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能够改变一个人,比时间更狠的是金钱,而在网络时代,很多时候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则是流量,因为流量变现了就是金钱。
喜欢张雪峰好几年了,但在2023年的秋天,我开始讨厌他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喜欢张雪峰到讨厌张雪峰,这中间也有一个过程。
一、最初的共鸣
最初注意到张雪峰是看到了他讲解一些大学的视频,笔者也曾在教育行业工作多年,去过全国上百家高校,在985、211这些概念还没在社会上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对各个名牌大学的综合情况如数家珍了,
那时候看张雪峰分析各大学的视频,第一感觉是他非常专业,对各个大学的情况和我们公司掌握的情况差不多,看得出他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大忽悠(深入了解教育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行当里也有不少满嘴跑火车的大忽悠)
第二个感觉是他很敬业,看得出他做过很多功课。第三个感觉则是他很务实,对一些大学和专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得相当有逻辑。
可能是因为半个同行的关系,开始对张雪峰产生了好感。
真正喜欢张雪峰是看了他一些描述北漂生活的视频之后,尤其是关于天通苑地铁站那段简直太要太真实。
当然,从张雪峰的讲述内容看,他的年龄应该比笔者要小一些,北漂也要晚一些,笔者是亲身经历了龙泽、回龙观和立水桥这一带的巨大变化,深感于时代的步伐之快,也同样曾经尝过很多北漂的酸甜苦辣。
因此,对于张雪峰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学生们进行“劝学”的视频,笔者不仅非常赞同,还曾分享给朋友以及自己的孩子看。
当然,不得不说,张雪峰在讲台上的幽默和洒脱也同样非常吸粉,各种百无禁忌的调侃经常让人会心一笑,没人会不喜欢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老师。
二、从怀疑到质疑
实事求是讲,张雪峰的讲座确实帮助了不少学生,但他自己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有些短板是正常的,但有些问题却让人对他产生了怀疑。
第一次对张雪峰产生怀疑是因为“世界语”,1984年出生,长期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的他居然对世界语这个专业没有任何概念,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语曾经在国内火过一阵,不少电视节目、报刊和杂志都介绍过,有些名人也在学,以张雪峰的年龄、专业和履历,他居然在2023年才第一次听说世界语,有些不正常,是不是成名之后就失去了之前那种钻研精神?
更不正常的感觉来自于张雪峰对新闻专业的片面否定,这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首先,新闻专业就业形势可能确实不如计算机等一些热门专业红火,但这不代表新闻专业就一无是处,不论是考公还是就业,新闻专业依然有独特的优势。
如火如荼的自媒体行业,各大公司的公关部门和企宣部门,各个地方和有关部门的融媒体以及各大流媒体公司都是新闻专业的施展平台,退一万步讲,哪怕是自主创业搞自媒体,新闻专业毕业生同样有优势。
很显然,张雪峰可能把新闻专业和电视台和纸媒简单对等了,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很多电视台和纸媒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但电视台和纸媒蔫了的同时互联网传媒起来了,新闻专业又不是只针对电视台和报刊杂志。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的大咖,张雪峰的这个片面认知非常低级。
其次,对于个体学生来说,选择未来的职业,首先考虑的当然是兴趣,如果能一辈子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工作,无疑是一件幸事。
其次该考虑的是自己的特长,如果学生能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工作,起码在工作效率上比同行更有优势。
最后考虑的则是就业形势和薪资待遇,如果学生的兴趣是新闻,特长是写作,因为计算机就业好就去当程序员吗?
从张雪峰片面否定新闻专业这件事上,笔者开始觉得张雪峰的心态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他已经没有耐心去具体了解和解决一件事,一句话,飘了。
三、产生反感
之后又刷到了不少张雪峰的视频,发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他有些时候对专业选择的建议太过于功利。
笔者曾认识一个考上北京理工大学光学研究生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考这个专业,本来以为会得到一个富含家国情怀的答案,毕竟这个专业不论在军工还是科技领域都非常有前途,但他的回答很实在,选这个专业为了好找工作。
对于单个学生而言,他的选择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境界。
对于张雪峰这样的公众人物,尤其是能够影响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领域公众人物,他一对一为学生做咨询时的建议可以非常功利,这肯定没有毛病。
但是,如果张雪峰在公共平台面向公众发声,他就不能不考虑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毕竟他的话也许对于一些有梦想有理想的学生存在消极影响,同时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存在消极因素。
说白了,张雪峰还是欠缺一些哲学思维,估计他可能内心也看不上哲学这个专业,但他连基本辩证法都不懂的话,其片面言论自然会引起巨大争议。
四、开始讨厌
张雪峰的言论和视频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后,他的一系列炒作流量的操作则干脆让笔者开始讨厌他的所作所为。
在张雪峰的争议发酵后,他在网上发布了一条住院动态,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广泛关注“大晚上的被医院收治强制住院”,请注意“强制”二字。
这句话放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误导很多网友和媒体产生不良联想。事实上,如果张雪峰真被收拾了,他根本不可能发出这样的信息,他能发出来就证明他根本没事。
这种操作不由让人想起了伊能静当年的炒作手法,她明明1月9日就离开了大陆,1月10日却发布消息说自己被请去喝茶,两个字“喝茶”直接引爆网络,实际上这明显是一次流量炒作。
张雪峰的“强制”和伊能静当年的“喝茶”异曲同工,都是无病呻吟故意引发网友猜测炒作流量的低级手法。
类似的炒作手法张雪峰几乎每个月都来一次,7月份他发“把我埋这儿,你们找得到我吗?”,意图很明显,就是故意碰瓷“操场埋尸”。
8月份张雪峰发“互联网失踪人口准备回归”,“失踪”二字又让他的粉丝产生一波喧嚣。
9月份张雪峰发“感谢组织的惦记,我一定按时吃药”,几乎是同样的擦边球。
张雪峰这几次碰瓷,其手法和创意和某位相声演员非常相似,都是刻意打造自己的受迫害受压迫人设,炒作流量博取同情,手段不高明但确实很有效。
至此,张雪峰已经从当年那个北漂励志男孩变成了炒作流量的商人。
北漂励志男孩当然招人喜欢,但对于一个为了赚钱什么都说同时又热衷于炒作流量的商人,不仅喜欢不起来甚至还非常讨厌,这也是人之常情。
说来说去还是不希望张雪峰把真相说出来,自己为了自身的利益,却拿着国家情怀当借口,真虚伪!
就说人家说的对不对吧?[得瑟][得瑟]
小编,你讨厌关我们啥事,你什么东西。
个人觉得985强势专业的学生还是要有家国情怀的,毕竟找工作对他们不是大问题,一味求利,对不起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的期望。例如清华北大的口碑反倒比不上西工大和哈工大。
请问学的专业不为找工作那为什么?钱多吗?
这货三观还是正的吧,至于一些瑕疵没必要揪着吧,人无完人的。。
满屏一股醋酸味
看那些推荐的是否比没被打推荐的生活要好,等这批学生毕业工作一年再说的。说的对不等于结果就是好的,会说不如会看的。算卦说的对不对,通常都能说到人心是去了。
我要早知道有张先生这样的人,恨不得那时18岁就生个孩子给张先生冲业绩,无奈至今单苟!悔不当初吖!
[呲牙笑]张雪峰不是啥好鸟,但是你比他还坏。如果不是那几个叫兽跟他抬杠,我都不认识这个东西
[吃瓜]小编真搞笑,网络段子大家耳熟能详了,发个朋友圈都能扯到碰瓷流量上,小编真是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