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到南方旅游去看看,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在11月23日乘飞机前往广西南宁,准备到北海及涠洲岛看看。
头一次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乘飞机,抓紧时间先拍个照吧!这个造型我怎么感觉像个大饭勺?其实仔细看这应该是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的造型。
我们乘坐的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现在南方航空公司的所有航线都转移到大兴国际机场运行了,中午时分我们平安到达南宁吴圩机场。
午饭后我们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这里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馆内有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馆藏瓷器陈列、馆藏工艺珍品陈列等各个专题展区。从多个角度诠释了广西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发展之道。
鉴于博物馆里的馆藏品太多,我仅在这里选几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给大家鉴赏:
这是出土于百色的手斧,手斧是一种用砾石、石核或石片打制的重型工具,主要用于屠宰大型动物和挖掘植物根茎等。这些看似粗糙的石器在几十万年前制作起来并不简单。每一件手斧都需要5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这也说明古人类的智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这是翔鹭纹铜鼓,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被不少部族或地方首领视为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常用来召集部众,指挥军阵。拥有铜鼓的多寡,往往意味着权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铜鼓也被当作通神的法器或年节中的乐器。
这个弦纹玻璃杯出土于广西合浦县文昌塔70号汉墓,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拥有诸多西来的商品。
这是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羊角钮钟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青铜打击乐器。这种钟呈半截橄榄形,上小下大,钲部上端透穿长方形孔,顶端有两个外撇羊角状钮。这种古老且极富地方特色的铜钟,对研究我国南方古代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这是漆绘提梁铜筒,盖顶有环钮,器身上部有一对铺首衔环耳,上系活动提梁。整件器物仿竹节形,颇似今天广西壮族、苗族、瑶族人民外出劳动时随身携带的竹筒。筒身上绘制的漆画,有人物、禽兽、花木、山岭和云气等。在当时已经呈现出一种汉、越、楚诸文化并存的风貌,是一件难得的漆画艺术珍品。
特此说明:以上镇馆之宝照片和介绍均摘自网络。
展馆外还有侗族鼓楼,这是侗乡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物。鼓楼以防腐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的整个结构是由防腐木材制成的。它不需要一个钉子和一个卯。因为结构紧密而坚固,它可以持续数百年。
侗族的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也是壮、侗、瑶民族的一种交通风俗。这种杆栏式建筑的发展及延伸,还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民族建筑物特色呢!
侗族风雨桥既可供人行走休息,又可遮风挡雨,还能作为迎接宾客的场所。
通过参观介绍,我们知道广西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涵盖面广,历史跨度从旧石器时代直到近现代,而且很多还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见证了广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在南宁晚饭后安排了邕江夜游,我们在邕江渔港民生码头乘船,看两岸风景。沿途欣赏的景点有:民生广场-畅游阁-冬泳亭-邕江大桥-邕江宾馆-古城墙-壮族神话浮雕-桃源桥-壮景文化秀-大堤灯光秀-凌铁大桥-洋关码头-白沙大桥-邕州老街-雷经天故居-葫芦鼎大桥。
我们看到的第一座桥就是邕江大桥,印象中有着南宁横跨邕江“第一桥”的说法,始建于1960年1月,通车于1964年7月,是南宁段邕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
桃源大桥位于南宁市中心附近地段,与邕江大桥、北大桥一起承担了市中心的南北车流,又形成了三桥并驾的城市景观。
凌铁大桥是南宁市境内连接江南区与青秀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邕江水道之上,是南宁市南部城市主干路的构成部分。
白沙大桥是邕江上最美的一座桥,大桥的夜景照明灯使用了1600多套投光灯、金卤灯、LED线光,以主塔、斜拉索、桥箱、桥墩等主要特征构件为主要照明对象。此外,桥身安装的1000多套各种景观灯将光线直射邕江水面,营造出“桥水合一”如同仙境般的美景。
葫芦鼎大桥附近有个地方用南宁话叫作“葫芦顶”,葫芦顶这个叫法是邕江此段看起来像一个葫芦的顶部,因而得名。但为何用"鼎"而不用"顶",是因为"鼎"和"顶"为谐音,但"鼎"字寓意更深,听起来也比"顶"字好听,因此命名为"葫芦鼎大桥"。
民生码头对于老南宁人来说,有记忆里的冬泳亭、有码头游泳、还有在河堤放风筝的美好时光。现在的民生旅游码头又包含了休闲区和游船夜游观光,是老城区中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邕江夜游让我们不止是看到邕江上流光溢彩的大桥,还有两岸如诗如画的光影画卷,也领略到南宁夜晚的迷人魅力。吹着晚风,欣赏美景,我们在南宁度过了一个惬意而又美好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