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节气更迭向前。”当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子”的位置,太阳的位置也刚好到达黄经270度时,就进入“冬至”了,此时,正午时分的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
如果说,立冬是冬天的开始,还不算太冷的话,那么到了冬至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最寒冷的隆冬了!
在旧时,寒冷刺骨的冬天是非常难熬的,尤其是在过去的农村,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冬天变成一些老年人心中的“坎”,有些人熬不过去就“离开了”。
现在的冬天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已经没有那么冷了,加上人们住的房子以及取暖设施都要比过去强太多,冬天也就不显得那么冷,那么难熬了!
在古代,人们为了能够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能挨过寒冷的冬天,就发明了“数九寒天”的计算方法。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当天开始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那么,2025年春节期间会不会把人“冻哭”?雨雪多不多呢?在民间有“冬在尾,天寒地坼冻死鬼;冬在头,无被不用愁”的讲法,什么意思?今年冬至在几点呢?
农谚里说的“头”指的是一个农历月之中的前十天,“尾”是指一个农历月之中的最后十天,而“中”显然就是指一个农历月的中间十天。冬至过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明显的气温变化规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其中,“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就拿今年来说,“数九”是从12月21日(冬至)开始数,每九天一组,数完九组,也就是2025年3月12日这天就“出九”了。其中,最冷的“三九四九”是从2025年1月8日开始到1月25日结束,而春节是在是1月29日,已经是“五九”第四天了,过了最寒冷的时候!
古人通过长期的细微观察和记录总结出,如果冬至的交节时间落在了冬月的前十天里,说明冷天会提前,反倒是到了冬至以后就没有常年那么冷了。所以,就有了“冬在头,无被不用愁”“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等这样的说法。
反之,如果冬至交节的时间落在了冬月的最后十天里,那么,就说明今年的冬天天冷的会晚一些,并且会比常年更显寒冷。所以,就有了“冬在尾,天寒地坼冻死鬼”“冬在尾,卖被去买牛”等这样的讲法。
那么,今年的冬至在几点呢?2024年冬至的交节时间是在公历12月21日,农历冬月廿一这天的17点20分20秒,显然是在“月尾”了,预示着今年的冬天虽然冷得相对晚了一些,但会非常寒冷,可能会是一个冷冬!
也就是说,2025年春节期间相对往年会寒冷一些,降雪可能也会比较频繁!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说,农谚都是老古董了,已经不准了!其实,准不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别把它给弄丢了,毕竟已经传了千百年了!
我们都知道,农民从古至今都是看天吃饭的,对天气变化比较依赖,旱了会减产,涝了也会减产。所以,天气情况左右着他们的选择。一个好庄稼把式,往往会依据这些千百年留下来的宝贵农谚考虑自己来年的计划,判断种什么、种多少,以及可能面对丰收还是绝产,这样就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而把利益最大化。
比如,在民间就有“冬至定果年节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的讲法,说的是,山西的人们看到冬至这天是个晴天的话,就如同吃了定心丸,因为来年果树的收成就会很好。
而“年节定瓜”的“年”特指的是大年初一这天,对瓜农非常重要。大年初一这天,如果天气睛朗、则当年的各种瓜都能够有很好的收获,可以放心种。但若是初一这天阴天下雨雪,那么当年瓜类可能歉收或不收。
类似的谚语还有“冬至天气晴,来年果木成;冬至气爽真,来年果木广”“冬至天气晴,来年果木成;冬至遇大雪,半年果不结”等。
总之,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相争之日,是预测一年晴雨、冷暖的和来年庄稼收成的好时机,因此根据生活经验总结了不少相关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