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百合之殇,只想和你在一起,奈何转头成空!(下)

木月读书 2020-10-16 13:29:10

书接上文,咱们的故事继续往下讲~

聊斋故事-封三娘

话说,封三娘带着范十一娘的金钗,直奔孟安仁家。

当时的孟安仁,虽博学多才,声名远播,但家里是真穷,都十八岁了,婚事还是没定下。

从水月寺回到家里,想起白天在寺院门口见到的两名绝色美女,孟安仁心情激荡,回忆着她们的音容笑貌,心下难安,书都读不进去了。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到了一更天,突然听到敲门声。

心下一惊,深夜谁人敲门?

起身掌灯,发现敲门的,竟是白天见到的两名绝色美女中的一人,惊喜不已,忙问她是谁?

封三娘对他说:“我叫封三娘,是范十一娘的女伴。”

深夜敲门,独自一人,很容易就让人想偏。

孟安仁来不及细问,猛然向前就抱住了封三娘。

封三娘花容失色,一把把他推开,说:“我不是来毛遂自荐的,你干什么?"又说:"我来帮人做媒,范十一娘有意和你结为夫妻,你快去找媒人到范家提亲吧!”

孟安仁错愕不已,表示不信。封三娘就把范十一娘的金钗递给他,接过金钗,孟安仁相信了封三娘的话。

孟安仁

当即指天发誓:“承蒙范小姐另眼相看,不嫌弃我一贫如洗,此生此世,若不能娶得范小姐,宁愿一辈子孤身一人!”

封三娘看他赌咒发誓,也不再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

天一亮,孟安仁急忙跑到邻居家,拜托邻家大婶去范家提亲。

到了范家,范夫人嫌弃孟安仁穷,连跟女儿商量都没有,直接就将邻家大婶赶出了门。

消息传到范十一娘耳中,她很失望,对封三娘也心存埋怨,怪她自作主张,但是金钗在孟安仁手里,她又要不回来,就暗下决心,不再另嫁他人。

过了几天,当地有一权势滔天的官绅,为了儿子向范家提亲,怕不成,又请本地县令做媒。

官绅有权有势,范父也心存畏惧,去问范十一娘的意见,范十一娘明确表示不愿意嫁给官绅的儿子。

母亲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原因,只是暗自垂泪。

过了几天,范十一娘偷偷告诉母亲,除了孟安仁,她谁也不嫁。

范父震怒,孟安仁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娶自家女儿,也不再由着女儿意愿,直接就把她许配给了官绅之子。

不仅如此,担心自己女儿跟孟安仁有私情,就立马选定吉日,让女儿早日完婚。

范十一娘知道父亲的决定后,非常气愤,茶饭不思,像丢了魂一样,整天呆呆地躺在床上,整个人都没了生气。

转眼就到了迎亲的头天晚上,范十一娘一反常态,从床上爬了起来,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范母以为女儿转了性,接受了他们的安排,暗自高兴。

然而高兴没多长时间,丫鬟闯了进来,惊恐地对她说:“夫人,小姐她上吊自尽了!”

全家上下,惊慌失措,痛哭流涕,然而,后悔也来不及了,范十一娘香消玉殒,三天过后,就将她安葬了。

此时的孟安仁,心中也是愤恨难耐。

自从邻家大婶回来告诉他,想娶范十一娘,门都没有后,他就怒火中烧,然而,还不死心,依然关注着范十一娘的消息,心存希望,幻想真能娶范十一娘过门。

直到听说范十一娘要嫁给官绅之子,幻想破灭,他才彻底死了心,明白当下自己根本没有可能抱得美人归。

然而,范十一娘香消玉殒的消息传来,孟安仁觉得范十一娘对自己有情有义,只是身在豪门,身不由己。他痛苦,撕心裂肺一般,想着随范十一娘而去,做一对亡命鸳鸯。

孟安仁傍晚出门,待到夜深人静之时,在范十一娘坟前痛哭。

正伏在坟前痛哭,突然有人走了过来,走近一看,却是封三娘。

封三娘

封三娘对孟安仁说:“恭喜孟公子,你跟范十一娘的好姻缘终于来了!”

孟安仁闻言大怒:“你不知道范小姐已经香消玉殒了吗?还来打趣我,真是欺人太甚!”

封三娘却说:“我说成就能成,正是因为范十一娘死了,你才有机会跟她喜结良缘。你快去把坟墓扒开,我有一种药,能够让人起死回生。”

孟安仁闻言大喜,慌忙挖开坟墓,把范十一娘从棺材里抱了出来,又把坟墓重新掩埋。

他背着范十一娘的尸体,与封三娘一块回了家。

回到家中,封三娘让孟安仁把范十一娘放到床上,然后给她灌了药。

没过多久,范十一娘就苏醒了过来,看着封三娘问:“妹妹,这是什么地方?我不是应经死了吗?”

