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唯有亲身体验,才有发言权。
以大龄未婚为例,在十几二十岁时,人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缘分稍晚。
然而,当自己步入而立之年,成为中年人,仍旧单身一人时,情感便会变得复杂。
无论如何,生活仍需继续,亡羊补牢之举,亦是必须。
那么,如何帮助单身人士找到另一半呢?逼婚并非长久之计,首要任务是理解单身男女的现状,分析婚配趋势,随后进行自我调整。尽管同为单身,现实情况却各不相同。
关于“剩”的原因:男性之所以“剩下”,通常是因为选择有限;而女性“剩下”,则往往是因为选择过于苛刻。
提及剩男剩女,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一个词——挑剔。
许多人二十多岁时,拥有众多选择的余地,可能会同时遇到几个令人心动的对象,或者同时被多人追求。
实际上,许多条件平平的男性,根本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他们可能从未有过恋爱经历,即便是相亲,也常常遭到拒绝。
由于缺乏选择权,这些男性往往长期保持单身状态。
或者,即便男性曾经历一段恋情,也曾努力追求过。但在恋爱过程中,婚姻的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中,男性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
女性则不同,即便是条件一般的女性,也会有几次被追求的经历,这为她们提供了挑剔的机会。
经过几次挑剔,女性可能会发现自己渐渐步入中年,可选择的范围逐渐缩小,或者说,令人满意的男性越来越少。
如果女性稍微放宽自己的择偶标准,那么她找到伴侣并不困难。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女性往往是主动选择“单身”;而男性则更多是被动地“单身”。
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总人口性别比为105.7,其中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这意味着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
人口性别比例的差异,也反映了男性单身的被动性和客观性。
关于未来择偶:对于大龄男性而言,经济条件优越似乎更容易解决问题;而对于大龄女性,即便经济条件良好,情况反而可能变得复杂。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位38岁的女博士与一位34岁的高学历男士相遇。女博士对男士产生了好感,并决定与他交往。
然而,男士却犹豫了,他询问道:“如果我们结婚,我需要购买房产吗?我需要努力工作吗?”
女博士回答说:“当然,你需要买房,也需要努力工作来养家。”
男士坦率地回应:“既然一切都依赖于我,那么无论你个人条件多么出色,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男女双方都需要努力工作,那么谁来照顾家庭呢?一个年收入数十万的男性,可以轻松地找一个年纪更轻、收入较低的女性为伴,为何要选择一个比自己更强势的女性,给自己带来压力呢?
我们不难发现,男性在择偶时往往倾向于选择条件不如自己的伴侣;而女性则习惯于寻找条件相当或更优秀的对象。
人群根据经济和地位等因素,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结构。越往上层,人数就越稀少。
女性一旦达到较高的层次,再寻找同样层次的伴侣,选择的范围自然变得非常有限。而男性一旦处于高处,向下望去,选择的范围则变得异常宽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优秀的男性即使到了四五十岁,也不愁找不到伴侣。他们甚至可以找到比自己年轻十几二十岁的女性。即便有过离婚的经历,也不妨碍他们再次寻找伴侣。
女性的情况则不同,到了四五十岁,即便自身条件优越,许多男性也会感到畏惧。或者女性也看不上普通男性,从而一次次错过了缘分。
从家庭角度来看,“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仍然是主流。女性如果坚持要承担外部工作角色,男性可能会因此产生顾虑,这也成为了择偶时的一个障碍。
当然,一个男性到了中年,如果经济状况依旧不佳,那么他寻找伴侣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农村,单身男性的吸引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关于心态的转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趋向于更加理性;同时,在期望中,也可能感到失望。
“社会角色理论”指出,个体的行为和选择受到社会角色期望的深刻影响。
随着我们从青年步入中年,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都经历了变化。曾经坚信的某些事情,也开始受到质疑,甚至否定。
爱情导师涂磊曾言:“男人的把戏总是那么有限。哄骗十岁的小女孩,用糖果;哄骗二十岁的少女,用鲜花;而想要欺骗三十岁的女性,就得用心了。”
换言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变得更加理性,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几次恋爱的人。
两个理性的人在恋爱时,一开口就讨论婚姻、生育、房产、车辆、工作等实际问题。总以为是在合伙过日子,这往往导致失望。
因此,对于爱情,年纪较大的人更倾向于顺其自然,并强调“宁缺毋滥”。这使得找到合适伴侣的几率变得更小。
我们该如何解决“剩下”的问题呢?
