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最强制作扑了,一代顶级“男神”步入黄昏?

大范甘迪速 2025-01-21 10:00:13

2025年初,李敏镐和孔孝真主演的《问问星星吧》开播。

这部耗资超过500亿韩元的大制作,以太空为背景,吸引了众多目光。

然而,剧集播出后口碑和收视率双双扑街,成为电视台周末黄金档收视率倒数第二的作品。

剧本问题严重,观众纷纷吐槽剧情拖沓、逻辑不清。

李敏镐依然是韩流巨星,根据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的数据,他连续多年位列全球最受欢迎的韩国演员榜首。

不过,喜欢他的比例从2020年的9%下降到了2023年的6%。

这不禁让人思考:李敏镐是否失去了号召力?

不仅仅是李敏镐,玄彬、孔刘、李钟硕、金秀贤等“老面孔”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韩国娱乐圈一直在努力捧红宋江、车银优、边佑锡等年轻新星,但他们的全球影响力远不及昔日的韩流男神。

老一代男神为何步入黄昏?

新一代男神为何难以超越前辈?

1997年,《爱情是什么》在央视播出,开启了韩剧在中国的传播序幕。

随后,《夏娃的诱惑》《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巴厘岛的故事》等一系列经典韩剧通过VCD、CD等媒介在国内广泛传播。

这些作品让第一代韩流男神如裴勇俊、张东健、宋承宪、元斌、权相佑、赵寅成等走进大众视野。

裴勇俊深邃的眼神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让他成为“师奶杀手”。

张东健散发着成熟男性的魅力,宋承宪忧郁而执着的爱情演绎让观众为之动容。

元斌展现了纯真与叛逆并存的复杂魅力,权相佑凭借深情的演技赢得“眼泪王子”的称号,赵寅成则将狂妄傲慢却又深情复杂的富家公子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时,韩流需要打出自己的特色,“虐恋”成为韩剧的选择。

《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巴厘岛的故事》等作品风格凄切,吸引大量女性观众。

这些剧中,完美的男神遭遇不幸时,更能激发观众的保护欲和好感度。

2000年代初期,互联网尚不发达,韩流的传播渠道有限。

中国市场对外国文化产品的引进和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没有形成成熟的包装和宣传机制。

第一代韩流男神在中国的曝光机会和商业合作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影响力的扩大。

第二代韩流男神如Rain、李栋旭、李准基、玄彬、朱智勋、孔刘等出生于1980年前后。

这些韩剧一改此前的虐恋路线,将浪漫言情轻喜剧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代男神的荧屏形象更加多元化,不限于温柔、内敛、深情等形象,而是集臭屁、霸道、幼稚等多种性格特征于一身的复杂个体,增加了剧情的趣味性和冲突性。

第三代韩流男神全面崛起于互联网时代,深受Z世代的喜爱。

李敏镐、金秀贤、李钟硕、宋仲基等人出演的言情韩剧,在剧情上更加注重创新与突破,融入奇幻、悬疑、社会议题等多种元素,进一步放大男神的魅力。

2010年代以来,韩剧的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为韩剧的传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韩流的影响力空前扩大。

第三代韩流男神也赶上中韩关系蜜月期。

《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一度中韩同步播出,李敏镐登上2014年春晚舞台,成为中国首位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韩国艺人。

这为他们在华事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积累了大量粉丝和人气。

第四代韩流巨星如朴宝剑、南柱赫、宋江、车银优、李到晛、边佑锡等90后新生代演员以及朴叙俊、丁海寅、孙锡久、柳演锡、李浚赫等85后演员,虽然凭借代表性作品赢得一定关注,但全球影响力尚未达到前辈的高度。

