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的“低迷”,但经济繁荣的时代——宋朝

风语幽谷回声 2025-01-08 17:38:18

遥想宋真宗时期,大宋的经济实力独步天下,GDP竟占据世界总量的22%左右,这般辉煌成就,足见当时宋朝经济的繁荣昌盛。彼时的宋朝,宛如一座商业的殿堂,处处洋溢着繁华的气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皆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活力。

皇帝,在治国理政方面长袖善舞,除了战事指挥略显逊色外,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皆有可圈可点之处。而市井街巷中的百姓,更是早早领略了现代生活的雏形,“叫外卖”、“打车”等便捷生活方式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寻常景象。

宋朝的军事发展却与其经济的繁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下艰难前行。

01

赵匡胤登基,改国号为宋

公元959年,后周宫廷被一片哀伤所笼罩,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这位兼具文韬武略的君主,留下了年仅七岁的幼子周恭帝柴宗训仓促登基,在内忧外患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此前,后周境内便流传着“点检做天子”的神秘谶语,为防患于未然,柴荣毅然将殿前都点检之职交予自己的心腹兄弟赵匡胤。岂料,柴荣刚刚离世,赵匡胤及其势力便暗潮涌动,心怀异志。

公元960年,一则虚假消息如平地惊雷般传遍后周,宣称辽国与北汉联兵来犯。消息传来,手握重兵的赵匡胤迅速整军出征,然而,当大军行至陈桥驿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被披在了赵匡胤身上。

刹那间,局势急转直下,大军折返开封。在绝对的兵力优势压迫下,周恭帝柴宗训无奈禅位,赵匡胤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

登上皇位后,赵匡胤展现出非凡的谋略与果敢,迅速挥师剿灭了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秉持着“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意图实现全国的大一统。

然而,命运弄人,公元976年,正当赵匡胤将矛头指向北汉政权,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却突然离奇驾崩。其弟赵光义迅速登上皇位,史称宋太宗。

02

赵光义“雍熙北伐”,大败而归

赵光义继承兄长遗志,马不停蹄地出兵扫平北汉,随后,将目光投向了那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这片土地地势险要,仿若一道天然的屏障,护卫着中原大地。

故而,无论是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宋太宗赵光义,皆梦寐以求从辽国手中夺回这片战略要地。扫平北汉后,赵光义即刻发兵攻辽,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此次用兵以惨痛的失败告终。

公元986年,心有不甘的宋太宗赵光义再度集结兵力,发动北伐辽国的战争,史称“雍熙北伐”。战争伊始,宋军进展顺利,兵分三路,势如破竹,接连收复不少失地。

但辽军主帅耶律休哥绝非等闲之辈,他敏锐地察觉到宋军的破绽,迅速截断了宋朝东路大军的粮道。东路大军在贪功冒进的驱使下,陷入了辽军的重重包围,最终大败而归。东路大军的溃败引发了连锁反应,三军合围的战略布局瞬间化为泡影。

紧接着,宋朝中路大军也传来噩耗,主将潘美和监军王侁指挥失误,致使副将杨业战死沙场。至此,雍熙北伐以失败落幕,宋军辛苦收复的失地也再度易主。

雍熙北伐的惨败,让宋朝自此患上了“辽军恐惧症”,军事战略由攻转守,朝堂之上,主和派的势力也逐渐抬头。

03

赵恒“澶渊之盟”,国内经济发展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宋真宗赵恒继位。赵恒在治国理政方面展现出一定的才能,他大力发展商业,积极提拔贤能之臣,在其统治下,北宋迎来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景象。

然而,在对外军事方面,赵恒却表现得怯懦不堪,宛如扶不起的阿斗。公元1004年,在萧太后的精心治理下,辽国国力逐渐恢复,再次将矛头指向大宋。面对辽国的汹汹来势,宋真宗赵恒的第一反应竟是南下逃避。幸得宰相寇准力挽狂澜,据理力争,赵恒才被迫踏上北方战场。

皇帝亲赴前线督战,极大地鼓舞了宋朝军队的士气,就连辽军将领萧挞凛也命丧于宋朝的弓弩之下。然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公元1005年,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双方以兄弟相称,可作为战胜国的宋国,却不得不每年向战败国辽国缴纳岁币。这份屈辱的合约虽然暂时保住了边境的和平,让宋朝得以偏安一隅,安心发展经济,但也在宋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疤。

与以往各朝代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截然不同,宋朝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并未对商业加以抑制。毕竟在宋朝,商税已然成为国家税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朝的皇帝并非通过农民起义登上皇位,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政变夺权,从后周手中篡夺了皇位。因此,为了获取前朝地主阶级的支持,宋朝皇帝对他们多有忌惮,不敢轻易触动其利益,这也直接导致了宋朝土地兼并现象极为严重。

地主阶层手握大量土地,他们通过贿赂官员、巧立名目等手段逃避税收,而广大农民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更遑论缴纳赋税。

为了谋求生计,农民们不得不另寻出路,纷纷涌入城市从事商业活动。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无业游民的安置问题,又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宋朝政府自然对此乐见其成。

在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商业蓬勃发展,酒楼林立,点外卖、雇驴车等消费方式成为宋朝城市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据考证,宋朝是世界文明史上首个人口突破一亿的国家,其货币更是成为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竞相追捧的“硬通货”。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与经济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朝的军事战斗力却始终处于低迷状态。

04

北宋王朝覆灭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宋朝由此又增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西夏建立后,与宋朝之间的摩擦冲突不断。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以及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皆对西夏问题深感头疼。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他们纷纷尝试变法革新,然而,这些变法举措却屡屡受挫,均以失败告终。就在宋朝深陷内忧外患的困境之时,西夏内部也并不平静,爆发了激烈的政变。

