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陈住气
编辑|陈住气
自从2002年《感动中国》播出以来,至今都是备受欢迎的一档节目,只因其每年都会选出一些平凡而又伟大“小人物大力量”的故事,从而给社会传递着令人动容的光芒和能量。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追捧的“感动中国”逐渐变成“尴尬中国”,甚至就连今年的感动中国名单,都被网友戏称有失水准,甚至还有网友怒批:“百万片酬的演员,有什么可让人感动的?”
“感动中国”在感动谁?
《感动中国》是我国央视平台早在20年前就推出的一档精神品牌节目,主要意义是在每年通过多种方式从全国十几亿人人口当中,选出10名极具有力量和感染力且振奋人心的人物和它对应的故事。
而自从节目创办以来,《感动中国》无论是从科研界还是文体演绎再或者是社会普通老百姓,都选出许多令人倍感骄傲的人物,像袁隆平、屠呦呦、钱学森科研学者,再或者是成龙、姚明、刘翔等国际影响力巨大的文体明星。
当然还有社会中普通老百姓魏青刚、张荣锁、田世国等,甚至还有一些党政人员,可以说该节目创办的意义就是可以从不同领域中,看到许多非常硬核且非常有共鸣的一些人物。
他们身上无疑是有许多共同点,都是从内散发出一种令人震撼的能量和精神,不仅鼓舞着大家砥砺前行,甚至一度被大家称为国家不同领域内的精神支柱。
甚至每一次节目播出时,节目对应的每一位感动人的颁奖词和附带的白话,都是非常有含义的存在,从而直接给广大民众的内心有着非常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但如今,虽然《感动中国》节目仍在继续,可大家对节目的评价也逐渐出现许多不同的声音,甚至还有许多质疑声,不仅如此,就连2023年度《感动中国》名单都被大家戏称有失水准。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网友在看到名单后直接表示:“明明是感动中国,怎么10个代表人物没有感动我?难道是我变得太冷漠了吗?”其实不然,这句话仿佛说出许多网友的心声。
只因在这次感动中国人物中,张雨霏和牛犇等几位代表人物的评选,一度引来网友们的争议,就好比张雨霏,她作为我国杰出游泳运动员,却在这次评选中凭借一年60场比赛、20多块金牌的成绩入选。
其实张雨霏的努力和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但也有网友认为:“身为一名国家级运动员,为国争光、为自己赢得殊荣不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吗?”对此,不少人纷纷好奇难道“感动”的定义是看成绩表现吗?
当然,张雨霏本身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更是国家的形象和能力,从而向全球展示中国在体育竞技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她自己优异的成绩无疑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们确实不应该质疑她所有的付出。
但对此,网友质疑的点其实并不是质疑张雨霏,而是不禁在想何时感动中国的意义变成一种鞭策大家的表现,究竟是应该拿个人成绩来衡量,还是那些感动人心的事迹?
不仅如此,就连演员牛犇的出现更是如此,虽然此前感动中国也有明星艺人的出现,但牛犇的评选结果再次让大家对《感动中国》提出质疑,只因牛犇作为一名演员,一直在演绎一些小角色。
当然在演艺圈中我们不应该用大角色和小角色去评判演员的付出,但网友们对牛犇费解的是,仿佛不是牛犇在感动中国,而是在感动自己,极为尴尬。
毕竟他在演艺圈驻扎多年,却并没有用什么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者是角色及对应的变化,去推动中国影视圈事业发展等景象,更为令人惊奇的是,竟然还有一位美国朋友入选。
穆言灵因为长期致力于保护中美之间文化交流,但即便节目给出一定的诠释却并没有让网友产生共鸣,只因大多数网友一致认为这是她个人兴趣和感动中国代表的意义相差甚远。
感动逐渐被标签化
其实对于2023年度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大家之所以对其有着一定的质疑,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配拥有这个殊荣,而是大家对“感动中国”的意义仿佛逐渐迷失了方向。
毕竟感动中国评选活动的初心是颂扬社会正面能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故事和人物经历,就足以传递出国家核心价值观,可如今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大家仅仅通过一些视频或者是平台,都能看到许多其他地区令人动容的人或事。
但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如今仿佛只看到了一些被量化、被包装的影子,仿佛感动二字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可以炒作的商品,甚至逐渐成为流量的代名词,失去原本该有的含义。
毕竟曾经评选出来的感动人物,每一位都能让大家产生共鸣,甚至会引起他们的表现去带动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在现实中,即便那位骑着破旧三轮资助几十名贫困学生的白方礼老人,再或者是用10多年时间拯救200多名被拐儿童的父亲。
再或者是歌手韩红常年奔赴在慈善事业的一线、拾荒者胡磊通过捡破烂帮助贫困学生等这些平凡人间的普通人物,他们每一位都从不去说大话,而是切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叫“人间大爱”的意义。
其实社会中还有许多像他们这般有能量的人,即便他们也都是一位普通人,但他们所做的一切却从不普通,使得广大网友能能从中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和真正的责任和担当。
所以对大家而言,大家仿佛需要的不是“感动中国”,而是可以“共鸣到所有人”,我们所需要的更是一个具有人性光辉和社会温暖的存在,从而借此折射出更多温暖的影子。
写到最后
初心是大家一直渴望的存在,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档节目,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其初心不变,所以大家之所以对感动中国的评选有一定质疑,也正是说明大家也一直在关注着,从未遗忘。
所以我们也应该回到社会本身,将目光放在社会平凡角落当中,关注那些真正可以引起共鸣、触动人心弦的故事,从而让“感动中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许,共同努力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