曾经风靡亚洲的韩流男神如今大面积陷入困境。

第一种情况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老去。

张东健、裴勇俊、宋承宪、权相佑等人虚岁已过50,结婚生子半退圈,外貌和状态发生变化。

年轻观众更喜欢年轻、有活力的偶像,资源开始降级。

宋承宪、权相佑断断续续仍在拍戏,但接到的资源都很平庸。

第二种情形是塌房。

朴有天因吸毒丑闻被封杀,张根硕因漏税风波和母亲逃税丑闻影响事业,后续作品收视率不佳,发展势头萎靡。

更普遍的情形是转型失利。

李敏镐、李钟硕等85后的韩流巨星面临着从青春偶像到成熟演员的转型挑战。

李敏镐的《蓝色大海的传说》《The King:永远的君主》口碑平淡,Apple TV+的《柏青哥》虽获好评,但戏份较少。

《问问星星吧》在空间站谈恋爱遭遇史诗级扑街,一夜回到解放前。

李钟硕的情况类似,《听见你的声音》《匹诺曹》大获成功,但后续作品收视平平,未能带来持续突破。

30岁这一关卡的到来,市场对更年轻一代的小鲜肉表现出更大兴趣,李钟硕接戏频率大大降低。

还有一类情形是“不上不下”。

孔刘、宋仲基断断续续仍有成功作品,但未能成功转型为顶尖实力派。

孔刘在电影《徐福》《仙境》以及剧集《寂静之海》《一箱情缘》反响平庸,闯关忠武路不利,电视剧老本行也有危机。

宋仲基的《文森佐》《财阀家的小儿子》获得成功,但剧外的种种争议影响观众缘。

电影《胜利号》《祸乱》《波哥大》口碑惨淡或票房扑街。

真正坐稳男神之座、顺利从荧屏跨越银幕的只有赵寅成、玄彬等少数几人。

金秀贤扎根荧屏、慎选作品、保证爆款率,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不论是哪个圈子,都是优胜劣汰的道理。

对于老一代韩流男神而言,要始终坐在饭桌上,终究需要靠实力和作品说话。

未能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终究要面临“男神迟暮”的现实。

尽管如此,韩国的造星机制并未出现断层。

从70后、80后、85后再到时下的90后、00后,每个年龄段都有一批备受瞩目的男神。

不同年龄段的男神共存并相互影响,形成一个丰富多元的生态链。

得益于韩国娱乐产业完善的造星机制,经纪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精心选拔和培养新人,确保每个阶段都有值得期待的新面孔出现。

只不过,从90后、甚至00后韩流新一代男神来看,他们确实达不到李敏镐巅峰时期的影响力,而是呈现出某种圈层化的倾向。

一方面,造星速度太快,却也很容易旋生旋灭。

快速成功令人羡慕,但也意味着基础可能并不稳固。

一旦后续作品无法跟上,或者个人形象出现问题,就会迅速失去观众喜爱和关注。

例如,梁世宗和安孝燮因“馒化”已经严重掉队。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进入一个“分众化”时代,社会大众因年龄、兴趣、生活方式等不同而日益分化,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小众社群。

一部分韩流新星在特定圈层内找到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却无法像前辈们那样成为全民偶像。

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改变了韩剧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模式。

为了迎合全球观众需求,Netflix倾向于投资节奏紧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悬疑、惊悚、动作、犯罪、复仇等元素是主流。

客观上导致其他类型尤其是偶像剧的更新迭代放缓。

韩国偶像剧创新乏力,很多原本喜欢韩剧的观众对于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不再看韩剧。

此外,韩国成熟的造星模式有工业化的优势,但也有流水线的弊端。

从练习生体系到包装推广,众多韩国娱乐公司按照相似模式打造一批又一批韩流男神,确保代际更迭。

这种模式下,韩国内部偶像竞争激烈,大家风格相近,同质化严重。

前几年,中国娱乐市场看到韩国偶像产业的成功,也引进类似模式,打造出众多本土偶像,内娱的“小鲜肉”层出不穷,分割了韩流男神市场的蛋糕,韩流新一代男神想要突围愈发困难。

韩娱造星机制或许能再造N个李敏镐,但造不出宋康昊——那种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演技底蕴,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来实现的。

“男神迟暮”令人感慨万千。

有人认为干脆像元斌一样隐退,给观众留下最好的样子;但一些粉丝看来,能够继续看男神演戏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他是否转型成功并不那么重要。

对于我等路人而言,见证过韩流男神的更迭,只想送上打油诗一首:娱乐圈中风云抖,偶像更迭似沙漏。

愿得实力扛鼎者,长久闪耀立潮头。

0 阅读:26
大范甘迪速

大范甘迪速

赖晨曦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