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其全球门店数达到6440家。
来源:猎云精选,文/韩文静
一心想做“东方星巴克”的霸王茶姬,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加冕时刻。
4月17日,霸王茶姬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格定为每股28美元,达到其定价区间的上限,按此定价计算,其估值达到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2亿元。
这场IPO还引来了不少实力雄厚的认购者。此其IPO接受认购之前,鼎晖投资(中资)、RWC资管、安联(Allianz SE)旗下安联投资(欧资)及欧力士亚洲资管(日资)4间机构,同意认购霸王茶姬2.05亿美元的ADR(美国存托凭证),约占本次发售的51.7%。
站在纳斯达克这个新的舞台上,霸王茶姬这位新秀也带来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2024年,霸王茶姬的中国及海外门店数量为6440家;GMV为295亿元,在上市新茶饮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蜜雪冰城。
进入2025年,古茗与蜜雪冰城接连登陆港交所。再往前回溯,奈雪的茶与茶百道也早已敲响了上市的钟声。“姗姗来迟”霸王茶姬,如何在新茶饮的红海中撕开一道突破口?
从云南到北美,90后创始人迎来收获时刻新茶饮市场里,霸王茶姬是一位后来者,2017年才在云南开了第一家店铺。
那一年,奈雪的茶已经开始走出广东,正式开启全国扩张;茶颜悦色也早在长沙闯出一片天地,门店数量接近40家。
一片红海之中,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找到了一个新方向——鲜奶原叶茶,并将品牌定位为新中式国风茶饮,当时这一细分领域竞争相对较小,霸王茶姬也因此迅速在茶饮市场中崭露头角。
2021年,霸王茶姬总部搬迁至成都,迈出全国开店战略的重要一步。2022年底,霸王茶姬门店总数突破1000家。
铺开霸王茶姬的招股书,门店数量在过去几年几乎呈翻倍增长。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其全球门店数分别为1087家、3511 家、6440家。其中,加盟门店占比超97%。2025 年,霸王茶姬计划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开1000至1500家门店。
伴随着店铺的扩张,霸王茶姬的营收和利润也随之迎来高速增长。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营收为4.92亿元、46.4亿元以及124.05亿元。同期,霸王茶姬净利润分别为-9070万元、8.03亿元以及25.15亿元。
而在上市进程推进上,霸王茶姬也保持着高效的节奏——2025年3月6日,证监会发文审批通过了霸王茶姬在美国的上市备案;3月26日,霸王茶姬提交招股书。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从备案到提交招股书的关键动作。
霸王茶姬的“国风茶饮故事”也让资本疯狂。此前,霸王茶姬公开披露的融资只有两轮:2021年上半年,霸王茶姬连续完成合计超过3亿元的A轮和B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由XVC和复星联合领投,B轮融资由琮碧秋实领投,XVC跟投。
彼时张俊杰透露,融资完成后,品牌大致有两步计划,第一步是“打好地基”,加强茶饮师队伍培养,强化终端门店业务基本功;第二步将以融资为新起点,全面深耕成都,深度拓展全国市场。
IPO前,张俊杰为茶姬控股大股东,持有A类普通股19.9%,持有B类普通股38.7%;尹登峰担任董事、首席运营官,持股7.1%。XVC持股20.3%;琮碧秋实持股10.6%。
大单品战略,撑起半壁江山张俊杰曾坦言:“尽管水果茶赛道看起来充满商机,但考虑到自身的实力与资源,我意识到在这个领域我无法与领先品牌抗衡,也不愿过度消耗资源。”
他认为,星巴克能把咖啡卖到全世界的逻辑是“咖啡+奶”,聚焦“原叶茶+鲜奶”于是成了霸王茶姬切入茶饮的硬核逻辑。
在品类策略上,霸王茶姬采取大单品策略,力推“伯牙绝弦”这一大单品,这是一款以茉莉雪芽鲜奶茶为基底的饮品,凭借清新的口感和高性价比,深受消费者喜爱。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在中国市场产生的GMV中,分别约有79%、87%和91%来自其“原叶鲜奶茶”系列。同期,约有44%、57%和61%的GMV来自伯牙绝弦等三款最畅销的鲜奶茶。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8月,“伯牙绝弦”累计售出超过6亿杯。
一方面,聚焦少数核心产品,有有助于霸王茶姬加快出餐时间以及管控成本;另一方面,产品结构的简化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高效,从茶叶采购、鲜奶配送,到包装材料供应,都能实现精准把控,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运营稳定性。
此外,标准化的制作流程配合自动化制茶设备,也更容易保障加盟扩张后维持产品质量、口味的一致性。确保了无论在国内哪一家门店,或是海外的任一角落,消费者都能品尝到口味一致的“伯牙绝弦”。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在消费者口味日新月异、竞争对手争分夺秒上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霸王茶姬这般高度依赖单一爆品的策略,无疑暗藏隐忧,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打造经典大单品也让霸王茶姬的SKU更为简洁,2024年,霸王茶姬一共进行了10次上新和3次产品升级,同期,瑞幸新上119个产品,星巴克中国新上27个产品。
与低上新率成反比的,是霸王茶姬巨额的营销支出。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销支出分别为7360万元、2.6亿元、11亿元,分别占相应期间净收入的15%、5.6%、8.9%。
作为对比,蜜雪冰城2022年-2024年的营销费用率为5.7%、6.5%、6.4%;古茗2022年、2023年的营销费用率为4.8%和4.4%。
出海寻增量此次霸王茶姬成功上市,募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中国及海外门店规模、开发和创新产品、构建海外供应链网络以及加强科技投入。
据艾瑞咨询预测显示,在2023年至2025年,新茶饮行业国内市场增速分别为13.4%、6.4%及5.7%。在这样的背景下,茶饮品牌们也迫切需要新的增长,出海则成了不二之选。
当国内茶饮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时,霸王茶姬果断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海外市场,开启了国际化战略布局。
早在2018年,张俊杰就看到了海外市场的潜力,迅速成立海外事业部。彼时,霸王茶姬的国内门店还不足100家。
2019年,霸王茶姬马来西亚首店开业,场面异常火爆。开业前三天,门店累计接待顾客人数突破10000人次,销售额远超预期。
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已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共计156家,并计划于2025年拓展北美市场。
此前的一次活动中,谈到中国企业的出海,张俊杰分享到,出海不是一家企业自己的事,而应该是全产业链在一起、走出去,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任何一个单一的经营单元,无论是品牌方,渠道方,供应方的单一出海,都无法实现协同效应。霸王茶姬理解的品牌出海,应该是供应链、物流、装修、设计、乳制品等所有生态公司、全产业链的出海,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此次赴美上市,既是霸王茶姬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新茶饮品牌全球化探索的新标杆。不过,出海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法律法规,供应链的搭建、文化的冲突等都是考量的地方,中国茶饮品牌要真正在海外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