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刚得以重返中国市场,不到24小时,美就翻脸,制裁3家中企

半岛说事 2023-11-04 16:23:35

观察者网11月1日报道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存储技术巨头美光科技公司总裁梅赫罗特拉举行了一次官方对话。在此次交谈中,王部长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对美光科技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在华寻求更深入发展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在深入探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和投资事宜的同时,两方达成了共识,决心通过务实的对话加深合作,营造两国经济贸易长期稳定健康成长的外部条件。

在年初,商务部长王文涛曾与美光总裁有过一次会面。期间,中国相关部门对美光的网络产品开展了细致的安全评估。依据这些评估,结合国家法律与规章制度,对其采取了合理的监管措施。作为美国的半导体存储巨擘,美光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可观的收益,是全球最重要的存储芯片供应商之一。然而,随着中国本土存储芯片企业的飞速发展,国际企业如美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了保住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对抗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光不惜向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力,试图抑制中国的存储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据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中国存储芯片制造商曾因美光的操作而被美国政府加入了贸易黑名单。这一事件,被中国公众视为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中对美国的有力回应,以及对美光科技自身的直接挑战。美光所面临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滥用知识产权或者是技术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应对始终是建立在法律和规章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如此,美光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活动依然彰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外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仅过去不到一天,在美光与中国商务部会谈之后,美国政府突然对中国企业发起了经济制裁。根据观察者网11月2日的报道,美国对中国的三家公司实施了制裁,理由是这些公司向俄罗斯提供了能够用于自杀式无人机的光电设备和雷达组件等。在这之前,美国已经以“涉及俄罗斯问题”为名,对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和个人进行了制裁。长期以来,美国以“维护人权”和“保护国家安全”为名,频繁利用其“长臂管辖”的策略对外国企业实施单边制裁,这一行径无疑是霸权主义的明证。

尤其在近年来,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在科技、贸易和舆论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多次将中国企业添加到制裁名单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加剧了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紧张。但关键的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激烈对抗之后,中国并未被打倒,反而在朝着自主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明确表示,美国并不打算与中国“脱钩”,也不会迫使亚太地区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她强调,这样的行为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耶伦的这番表态与美国实际采取的行动存在显著的不一致。美国一方面宣称不会与中国“解耦”,另一方面却不断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表面上的目的是为了“去风险化”,而实际上则显现出美国在有利自身的领域愿意合作,在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上则施展各种策略来阻碍中国产业的进步。

面对这一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策略需要更加审慎而坚定。虽然中美之间在科技与经贸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但这同时也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国内市场潜力以及国际合作策略的一次重要考验。在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中国必须确保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规范性,以此维护国内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在最新的政策表态中,耶伦坚决反对将亚太地区置于对峙的前线。去年,尽管拜登领导的政府设立了“印太经济框架”,明显旨在将亚太国家纳入对华经济牵制的轨道,其动机在于摆布这些国家成为对抗中国的棋子。不过,由于这些国家普遍对卷入大国的地缘政治角力保持反感,加之美国未能提供足够的经济利益,该经济框架已名不副实。在美国影响力相对衰减与中国影响力上升的当下,区域内国家感到更有主张权利的底气。因此,耶伦的声明似乎更多地是在给美国寻找一个面对现实的退场机会,而非让区域国家遭遇孤立。最近,耶伦与中美两国高层的积极互动,显露出两国关系的某种程度缓和。在此背景下,美国应保持与中国的良性互动,避免任何小动作破坏建立起来的合作对话氛围,否则之前的外交努力将付诸东流,这无疑是对中美关系的不负责任之举。当然,即便是在两国关系温和的表面之下,我们也不应对美国抱有过高期待,因为它未必会放弃对我国的遏制与施压。

0 阅读:0
半岛说事

半岛说事

半岛说事,分享国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