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在西北的戈壁滩上,一种被誉为“绿色奇迹”的水果曾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这种名为硒砂瓜的“戈壁西瓜”,不仅口感甘甜,还富含微量元素,一度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水果。
但是就在人们以为找到了致富良方的时候,一纸禁令却让这片绿洲蒙上了阴影,为什么曾经的“致富果”会突然被叫停?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隐忧?
【硒砂瓜的崛起】
戈壁滩,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却孕育出了一个农业奇迹,在宁夏中卫环香山地区,一种名为硒砂瓜的特殊西瓜品种,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面貌。
硒砂瓜的故事要从一次国家组织的西北考察说起,那时,研究人员在荒凉的戈壁上发现了一种有毒的“药西瓜”。
这个发现虽然看似不起眼,却给了他们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在这里种植真正的西瓜?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选种、实验和试种,硒砂瓜终于诞生了。
它不仅能适应恶劣的戈壁环境,还拥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硒砂瓜的种植方法也颇为特别,农民们别出心裁地将风化的石炭系岩石碎片铺在土壤上,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层。
这种”压砂技术不仅解决了水分流失的问题,还让西瓜吸收了碎石中的矿物质,特别是硒元素,正是这种独特的种植方法,让硒砂瓜比普通西瓜更具营养价值。
它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抗癌之王”的硒元素含量更是普通西瓜的数倍,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硒砂瓜产业迅速发展。
在巅峰时期,年产量高达180万吨,创造了20多亿元的年营收,这个“戈壁奇迹”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还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特色农产品。
但是就在人们为这个“绿色奇迹”欢欣鼓舞的时候,一系列问题却悄然浮出水面,硒砂瓜真的是无害无患的致富果吗?它的种植是否会对脆弱的戈壁生态造成影响?
【生态环境的代价】
但是硒砂瓜的蓬勃发展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生态问题,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这片曾被视为希望的绿洲,开始显露出脆弱的一面。
水资源的问题,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西北地区,硒砂瓜的种植需要大量灌溉,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无疑加剧了本就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是土地退化的隐忧,为了获取足够的碎石覆盖瓜地,一些农户开始私自开采附近山区的石料,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植被,还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
更为严重的是,连年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坏,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原本用来改善荒漠化的压砂种植方式,反而因为过度开发而加剧了土地退化。
有研究显示,连续种植7年的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初次种植时下降了30%以上,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灌溉和施肥,硒砂瓜的产量和品质也开始下滑。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采取措施,2021年,红寺堡区率先发布了禁止种植硒砂瓜的通知,这一决定虽然在短期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为了保护这片土地的未来。
但是禁令的出台并非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如何在保护生态和保障农民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深思。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硒砂瓜种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作物本身也开始出现危机,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警钟,提醒着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看似美好的农业模式。
【土壤与作物的双重危机】
随着硒砂瓜种植年限的延长,一系列农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仿佛给这片绿洲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硒砂瓜的产量和品质,更威胁到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引人注目的是死苗率的持续上升,刚开始种的时候,几乎没有死苗,现在呢,有的地方能有两成的苗子活不下来。
数据显示,连种7年的瓜地死苗率在7%左右,而9年的瓜地死苗率已经高达18%,造成死苗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名为“枯萎病”的病害。
这种病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很强,如果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病菌就会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大面积感染,除了死苗率上升,硒砂瓜的品质也在逐年下降。
曾经以甜脆著称的硒砂瓜,现在却常常出现口感发柴、甜度不足的情况,以前的硒砂瓜甜得能掐出水来,现在有些瓜连普通西瓜都不如,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土壤。
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失衡,营养元素被过度消耗,土壤就像一个巨大的“胃”,需要多样化的“食物”来保持健康。
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就像天天吃同一种食物,土壤也会“营养不良”,为了维持产量,一些农户开始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但是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土壤的退化,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就像给病人吃兴奋剂,短期内看似有效,长期来看却是在透支土地的未来。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有远见的农户开始尝试轮作,他们在硒砂瓜的间作期种植一些豆科植物或者绿肥作物,希望能够恢复土壤活力。
但是,由于当地气候条件的限制,能够轮作的作物种类很少,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问题并非个例。
随着调查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类似的情况在整个硒砂瓜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整个产业都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困境,政府和农户都开始意识到,必须要重新思考硒砂瓜的种植模式,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这片土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禁种背后的深思】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禁令和新政策中,面对硒砂瓜种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政府部门开始采取行动。
2021年,一份份关于硒砂瓜地退出种植的通知陆续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通知不仅规定了一些地区范围内的硒砂瓜地不能再种植。
还明确表示如果当地农户擅自种植,将会被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决定无疑给许多农户带来了冲击,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许多农户心里真是不是滋味。
这些年靠种瓜,日子才刚刚好起来,但是禁令的出台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必须要未雨绸缪,如果继续这样种下去,不出十年,这片土地就会彻底荒废。
到那时,不仅是硒砂瓜种不了,可能连其他作物也难以生长,但是禁令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硒砂瓜产业,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暂停键,给了人们重新思考和规划的机会。
当地政府开始探索更加可持续的种植模式,比如,有些地方开始尝试将硒砂瓜与其他作物轮作,以恢复土壤活力,还有一些地方在研究如何改进压砂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整也为当地农业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应该积极引导农民尝试种其他适合本地气候的经济作物,比如枸杞、黄花菜等。
这不仅能够让农民有新的收入来源,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对于那些因禁令而受影响的农户,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措施。
比如提供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转型,或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帮助他们度过转型期,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顾虑,也增强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刚开始推行这个政策时,确实遇到了不少阻力,但是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引导,现在农户们都理解了这么做的必要性,毕竟,保护好这片土地,才是对子孙后代最大的负责。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平衡,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硒砂瓜的兴衰史给人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可持续发展课,它告诉人们,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珍惜自然资源,尊重生态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的长久繁荣,让戈壁绿洲真正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聚宝盆”。
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科学种植,合理利用资源,硒砂瓜产业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为西北农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 2016-10-23《中卫:打响硒砂瓜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