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年薪高达200万元的华为岗位,许多人梦寐以求,却并非人人都愿意留下。
彭志辉在入职华为两年后,选择主动辞职,有人对此感到不解,居然放弃了如此令人艳羡的岗位。
但翻看他的履历,不难发现,他确实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去选择不同的道路。
也许在他眼里,人生不仅局限于给别人打工,更有很多不同的意义,他的人生,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他离开华为已有近三年,人生轨迹与当初大不相同。
1
普通院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各有差别。
一般而言,大专生的首年薪资在3000至5000元之间,本科毕业生通常为3500至8000元,硕士生的起薪在5000至12000元,博士生则可达到10000至20000元。
当然,具体薪资水平会受到个人能力、专业背景以及行业需求的影响,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的情况均有可能出现。
沿海地区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而选择市场导向性强的行业,如销售领域,若能取得优异业绩,收入可能大幅提升。
重点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普遍高于普通院校,985、211院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通常能获得更优的薪资待遇。
而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如清华、北大,起薪水平更是远超平均水平。
体制内岗位的收入则相对稳定,年薪约为8至10万元,县级岗位则在6至8万元之间。
省会城市的薪资情况有所不同,省直单位年薪可达10万元以上,而区县公务员薪资可能接近20万元。
那么,相比之下,科技企业的高端人才,如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中的彭志辉,薪资水平就远超一般毕业生。
只是,两百万的年薪,都留不住他。
2
曾经在科技圈,有一辆让人大开眼界的自动驾驶自行车。
不仅能够自主保持平衡,还具备自动行驶、避障、转向等智能功能。
这款硬核产品的创造者,正是B站知名UP主“稚晖君”,原名彭志辉。
除了被誉为“野生钢铁侠”,他最具代表性的身份之一,便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成员。
他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在学校期间,他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屡获殊荣,个人履历光彩夺目。
毕业后,他先是在OPPO研究院AI实验室担任算法工程师。
随后因卓越的技术实力被邀请加入华为,并成为“天才少年计划”的一员,专注于昇腾AI芯片及AI算法的研究。
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由任正非亲自推动,其目标是从全球范围内网罗顶尖人才,为公司注入创新动力。
该计划的筛选标准极其严格,申请者需具备丰富的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发表经历、在科研或商业化应用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并在知名技术竞赛中斩获优异成绩。
即便满足这些条件,还需经历7轮严格的考核,最终接受华为高层的终审面试。
稚晖君的成功入选,已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和影响力。
不同于许多低调的科研人才,他在网络上也是十分活跃,他的诸多创新成果都以视频形式分享在B站(一个年轻的视频网站),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的关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那辆令人惊叹的自动驾驶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的改造历时四个月,整个过程既严谨又充满创造力。
他为车辆安装自动控制系统,使其能够自主运行。
为了让自行车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他为其搭建了一整套传感器网络,并配备高性能芯片,赋予其运算和决策能力。
通过智能感知与控制算法的优化,他还成功让这辆车具备避障、自主导航等智能功能。
最终成品令人惊艳:它不仅能够在没有外部支撑的情况下稳稳站立,即使受到外力推动也不会倾倒。
此外,它还能精准避开障碍物,并按照设定的路径行驶,甚至能像宠物一样“听话”地跟随主人。
B站董事长陈睿对此大加赞赏,认为其“重新定义了自行车”。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更是高度认可他的才华,表示不会对其进行任何限制,并形容他手中掌握着一把“手术刀”,未来或将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3
只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从岗位上离开了。
华为内部员工透露,目前公司系统中已无法查找到他的工号。
关于他离开的原因,大家知道的并不具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决定并非因业务问题所致。
更大的可能是,他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抱负,以更自由的方式探索科技的无限可能。
有人认为他未免太过自负,只是,翻阅了他的成长经历,发现他确实具备这样的底气。
彭志辉的出身并不显赫,父母都是普通的厨师,家境一般,并没有为他提供额外的教育资源。
他没有家教,也未曾上过昂贵的补习班,但凭借天赋和自学能力,始终在学业上保持优异成绩。
少年时期,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沉迷于游戏,但不同的是,他在游戏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一路继续攻读研究生,随后正式步入职场。
如果仅仅是一名成绩优异的研究生,或许他的经历并不算特别。
但在七年求学期间,他的成就远不止于课堂。
早在本科时期,他的创新能力就是同龄中的佼佼者,先后斩获近四十个奖项,涵盖校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竞赛。
早在研究生阶段,他就尝试自己研发机器人,成功获得5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此后,他设计的双足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赛事中屡获殊荣,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实力。
他的创新思维不光体现在科研上,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由于校园面积庞大,学生通勤往往需要步行较长时间。
有一次,他听到同学抱怨路途遥远,便萌生了在校园内部推广共享单车的想法。
彼时的他仍是一名在读本科生,受限于资金与资源,这一构想最终未能实现。
工作之余,他在社交平台上创建了“稚晖君”账号,分享各类科技项目,将自己的创造力与技术能力展示给更广泛的受众。
信息来源:四川在线——人境·后浪|彭志辉:研发无人驾驶自行车的“天才少年’
在这些视频中,他展示了可穿戴电子墨水屏、带显示功能的NFC门禁卡,以及能够精准操控乒乓球、甚至给葡萄缝针的机器人等项目。
他的每一项发明都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吸引了大量科技爱好者的关注。
即便在进入华为后,他依旧保持着对技术的热爱,并不断尝试新的研发方向。
2020年,他推出了一款尺寸仅相当于硬币的迷你计算机,不仅能进行图像处理,还能充当语音助手和服务器。
这台微型设备从设计到组装,全程由他独立完成,一经问世便在科技圈引发热议。
从求学时期的大胆创新到职业生涯中的技术突破,彭志辉始终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他不光是天赋异禀,也有很多敢想敢干的勇气,无数次科研成果,就是他持续学习与不断挑战的结果。
写在最后
距离彭志辉从华为离职已近三年,他的职业轨迹已然发生重大转变。
他的具体创业方向聚焦于智元机器人,从他过往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来看,他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信息来源:金羊网——会骑自行车的人形机器人来了
以他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主驾驶等领域的深厚造诣,他的创业项目很可能会涉及这些前沿科技,并在短时间内引起行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