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物极必反”。
一件好事,做的过分了,会变成坏事。
家庭里,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丝毫不能有偏差。
封建时代,婆婆常常处于上风,儿媳不孝顺,有休妻的风险。
现在,婆媳的地位,似乎是反过来了,婆婆处于下风,什么都要依着儿媳,否则有“老无所依”的风险。
很多的婆婆,为了儿子的婚姻安宁,宁愿舍去自己的脾气、金钱、时间等,尽量对儿媳好一点。可惜的是,常常是费力不讨好。
因此,婆婆要知道,“好事做尽,必有灾殃”,事情别做到极致。
01
关于娘家:婆婆可以帮儿媳的娘家人,但只能偶尔,毕竟是拐弯的亲戚。
亲戚的亲戚,还是亲戚。从逻辑上说,是对的。
从人情世故来看,一个人最重要的亲戚,也就那么几代人而已,远房亲戚,注定会走散,并且知人知面不知心。
就是血脉,还有“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的说法。
儿媳的父母,是亲家,礼尚往来就可以,不必走得太近,避免矛盾;儿媳的兄弟姐妹,表姐妹,叔叔阿姨等,就是熟人而已。
对于儿媳很重要的人,对于婆婆来说,就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了,偶尔搭把手,是人情,不过分热情,是态度。
比方说,儿媳的弟弟可以在公公婆婆家借住一两天,但是别长期,别轻易借钱等。
亲疏有别,婆婆应该把握。
02
关于带娃:婆婆可以去带娃,但只是搭把手,毕竟那是孙子,不是儿子。
为了儿女工作更好,减轻生活负担,越来越多的婆婆去帮忙带娃。
有的婆婆,完全把自己不当外人,不仅倒贴养娃的费用,还承包了全部的家务活。
周末的时候,儿媳去打麻将,婆婆在家带娃。
儿媳回头,还责怪婆婆不去麻将馆送饭。
有的儿媳,若是婆婆不带娃,就暴跳如雷。
有的儿媳,本就是家庭主妇,除了花天酒地,还不带娃,非得让婆婆带,显得非常过分。
婆婆呢,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帮忙。
有了孙子,固然高兴,但是孙子不等于儿子。以后自己老了,多半是儿子这一辈的人管,孙子是不会管的。
婆婆还要知道,太闲的儿媳,就知道去唱歌跳舞,打麻将,或者闲逛,很容易引发节外生枝的事情。应该把带娃的主要责任,留给儿媳,不是残忍,而是现实。
03
关于命运:婆婆可以给儿媳指点迷津,但只是提建议,毕竟人生路是自己的。
儿媳要去学瑜伽,要去某地打工,要开店铺......这是大事,婆婆应该给建议,搭把手。
但是婆婆不要帮忙做决定。
一旦决定错了,儿媳会责怪婆婆瞎操心,婆媳关系因此就败坏了。
古人说:“盖未信而谏,圣人不与。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每个人的三观、认知、目标不会绝对一样,婆婆不要代替儿媳去思考。
我们连儿子的未来,都要放手,更何况是儿媳呢?
04
关于钱财:婆婆可以给儿媳钱,但只是应急,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
作家三毛说:“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人老了,若是没有钱了,这晚年就不好过了。
当儿媳有困难的时候,婆婆给点钱,应急是不错的。但是给多了,或者持续性给钱,这就会亏空自己。
有几个儿媳的家庭,特别注意,给某个儿媳一大笔钱,另外的儿媳会比对,从而产生家庭内耗,妯娌不和。
另外,儿媳要买奢侈品,去旅游,婆婆一定不要给钱。
很多年轻的女人,过分爱美。今天做个美甲,明天买了吊坠,后天去采购国外货,一些护肤品,衣服裤子,数不胜数。
婆婆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剩下一点存款,一旦被儿媳掏空了,亏了自己。也滋长了儿媳的嚣张。
当婆婆没有钱的时候,儿媳就拂袖而去。花钱是买不到真情的,就像一场不对等的交易一样。
05
关于站队:婆婆可以给儿媳撑腰,但只是正义的时候,毕竟人是要讲道理的。
在网上看了一个小故事。
儿子带着女友,第一次上门做客。
儿子不小心,把红烧肉掉地上了,婆婆马上严肃地说:“捡起来,洗一洗,自己吃。”
女友看了,很紧张,也把红烧肉掉地上了。婆婆很聪明,说:“儿子,捡起来,洗一洗,自己吃。”
女友顿时就不紧张了,把婆婆当成了自己人,也是人生的后盾。
俗话也说过:“会帮的帮儿媳,不会帮的帮女儿。”
比对起来,儿媳是来自家的人,女儿是外嫁的人。关系内外,在一定的时候,就反过来了。婆婆是应该知道的。
可是婆婆更应该通情达理,别什么都帮着儿媳。比方说,儿媳遇到了第三者,婆婆还逼着儿子认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还比方说,儿媳儿子有矛盾,婆婆应该好插嘴,这是干扰家务事,有理说不清。
人要讲道理,而不是为了婆媳关系好,就一味地站在儿媳身后。
06
家庭里,好的婆媳关系,需要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也就是说,婆媳最好是分家,若是谁家有好吃的,端一碗过去,还有余温。
家庭里,好的婆媳关系,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人老了,应该慈悲,但是慈悲要给对人,而不是给恶毒、凶狠的人。
婆婆给儿媳一份善意,儿媳给婆婆一点恩情,这就对了。
随时要注意,别在上演了农夫和蛇的故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