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号,一则关于广州管理整治电动自行车的新规,引发了全网的强烈的关注和热议。不少的网友都把相关的新规称为“史上最严格”,尤其是其中的限速,违规,改装处罚方面的内容特别的敏感,各种意见都有,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出这样的新规,实际上也到了必须严格整治的关键时刻了。
根据官方的统计的数据,目前广州的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达到了惊人的600万辆,而且每年还以10万辆的速度在增长,这600万的数量甚至超过绝大多数总人口的数量,所以在管理上绝对是面临严峻的挑战的。如果有去过广州的朋友,都应该深有体会,每到上班的高峰期,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大军造成了堵塞真的是非常的夸张,尤其是一些地铁口,电动车直接可以说是围的水泄不通啊。所以在新规里面重点提到,广州将会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总量进行控制,这其实是非常符合实际需要的。
还有一个跟大家切切相关的数据,就是因为电动车速度过快引起交通事故增长的太快,就拿去年的数据来说,就比前一年增长了63%,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这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电动车的存在着改装的行为,尤其是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速度远远超过25公里每小时,
所以新规里面有两条,一条是针对个人非法改装直接重罚,另外一条就是针对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的速度是15公里每小时,有人质疑这样的速度太慢,但注意这是非机动车道,就类似地铁口,电动车道等等道路,除了电动车还会有行人,自行车等存在,就算平时开也不会太快,把车速设定在15公里绝对有合理的地方,事实上目前还有很多时候,电动自行车是在机动车上边道上行驶的,他们的速度不是15公里每小时。
坦白讲,如果一个规定还是要从全局来看,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城市电动自行车数量不多,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道,也足够用,所以还是按照25公里每小时的国标来走,但广州的情况相比较特殊,人多,车多,路却不够用,这就是事实。
至于新规最终的出来的效果好坏,估计还要等上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有可能看到实际的效果啊。对此,大家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