封三娘指着孟安仁对她说:“这位就是孟安仁,我说过,你们的姻缘,就算是死,都不能阻隔的,现在你们终于能在一起了。”

然后把事情的经过跟范十一娘详细说来,范十一娘如梦初醒,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同时,封三娘害怕走漏消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建议他们搬到五十里外的一个小山村躲起来。

一切安排妥当,封三娘又要告辞,范十一娘极力挽留,封三娘架不住她的哀求,最后决定留下来,住在另一间院子里,住是住下了,但范十一娘心里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

卖了陪葬的金银首饰,换钱度日,生活倒是过的有滋有味。

虽然同住一起,每次碰到孟安仁,封三娘都刻意回避。

范十一娘看到这种情形,对封三娘说:“妹妹,咱们虽不是同胞姐妹,但是姐妹情深,更胜同胞姐妹。”接着又说:“感情虽深,也不能相聚百年啊!不如我们效仿娥皇女英,一同嫁给孟安仁怎样?”

封三娘明白范十一娘的意思,嘴上说道:“妹妹小的时候得到一部秘籍,时常吐纳,可以长生,我为寻求长生,不愿嫁人。”

范十一娘笑着说:“世上流传的养生书籍,种类繁多,哪有行之有效的啊?”

封三娘见她不信,就说:“我得到的秘籍并不流传于人世,所以勤加修炼,可得长生。姐姐说得对,人世间养生书籍虽多,行之有效的少,也就华佗五禽图还行。但凡修炼之人,无非是让自身气血更顺畅。若是气逆打嗝,用五禽图中的虎形,症状立消,不正是说明五禽图灵验吗?”

见劝说无效,为了留住封三娘,范十一娘又生一计,她私下跟孟安仁商量,让他假装出远门。

到了晚上,范十一娘准备好酒菜,找来封三娘陪自己,期间不断给她劝酒,灌醉了封三娘,然后,孟安仁悄悄进来,趁封三娘意识不清醒之际,强行与她同房。

封三娘醒来时,对范十一娘说:“姐姐害我不浅啊,倘若色戒不破。将来修炼有成,当飞升三十六天的第一天。如今被你算计,破了色戒,这都是命数啊!”

范十一娘没想到,自己只是想把封三娘留住,却酿此大祸。又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封三娘,祈求她的原谅。

封三娘无奈叹息,说:“实言相告,我本不是人,而是狐仙,被你的美貌吸引,心生爱慕之情,没想到如今作茧自缚,落得如此下场。修炼一途,千难万阻,这就是情魔之劫,非人力可抗。若是再留下来,情魔之劫更深,永无止境。姐姐本就是大富大贵之命,福泽深远,姐姐珍重,我去了!”

说完,留下震惊的孟安仁夫妻两人,飘然离去。

过了一年,果然如封三娘所言,孟安仁乡试、会试都榜上有名,在翰林院做了官。

做了官的孟安仁,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拜见范十一娘的父亲。

范父又是羞愧又是悔恨,觉得没脸见孟安仁,就闭门不见。

孟安仁锲而不舍,再三请求,范父终于同意跟他见面。

没想到,刚一见面,孟安仁就以女婿的礼节,恭恭敬敬地拜见范父。

范父以为他故意羞辱自己,很恼火。

孟安仁把他请到僻静无人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无巨细的跟范父交代了。

这么离奇的事,范父当然不信,就派人去孟安仁家查看,仆人回来禀告确有其事后,范父才转怒为喜。

他私下告诉孟安仁,不要到处宣扬,恐生事端。

又过了两年,官绅行贿败露,遭到查处,父子两人被充军到遥远的辽海卫。

威胁消除,范十一娘也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回到娘家。

范十一娘

故事说完了,才子佳人的故事背后,范十一娘与封三娘之间的感情,贯穿始终,看似是封三娘成全孟安仁与范十一娘,实则范十一娘心中所爱,始终是封三娘。

封三娘不知道吗?显然不是,封三娘就是被范十一娘美貌吸引,才跟她交往,一开始就是抱着爱慕之情的。

在封建礼教对女人思想禁锢严重的时代,封三娘深知,她们之间的爱情,不被世俗所容,女人终归要依附男人而活,所以她给范十一娘安排姻缘。

封三娘,爱的虽深,理智犹在,而范十一娘,毕竟太天真,行事无所顾忌,爱的热烈冲动,爱的不计后果,只要能留住封三娘,无所不用其极,以致于灌醉封三娘,孟安仁潜入污之。

这么做真的那么丑陋吗?是为了爱孟安仁,为了满足他的占有欲而为吗?其实也不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男男女女,谁又能保持理智,爱之深,更难忍离别之苦。

范十一娘,虽然为了孟安仁死过,但是她爱孟安仁吗?显然没有,她心中爱的人,自始至终只有封三娘一人而已。

那孟安仁又是个什么角色呢?其实他的存在,只是因为他,是男人,只要人品过得去,可以是张安仁、李安仁,只要是男人就成。

互换信物之时,也是定情之日,一支金簪就情定终身,后来金簪落入孟安仁之手,范十一娘就誓不他嫁,甚至以死明志,封建礼教,荼毒迫害女人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封三娘志在修成大道,也被情所困,为情所伤。红尘之中,谁又能置身事外,不被情伤,不被情困呢?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