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要杀弟弟,弟弟写诗20字不提一次兄弟,哥哥看完:弟弟我错了

汉史钩沉 2024-09-26 23:34:03

李白的偶像谢灵运曾说:“天下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以才高八斗形容他的偶像曹植,事实上不止后世之人惊叹曹植的才华,就连他的父亲曹操都一度怀疑过这文思真是自己的儿子吗?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   ——《三国志·卷十九》

曹植十岁那年,便能背诵《诗经》、《论语》及秦汉辞赋十万字以上。写出来的文章,让一代大家曹操看完都怀疑:“你这是从哪找的高人代写”?10岁的曹植却一脸稚气回答:“话出口便是论,笔落下就成章,不信咱们当面试试,此等易事何必找人代写”。

再加上曹植为人豪爽随性,不追求仪表庄严,也不享受华丽的车马、服饰。很得曹操喜爱,所以曹操到哪都带着曹植。

15岁那年曹操第一次带着曹植征海贼管承,班师路上16岁的曹植就写出了千古经典《白马篇》,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光辉照耀千古。

可以想象,对曹操这样一个爱诗的枭雄,发现自己儿子比自己还有才华时的高兴。所以第二年曹操就带着17岁的曹植南征刘表,后来又跟孙权打赤壁之战。曹植始终陪伴着曹操出征,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非常不一样的。

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三国志》

等到铜雀台建成之日,曹操诗兴大发,让诸子登台、各自作赋。曹植提笔而成《登台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看的曹操连连赞叹,惊喜异常。

曹操在曹植身上,看到了超出自己的才华,希望儿子超过自己,这是每个父亲的期望。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三国志》

曹操打孙权时,留曹植镇守曹魏重镇邺城,并语重心长说道:“当年我23岁时候,在做顿丘令五色棒惩治权贵。今时今日想来,也觉得不曾后悔。你今年也是23岁,留守邺城怎能不勤勉上进呢”?

曹操用自己的少年意气,激励风华正茂的曹植,可见他对这个儿子希望之深。曹操是真想把曹植,立为魏王世子,但曹植却让他失望了。

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

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之后,又围困曹仁于樊城。史书用威震华夏来形容关羽的神勇,曹操一度都想迁都以避锋芒。魏国都危险到了这个地步,曹操让曹植领军南下去救曹仁时,他这个主帅却喝醉耽误了行程!

曹操于是开始怀疑,才华横溢的曹植真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吗?曹操开始纠结,究竟是沉稳刻薄的曹丕合适,还是才华横溢却放荡不羁的曹植合适。

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三国志》

这时贾诩起了决定作用,曹操问他谁做世子合适,他就是不吭声。曹操问他在想什么,他说:“臣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悲剧”。

曹操听完大笑,知道贾诩是劝自己立长,立幼是取乱之道,曹丕这才坐稳了世子之位。

所以曹操病逝后,曹丕一直敌视弟弟曹植,觉得就是他几乎夺走了自己的世子之位。父亲有多爱这个儿子,他就有多恨这个弟弟。

当上皇帝的曹丕,让曹植七步之内写一首诗,诗中不能提兄弟二字,却要有兄弟之情,不然杀了曹植。面对兄长逼迫,没了父亲支持的曹植分外无助,想起曾经自己的恩宠,和今时今日的狼狈,他不禁含泪写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新语》

为了煮熟豆子人们点燃豆萁,豆萁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同根生长而来,今日何苦苦苦煎熬?

曹植七步成诗,全诗20字不提兄弟,却以豆子、豆萁道尽了兄弟相残的悲剧,使人闻之而落泪。以至于曹丕都杀意全无,当场悔过放过了这个弟弟,这就是曹植才高八斗的风采。

但曹丕虽然放过了曹植,却也不想他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把他先封到了河北晋州侯城,又封到了山东菏泽鄄城县,曹植还在这里写下了《洛神赋》,后又改封雍丘王。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三国志》

等到曹丕死后,侄子曹叡继位,曹植觉得自己终于能施展才华了。总是想单独面见曹叡谈谈,希望自己能再得到重用,可惜侄子曹叡也防着他。曹植总是满怀希望而去,怅然失望而回。

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三国志》

曹植就这样被曹丕、曹叡父子防了十一年,一直到抑郁而终,也再没有得到任用。在一个不知名的夜晚,才高八斗的曹子建病死在了陈地;从此大魏皇帝少了一个需要防范的陈王,世上多了一个抑郁而终的伤心人;后人哀曹植之不幸,以陈王思之悼为“陈思王”。

正如他《洛神赋》所写的,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世间种种美好让人仰慕、热爱,但现实往往难以各得所愿;当美好的幻想破灭之际,活着反而成了一种不幸;41岁病逝是曹植的不幸,却是围困、软禁11年“陈思王”的解脱。

或许一个浪漫的诗人,本就不该踏入波涛汹涌的俗世斗争;怎知这一踏入,却是一场至死方休!

0 阅读:13

汉史钩沉

简介:专注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