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机械化收割革新,含杂率控制要点,刀片转速调节参数,广西农垦标准
在咱们国家啊,种植甘蔗的可不少呢,像广西那地方,就是甘蔗种植的大户。甘蔗可是个好东西,甜甜的汁水,能产出好多蔗糖。但是甘蔗种植收割可不像咱们想的那么轻松。
就拿收割来说吧,以前啊,大部分都是靠人工。在南方那些甘蔗地,那是一片片望不到头的甘蔗林,甘蔗长得又高又粗。你看那些蔗农,天还没亮就得下地,弯着腰,拿着锄头或者镰刀一株一株地砍。那场面,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而且啊,甘蔗收割的季节就那么个把月的时间,如果收割晚了,甘蔗就会变老变柴,含糖量下降不说,还不好加工了。你说,这得多让人头疼啊?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甘蔗机械化收割开始流行起来了。特别是在广西农垦,那可是走在前面的。但是机械收割有个问题,就是含杂率比较高。你怎么能知道甘蔗收割后的含杂率达到多少是个合适的范围呢?就像有的网友说,他在广西农垦附近生活,看到那些刚刚收割后的甘蔗堆,发现里面夹杂着很多泥土啊、叶子的东西,就觉得很可惜。
咱们来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含杂率的问题。比如说,在华北的农田里,种的是小麦,小麦收割的时候要是有太多麦秸夹杂在里面,加工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问题,影响面粉的质量。而在华南种植甘蔗的时候,甘蔗里的含杂如果太多,制糖的时候也得费不少功夫去清理。你想啊,原本好好的蔗糖,因为这些杂质,可能成本就上去了,价格说不定也跟着涨呢。
那机械收割甘蔗的时候,刀片转速是个很关键的参数。这就好比咱们平常做饭,火候把握不好,这道菜就做不好。我有个朋友叫李大哥,他是广西农垦的一名老蔗农。他说啊,以前试过不同转速的刀片收割,有些转速太快了,甘蔗砍得太碎,含杂就多;有些转速太慢呢,又影响收割的效率。他记得有一次,用一台新机器收割,刀片转速没调好,结果收割出来的甘蔗全是糊状的,那可是几天的心血都白费了。他说啊,他等了差不多7天的时间重新调整刀片转速,再一次收割的时候就好多了。
再说说广西农垦的地域特色,广西的地形地貌很适合甘蔗生长。那些平缓的山坡地,阳光充足,土壤肥沃。这些地方种出来的甘蔗又粗又壮。
我还知道,在其他地方种甘蔗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同品种的对比。比如说,有个叫新台糖22号的品种,在广西的种植很广泛。还有粤糖03 - 237号,在含糖量上比较有优势。另外,桂柳05 - 136号抗逆性很不错,像在广东那些偶尔会有点旱灾的地方,这个品种就比较耐旱。还有桂福94 - 166号,它的宿根比较发达,适合在一些长期种植甘蔗的地方。
现在甘蔗机械化收割也在不断革新。广西农垦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规范这个过程。比如说,对于不同品种的甘蔗,有不同的收割时间要求。像种植面积比较广的桂糖29号,一般要在12月中下旬到1月上旬收割比较合适。这个时候的甘蔗,糖分积累得刚好。
那刀片转速到底该怎么调节呢?这可是有不少讲究的。这得根据甘蔗的品种、生长的情况、还有土地的肥力等因素来决定。就像我们种花的时候,不同的花对水量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吊兰,比较耐旱,不能浇太多水;而绿萝就喜欢湿润一点的环境。甘蔗也是如此,如果土壤肥力足,甘蔗长得又粗又壮,刀片转速就可以稍微调高一点;要是甘蔗长得比较纤细,那刀片转速就得调低一些,不然就容易把甘蔗弄碎。
在广西农垦的一些农场里,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这个含杂率和刀片转速的调节。有一个农场,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发现当刀片转速调节到每分钟1200转左右的时候,收割那种桂糖29号甘蔗,含杂率能控制在4%左右。而旁边另一个农场,因为没有精确调节,含杂率达到了8%,这可差距不小呢。
甘蔗机械化收割对于整个甘蔗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提高收割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甘蔗的质量。但是这个过程的含杂率控制是一个大难题。
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见过甘蔗机械化收割的场景呀?如果有机会去体验一下甘蔗种植和收割的全过程,你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