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官邸向记者展示卧室壁画——燃烧的克里姆林宫、沉没的俄黑海舰队、反攻莫斯科的幻象。这组被称作“诅咒图腾”的艺术品,成为乌克兰认知战溃败的隐喻:当战场日均弹药缺口达80%时,基辅政权正将国家命运抵押。
泽连斯基近期连续发动三次认知攻势,却尽显战略困局。在巴黎接受LCI电视台采访时,他公开诅咒俄罗斯领导人健康,突破外交禁忌;对美喊话要求给俄的“好处必须是毒药”,撕毁盟友协作默契;更通过社交媒体鼓动“俄军暴行加速普京末日”。这类言论导致美乌信任度骤降,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对乌军援支持率从68%跌至39%。
乌克兰前线日均炮弹消耗量已不足俄军1/5,北约卫星监测显示,俄军火炮密度在哈尔科夫方向达到每公里120门的压倒性优势。与此形成荒诞对比的是,基辅政权仍沉迷“认知战奇迹”:乌国防部宣称俄军日均阵亡1000人,但开源情报Oryx统计显示,乌军装甲车辆损失达俄方2.3倍来源。这种自我催眠式宣传,使得乌军第47机械化旅士兵在顿涅茨克战场怒吼:“我们需要炮弹,不是推特热搜!”
泽连斯基的“毒药外交”正在瓦解关键支持。德国总理舒尔茨私下向欧盟峰会抱怨:“我们提供豹2坦克,他们回报普京健康警告。”这种情绪化策略直接冲击军援管道——美国国会搁置600亿美元援助法案,德国冻结18亿欧元火炮订单,法国推迟交付12套凯撒自行火炮系统。更致命的是,波兰宣布暂停接收乌克兰粮食,罗马尼亚关闭部分黑海运输通道,东欧盟友体系出现2014年以来最大裂痕。
基辅政权将咒骂制度化,催生社会层面的集体癔症。乌克兰国家安全局3月逮捕327名“失败主义言论者”,包括前线士兵家属和医疗志愿者。这种高压管控导致民调机构停止发布战损数据,基辅街头涂鸦出现“沉默即爱国”的讽刺标语。当国家机器用诅咒替代战略时,乌克兰民众正用黑色幽默解构战争——敖德萨酒吧流行起名为“海马斯幻想”的鸡尾酒,配方是伏特加混合苦艾酒。
历史的吊诡在于,最狂热的诅咒往往最先吞噬施咒者。随着俄军苏-34战机向哈尔科夫倾泻FAB-1500滑翔炸弹,随着美国大选年对乌政策加速收缩,基辅的“语言巫术”正迎来残酷检验:认知战场的虚拟勋章,填不平现实战壕的血肉沟壑。
梦境之树
打到奸商最好非法就是让他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