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陈郑伊
“我尝试回顾那些发生在不同年代和地域间的群星闪耀的时刻——我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像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掩藏在时空尘埃下的名字,若隐若现。
2024年,我们目睹了众多在各自领域攀至顶峰的巨匠逐一谢幕,您也许在新闻中看到他们的名字,与某个理论、某瓶饮料或某本书以及某段难忘的历史紧密相连。他们的离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骤然黯淡,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思索……
我们选取了其中几张面孔,说一说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留下的那些重要时刻。
李政道(1926-2024)2024年8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97岁。
作为理论物理领域的一代巨擘,李政道以其在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闻名于世。他曾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不仅颠覆了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更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李政道丝毫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他在20世纪80年代发起了一项对孤子星的系列研究,即使已步入常人的退休之龄,仍然活跃在学术最前沿,拓宽人类物理学的知识边界,同时也在科学工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享受。
李政道一生致力于科学探索和教育事业,他曾说:“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宗庆后(1945-2024)
2024年2月,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在杭州逝世,享年79岁。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做出了一个人生中的重大抉择:投身商海创业。在那个年代,选择下海并非易事。1988年,娃哈哈营养液推出,凭借“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口号,迅速在市场上走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娃哈哈不断茁壮成长。它以“小鱼吞大鱼”的兼并方式,成功并购了当时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这场“并购战”,为娃哈哈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娃哈哈向西拓展,向北进军,逐步在西南地区布局,最终走向全国市场。
在长达37年的创业历程中,宗庆后始终孜孜不倦,艰苦奋斗,亲手打造了一个国民品牌的宏伟商业帝国。他曾言:“在商海浮沉中,我深信勤奋是至关重要的。天道酬勤,如果以满分100分来衡量,勤奋至少能占七八十分的分量。”
王永志(1932-2024)
2024年6月,中国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王永志,这个名字或许在普通人中,并不如雷贯耳。但在中国的航天领域,他却是一位真正的巨人。18岁时,朝鲜战场的硝烟让他坚定了投身国防的决心。他放弃原有志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远赴莫斯科深造火箭导弹设计。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领域,上课不允许记笔记,全靠脑袋记住。他竭尽全力强化记忆力,力争多带回一点知识。留学回国后,他参与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弹道导弹“东风二号”的发射过程。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总设计师。载人航天的难度极大,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绝对不能让航天员出事。为了保障航天员的人身安全,王永志提出了从源头查找问题的“归零”制度。他的书柜里摆放着好几摞旧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关于航天的各种记录。每一个细节,他都力求完美,不带任何隐患上天。他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志愿。宇宙是无限的,探索也是无尽的,你回头再看,可能我们已经干过的事情,算不了什么了,更壮丽的事业还在前头。”
鸟山明(1955-2024)
2024年3月,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因急性硬膜下血肿去世,享年68岁。
“一战成王,再战成神”,这不仅是网友对鸟山明的崇高评价,更是对他所创造的“龙珠世界”的无限敬仰。在那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漫画世界里,鸟山明用画笔勾勒出了勇气、力量、希望和坚强。
在龙珠的世界里,死亡并非终结,而是新冒险的序章。每一次角色的离去,都化作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这种对生命的独特诠释,让《龙珠》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坚持、关于梦想的故事。
如今,当《龙珠》迎来它的第40个年头,鸟山明却已离去。“很久很久以前,从一次小小的邂逅,开始了这场故事,结果又回到了这里。”这是鸟山明在《龙珠》最后一页的旁白。他的心灵,永远停留在那个乡下田间,保持着那份热血赤诚和干净纯粹。
叶嘉莹(1924-2024)
2024年11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号迦陵,取自佛书上一种鸟的名字;生在夏天,小名“荷”,莲花也是她一生诗作中不断反复书写的意象之一。读诗讲诗醉诗近90载,她将中国的韵味之美传到了哈佛大学,传到加拿大,也投射到席慕蓉、白先勇这样她曾经的弟子心中。
2018年,她捐出一己之所有,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谈到捐赠,她说自己“不是一个对现实利益很关心的人。”
婚姻、去美国、去加拿大,她都从未主动选择,她唯一选择的诗词,则坚持了近一个世纪。她说:“我的诗词都是我亲身的经历,吟诵诗词,大家就可以知道我一生的经历。”
琼瑶(1938-2024)
2024年12月,著名作家琼瑶在台湾新北市去世,享年86岁。
1938年出生,她的童年并不如她笔下的故事那般浪漫,反而充满了战乱与流离。或许正是这些早年的经历,让她对人间温情有着别样的渴望与追求,也让她笔下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扣人心弦。
琼瑶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她的作品屡遭退稿,但她从未放弃。她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被她笔下的爱情故事所打动。终于,1963年,她的首部长篇小说《窗外》问世。
随后的几十年里,琼瑶用她的文章,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还珠格格》……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华语电视剧的经典之作,更让“琼瑶剧”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她的故事中,总有那么一些角色,敢于冲破世俗的束缚,去追求那份真挚而纯粹的爱情。琼瑶曾说:“我为爱而生,我为爱而写。”这些角色,仿佛是琼瑶自己内心的写照,她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她的每一部作品中。
结语:
看完这些故事,你是否感受到时光在悄无声息地划过。
在茫茫人海中,有许多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或许不会成为新闻的焦点。但在他们的生命旅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时刻,有的温馨感人,有的充满苦涩。这些时刻里,交织着生命的抗争、人性的灰暗,以及命运的不可捉摸。
人生并非一成不变的色调,正是因为这样人世间才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自演绎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篇章。因为,你、我,都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都是最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