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冬至的由来,习俗

同广文汇 2024-12-20 12:49:54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2日,今年的冬至日是12月21日。冬至,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之一。冬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信仰、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冬至的由来

冬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冬至,古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一个节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的日期。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夜晚最长。因此,冬至是中国传统历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从冬至开始白天时间一天比一天长)。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阳气开始回升的时刻,因此这个节日被视为一个吉祥的日子。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等。同时,冬至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二、冬至的文化内涵

1. 阴阳调和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调和的象征。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互换的时刻,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因此,冬至这一天,人们会注重阴阳调和,以求达到身体健康、长寿的目的。

2. 团圆和家庭观念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和家庭观念的象征。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同时,冬至也是家人表达亲情和思念之情的日子,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

3. 祈求丰收和平安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求丰收和平安的象征。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天地万物生长收藏的季节,也是祈求丰收和平安的时刻。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三、冬至的民间习俗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国内只有潮汕地区延续此习。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祖、祭神,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祭祀活动已经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习俗。

四、冬至的饮食习俗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年时八节”之一,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节日的: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1. 饺子

饺子是冬至的必备食品,因为饺子是一种寓意吉祥的食品。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包饺子吃,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此外,人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上一些硬币、糖果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东西,吃到这些东西的人将会在未来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2. 汤圆

汤圆是南方地区冬至的传统食品。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球形食品,里面通常会包上一些豆沙、芝麻、花生等馅料。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汤圆的形状圆润,寓意着团圆和和睦。

3. 羊肉汤

在冬至这一天,一些地方的人们会选择吃羊肉汤来保暖和滋补身体。羊肉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抵御寒冷。此外,羊肉还具有温补的功效,能够滋补身体,强身健体。

五、现代人对冬至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和重视冬至这个传统节日。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冬至这个节日。例如,人们可以组织各种庆祝活动、聚餐、旅游等来庆祝这个节日;同时也可以通过送礼物、发红包等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此外,在当代社会中也有一些人会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等吉祥的寓意。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开始“九九消寒”。九九消寒是指人们通过数九的方式来计算冬天的寒冷期和春天的到来时间。具体来说,人们会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每数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就会到来。这种方式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六、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七、冬至农事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① 北方冬小麦灌冬水,防治小麦纹枯病,大白菜、包菜、萝卜的储藏。

② 南方棉田冬翻疏松土壤;藕田灌水活泥防冻害,蚕豆的越冬管理;分批收获荸荠、藕等水生作物。

总之,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之一。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冬至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但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和重视这个传统节日,并传承和弘扬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