致出血。血液的运行,来自于气的推动,延伸来讲,气滞会导致血瘀,就是气无力推动血液的流动。
在我最新的临床活动中,发现一例病人因癌症放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皮下出血青紫,除此之外,患者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舌淡苔白,无法下地活动,一直在轮椅上活动,出现嗜睡等情况,经我辩证之后,属于典型的气血不足,气不摄血证型。归脾汤在此之前,没有使用过用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但此病人却正好符合使用的标准,遂以归脾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患者服用一周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数量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完全正常水平,我决定继续加减,加为熟地20g,黄芪50g,川芎15g,红景天15g,鸡血藤10g,继续服用一周。
一周后,复查血小板,已接近正常水平,嘱咐患者继续服用一周,方可去做放化疗,整体来讲,患者面色转为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自觉乏力得到好转,尚可做轻微活动,嗜睡情况有所缓解,睡眠时间有所缩短。皮肤淤青尚有,但明显变浅,无明显出血,其余情况尚可。
归脾汤一方,方已早有,而血小板减少症,是个西医疾病,尚不足百年。在诊治血小板减少症的时候,发现其病因病机符合归脾汤的标准,即可使用古方来治疗。在中医的世界里,讲究的就是个辨证论治,病的产生发展是有其独特的规律的,病名是可以变化更改的,是可以随时间而不同的,中医治病,万变不离其宗,从病因入手,自然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