公元1081年,宋神宗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抓住时机出兵攻打西夏,未曾想却遭遇惨败,神宗皇帝也因此郁郁寡欢,最终含恨而终。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赵煦和宋徽宗赵佶先后继承皇位。宋徽宗在位期间,辽朝东北方向崛起了一个更为尚武且战斗力强大的政权——金。自澶渊之盟签订后,辽朝凭借着从宋朝获得的大量岁币,逐渐滋生了安逸享乐的心态,认为即便不提升军事实力,仅靠四处劫掠和岁币收入,也能维持优渥的生活。

长此以往,辽朝的军事力量江河日下,而地处苦寒之地的金国却在悄然间日益强大,并将目光瞄准了南方的广袤沃土。金人挥师南征,辽军在其凌厉的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面对这一局势,宋徽宗赵佶不仅没有察觉到金人崛起所带来的潜在威胁,反而暗自庆幸金人能够牵制辽朝,减轻宋朝的压力。

公元1120年,在宋徽宗的授意下,宋金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共同出兵攻打辽朝。公元1125年,在宋金两国的夹攻之下,辽朝的统治宣告终结。然而,金国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同年,他们便将侵略的矛头转向了宋徽宗统治下的宋朝。

宋徽宗好大喜功,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治国理政和军事指挥能力,面对金军南下直逼开封的严峻形势,吓得惊慌失措,竟然直接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则躲到幕后当起了太上皇。太平盛世时继承皇位或许是件喜事,但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被推上皇位,对于宋钦宗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为了保住身家性命和宋朝的江山社稷,宋钦宗不得不化身工作狂,试图力挽狂澜。他启用了主战派名臣李纲,在李纲等人的拼死抵抗下,公元1126年,金军终于暂时退兵。

李纲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金军撤退后,李纲失去了利用价值,很快便被排挤离开京师,宋朝朝堂之上的主和派再次占据上风。

同年8月,金军卷土重来,再度南下。此时的宋朝,由于军事力量孱弱,在谈判桌上早已失去了与金军讨价还价的筹码。同年11月,开封城破,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众多宗室成员被金人掳掠至北方,受尽屈辱。

05

南宋王朝覆灭

在金人掳掠宋朝宗室的过程中,康王赵构侥幸逃脱,成为了宋朝皇室的漏网之鱼。公元1127年,赵构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

南宋建立之初,尚有北上收复失地的一线希望。宋高宗赵构却胸无大志,对于他而言,偏安江南一隅,当个富贵天子便心满意足。但身处乱世之中,不思进取便意味着后退。

金国对南宋的土地虎视眈眈,时常发兵南下劫掠。金军兵分三路,再度来袭,宋高宗闻讯后匆忙难逃,史称“建炎南渡”。就在宋高宗逃至温州海上,开始为期四个月的漂泊生涯时,局势突然出现了转机。

宋朝名将韩世忠挺身而出,率领八千将士将十万金军围困在黄天荡长达48天之久。金军最终艰难突围,在匆忙北撤途中,又在建康地区遭遇了岳飞率领的宋军。

岳飞是金军的“克星”,他的军事才能令金军闻风丧胆。此次交战,岳飞大显神威,不仅打得金军落荒而逃,还顺势收复了建康,暂时解除了南宋的危机。宋高宗也得以返回临安,他本以为能够就此与金国相安无事,然而,天不遂人愿。

公元1140年,金国再次兴兵南下,此次宋朝的迎敌将领依然是岳飞。岳飞率领宋军奋勇抵抗,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中皆大获全胜,打得金军节节败退。南宋军民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渴望北上抗金,收复失地。

宋高宗赵构却心生恐惧,或许是担心岳飞功高震主,重演“黄袍加身”的历史悲剧;或许是害怕岳飞真的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在种种担忧之下,宋高宗赵构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昏招——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随后又极力促成宋金议和,并任由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致使这位民族英雄含冤而死。岳飞死后,宋朝虽然也曾发起过几次北伐,但皆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公元1206年,一件足以改变宋朝命运的大事发生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随后,蒙古铁骑便如狂风暴雨般对金国发起了猛烈冲击。公元1232年,蒙古向宋朝抛出了橄榄枝,提议双方联合出兵攻打金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宋朝最终同意了蒙古的请求。

历史仿佛总是在无情地重演。公元1234年,金朝在宋蒙联军的夹击下覆灭。但蒙古并未就此停下南侵的脚步,转而将目标对准了宋朝。宋朝起初还抱有幻想,试图通过割地赔款的方式与蒙古议和,换取和平。但蒙古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们企图将整个宋朝纳入囊中。

历经多年的重文轻武政策,宋朝的军事力量与蒙古铁骑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宋朝的守军们却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舍生忘死,与蒙古军队展开了长达约 40 年的艰苦拉锯战。

公元1275年的丁家洲之战中,宋军遭受重创,主力部队损失殆尽,从此再也无力与蒙古军队抗衡。次年,南宋都城临安陷落,但南宋军民的爱国之心并未因此熄灭。在宋将文天祥等人的带领下,他们顽强抵抗,试图力挽狂澜,重振河山。

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的崖山海战中,宋军最终溃败,南宋王朝回天乏术,国破家亡之际,将领陆秀夫背着宋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南宋军民见状,纷纷追随其后,投海殉国。

至此,宋朝的历史篇章缓缓落下帷幕,但其留下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却永远铭刻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之中,供后人缅怀与敬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