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我国市场仅交付9471辆新车,同比暴跌42%,创下自2022年以来最大跌幅纪录。这一数字仅是2021年巅峰期的十分之一,我国市场也从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跌落至第三位,被北美和欧洲市场反超。主力车型卡宴销量腰斩,Macan甚至不足去年同期三分之一,电动车型Taycan即便降价超10万元,销量仍断崖式下滑。曾经需要加价排队购买的“豪车神话”,如今在展厅里积灰。
保时捷的溃败并非偶然,2024年其在我国销量已下滑28%,成为全球唯一负增长市场,2025年开年颓势加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美市场同期逆势增长37%,全球销量仅微跌3%。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表现,暴露出我国汽车市场结构性变革的彻底性——传统豪车的游戏规则已被颠覆。
一、保时捷的“优越感”正在失效
十年前,保时捷车标是身份象征的硬通货。购买卡宴或帕拉梅拉的车主,享受的不仅是机械性能,更是“人无我有”的阶层标识。但如今,这种品牌溢价正在瓦解。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用户选购30万元以上车型时,“智能座舱体验”权重达47%,远超“品牌历史”的18%。保时捷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在年轻消费者眼中成了“看不见的情绪价值”。
消费认知的迁移直接冲击市场基本盘,某保时捷中心销售透露,原本计划购买Macan的客户,近四成转向对比小米SU7或问界M9。一位放弃Taycan转订小米SU7 Ultra的车主直言:“加速性能相差无几,但小米的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先一个时代。”当“零百加速”参数被国产车碾压,当车机系统仍保留物理按键,保时捷的“豪华”定义显得格格不入。
二、国产逆袭:华为、小米重构豪车价值体系
保时捷的衰退,本质是华为、小米等新势力对其价值体系的降维打击。华为鸿蒙智行凭借问界M9等车型,在50万元市场站稳脚跟;小米SU7系列以21万-55万元价格带,实现从性能到生态的全方位超越。这种替代并非简单“性价比”较量,而是技术代差的全面碾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问界M9和小米su7的优势。
智能生态:小米SU7 Ultra的“人车家全生态”互联,让保时捷传统车机形同古董;华为问界M9的投影大灯导航,重构人车交互逻辑。
技术迭代:保时捷7年换代的燃油车思维,撞上我国车企18个月升级的互联网速度。当Taycan还在优化充电效率时,蔚来900V高压平台已实现15分钟续航600公里。
定价权争夺:小米SU7 Ultra以保时捷Taycan三分之一的价格,提供1500马力、1.98秒零百加速;华为智界S7用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击穿50万元级智能天花板。
这场替代浪潮的本质,是“Logo崇拜”向“技术信仰”的迁移。保时捷曾引以为傲的“德国工艺”,在国产车的全域800V高压平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面前失去光环。当年轻消费者更在意车机能否联动智能家居、自动驾驶能否应对晚高峰时,传统豪车的溢价根基已然崩塌。
三,写在最后
保时捷的困境,折射出我国汽车工业的质变。当华为用通信技术重构智能驾驶,当小米以生态优势破局高端市场,这场变革早已超越“电动化”表层,直指出行生态的核心。而保时捷“不降价”的坚持,在国产新势力的技术洪流前,更像是对旧时代的悲壮告别。而我国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表明:豪车的定义权,正在易主。
用户16xxx81
不要讲华为,直接讲小米吧!这是在侮辱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