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伯的行脚——鲍少游与他的艺术

工艺美于心 2024-04-07 22:16:57

转载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2024年2月25日,我馆举行鲍少游艺术馆开馆仪式暨“游于艺——画伯的行脚”画展开幕式。

此前,鲍少游后人及学生将480多件鲍少游书画作品以及大量珍贵的画稿、剪报资料等捐献给我馆。为了更好地宣传鲍少游的艺术、弘扬其家属的无私奉献精神,我馆特建成“鲍少游艺术馆”,并在艺术馆开馆之际举办“游于艺——画伯的行脚”开馆展,以岭南文化为纽带,加强大湾区各地的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不断推进“文化湾区”建设。鲍少游作为20世纪广东以诗、书、画三绝享誉画坛的杰出代表,以毕生的精力投身艺术,专研唐宋画法,融汇中外之长,其作品布局别出心裁,赋色清新妍丽,尤其注重意境和内涵,深受同时代学界、艺术界推重。鲍氏一生作画颇勤,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的中国画,代表作有《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画》《锦绣河山百景》等大型组画,其中《长恨歌诗意》组画曾被誉为“30年代香港艺术家的最突出成就”,该组画的部分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本次展览以鲍少游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精选鲍少游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展出,内容涵盖各种绘画题材,再结合相关的画稿、书刊、剪报资料、历史照片等珍贵资料,力求为观众提供全面了解鲍少游其人其艺的广阔视角。展览现场精品荟萃,《潇湘八景——潇湘夜雨》《锦绣河山百景——宋王台》等更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鲍少游作品《长恨歌诗意——金屋装成娇侍夜》

鲍少游作品《潇湘八景——潇湘夜雨》

鲍少游作品《锦绣河山百景——宋王台》

鲍少游作品《香山白石图》

艺术家小传

鲍少游(1892—1985),名绍显,字丕文,又字尧常,号少游,原籍广东香山县白石村(今属珠海市),出生于日本横滨,是20世纪广东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鲍先生早年曾在日本接受从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的系统美术教育,师从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山元春举等近代日本美术大家。1915年其作品《夹竹桃鹦鹉》大画屏获日本东京文部省第九回全国美术大会优异奖,被日本报界誉为“中国少年画伯”。1920年3月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研究院毕业并取得教育文凭后多次应邀在日本举办画展,致力于中日文艺的交流,宣扬中国文化艺术。1927年冬,好友高剑父赴日本迎其归国,受聘为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及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主任教授。1928年适逢战乱遂留居香港,与夫人曾丽卿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由此开启其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鲍先生被誉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先驱”,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在绘画创作方面,鲍先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能,尤擅长米家水墨画法。其重要代表作有《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锦绣河山百景》等大型组画。鲍先生文学、画史与画论兼修,一生著述颇丰,有《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鲍少游画论集》《鲍少游诗词集》等等

视角|为什么说鲍少游作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转载自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

艺术品的价值和命运,有时和人是一样的,时也,运也。尤其一些具有深厚意义的作品,历经岁月沉淀,愈发耐人寻味。能不能被发掘出来?就要看年代和处境了。最近接触了鲍少游的作品和相关介绍,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鲍少游其人

鲍少游,本名绍显,字尧常。广东中山人。◇ 1892年出生于日本横滨,甲午战争期间随母回国,1903年再度赴日求学,进华侨同文中学学习诗文书法,后在西京美术工艺学校及西京大学学习绘画,与郑锦、陈树人同学。◇ 1919年入研究院,专注于唐宋画法研究,其作品《夹竹桃鹦鹉》获日本文部省第九届全国美术大会奖,他因此被誉为“中国少年画伯”。◇ 1921年学成回国,在京沪等地游历。◇ 1927年,应高剑父之请,出任广东佛山美专及广州市美专国画主任教授。◇ 1928年因动乱移居香港,创建丽精美术学院,30年代发展成为一所设备较为完善的美术学校,曾名噪一时。

与张大千(左)、高剑父(中)参观牡丹展合影

这是鲍少游的前半生。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战争和时局的动荡与混乱,他原本可以悠游平安地度过一生,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国运大势之下,没有人能稳妥顺利地安身立命。

因此,移居香港之后,他主动选择了一种半隐退的生活,不再站在前台,而是以美术教育为主,依托学校,深居简出。尤其在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闭门谢客,极少参与公共场合与对外应酬。这样的选择,使他迅速淡出了当时的公共视野,也令其在四九年之后被内地美术界遗忘。至今我们已经无从了解,那个年代,鲍老先生内心坚守的是怎样一方天地?

丽精美术学院师生合影

鲍少游家人指出,了解鲍少游,最重要的有三点:1、他与妻子情深意笃,一生恩爱,忠贞不二;2、他非常爱国。但由于他生活的那个混乱年代,他的旅日生活经历,所受日本文化影响,和专业上的日本美术学习背景,成为他一生难解的结;3、他爱绘画,是热爱绘画艺术本身,真正唯画画而已,非常纯粹。

与蒋经国(左)合影

鲍少游其艺

鲍少游的作品,在市场上流通的极少,大部分早年流入藏家之后,极少再流出。鲍少游能山水、花鸟、人物,能画传统风格的作品,也能吸收日本画之长。他的同侪张大千、高剑父等,对其倍加推崇。

鲍少游 潇湘八景

鲍少游 卧游写黄山

了解这么多之后,发现仅用“工细清丽,得未曾有”(蔡元培语)来评价他的作品,其实远远不够。鲍少游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多方面,第一,多元文化,既有传统中国画写意写心的处理方式,又有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还有日本绘画的绚丽、严谨、细腻;第二,“极致”美学追求,具体表现在线条材料等手法细节上;第三,遗世独立贵族之风。

鲍少游 白海东青

鲍少游其作

2012年,鲍少游400多件遗作及其他画稿、遗物全部入藏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同时成立了鲍少游艺术馆。这位诗人、画家在逝世27年之后,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故乡。

鲍少游 长恨歌诗意组图之“一朝选在君王侧”

鲍少游 水浒传系列

鲍少游 柳塘绯鲤

《明妃出塞图》是1954年的作品。作为现今我们接触的为数不多的鲍少游真迹,它所带来的感受,还真是非常特别~~~~

鲍少游 明妃出塞图

色泽明艳,历久弥新,颜料中据说使用了宝石粉末;细节丰富令人吃惊:

局部:琵琶、花翎、胡裘、马尾

局部:随侍宫女

局部:枯枝,旗帜,风雪

鲍少游前后有多件明妃题材的作品。其中1941年和1947年的《明妃下殿》均由抗日名将蒋光鼐及其后人收藏。从当时报纸刊载的这两件作品图片,对照前后的变化,同时,通过与其它艺术家们的同类题材作品比较,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鲍氏独有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境界。

鲍少游 明妃下殿 1941

鲍少游 明妃下殿 1947

其它艺术家如何处理明妃题材呢?

张善孖 明妃出塞图

张大千 明妃出塞图

0 阅读:23

工艺美于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