我建议从三个维度着手,实现自我转变。
首先,转变观念至关重要。不应过分强调形式,也不要盲目依赖传统思维。
例如,女性同样可以向下选择伴侣,接受一个条件略逊于自己的男性,并适当调整对事业的追求。对男性而言,家庭经营同样可以是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也可以寻找一个能力更强的女性伴侣。
年龄差异、地域距离、门当户对的观念都应灵活处理。若真心喜欢一个人,这些因素不应构成障碍。
其次,学会主动经营爱情,而不是被动等待缘分。许多人相信爱情是通过培养而来的。尝试与人相处一段时间,才能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在品质,而不应仅凭第一印象判断。
第三,要为未来做好规划,设想自己六七十岁后单身生活的情景。孤独并非无法忍受,但对孤独的恐惧会驱使我们更积极地寻找伴侣。
只要愿意去爱,主动接近他人,一切皆有可能。
你们觉得呢?
忘情水
哪那么多事,各自安好不就好了
变数 回复 03-15 18:48
对
用户10xxx24
都怪现在的果篮太没用,人家黑的可以免费,白的可以倒贴,就是果篮要加钱,难道果篮不应该好好找找自身原因吗😆😆😆😆
天舒云逸 回复 03-12 15:16
火蓝的经济实力配不上火女的要求呀,没办法工资就那样,买不起房
盲虫
两性交往中男性利她,女性利已。所以女人的最大的天生资本是年轻漂亮,其它的什么钱学历都不算优势。她们利已,不会给予男方。
古今中外 回复 03-21 22:14
没毛病,不管女人多有钱,那都是女人自己的,一分钱别想占着便宜。甚至女人可能因为有钱,从而要求你给更多钱💰养她
隔壁小王 回复 03-30 16:08
富婆除外
流年
从古至今,女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漂亮。男人,钱,权,才华,外貌,能力,性格等等都可以是优点,而这些如果给了女人,却会让男人更望而却步
第六代传感器
剩男不是挑剔?剩女才是挑剔
幻想成真 回复 03-21 16:59
没错,参考王思聪
隔壁小王 回复 03-30 16:09
剩男 剩下来的原因 就两个 要不就身体问题 要不然就是穷
达人
既然女人要上嫁,社会为什么要把男人搞的和女人一样平等?让女人没有上嫁的男人可选?造成剩女这个问题那道不是社会的责任?古人的智慧,是怎么让男女平等不对立的,男女平等后遗症。总有一天能明白古人的智慧是对的,古人针对人类几万年的多少家庭悲剧的总结,总结的生活经验,现在一些自认为通天的走家把传统毁掉了,结果各种问题出现了,现在又在走古人曾经犯过的错误路线!等社会遍体鳞伤的时候,扭转残局代价沉重。
变数
婚姻持有成本太高!
用户15xxx04
那有那么多的好事,2024年开始,外娶数量看看吧,你要求高,我找国外的
梦蝶
从最近几年的各种事件来看,结婚率还是太高了🧐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守住福报。 无论男人女人,都不要碰乱七八糟的关系,异性是桃花,也是财。碰多了外面的人,损耗泄尽,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碰了不该碰的人,能量互换,对方霉运会被你吸收。自身的磁场就会紊乱,运气就会变差,疾病会来,财运跌,损今世的福报,所以千万别犯邪淫。能守住自己身心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异性的诱惑,真正有德行的人,就会严厉的拒绝异性的诱惑,上天会格外厚爱这些忠贞的男女,无论是日后考取功名,还是婚姻家庭,都是一帆风顺的。这样忠贞的男女,日后所求婚姻,事业,爱情,贵人,上天都会赐予你。反而那些作风不正派,犯邪yin的人,上天就会克扣他命中本该有的荣华富贵,感召来的多是福报浅薄的子孙后代。 所以,我们一定要洁身自爱,面对异性的诱惑,也能保持定力,只有这样,你才能配得上真正富贵之人和承载富贵的福报。
灵性的实相mp4 提坎補离 寂照眉间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梦里明明有六趣:梦者,未识自本心,未见自本性也。即未明心见性也。通俗讲就是未达到灵魂出窍的境界或未成佛的境界时!识神(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感官)共同作用,幻化出美轮美奂的三千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他(它)们是那么的直观,栩栩如生,分明就是“真实”般的存在。 觉后空空无大千:觉者,已识自本心,已见自本性也。即已明见心性也。通俗讲就是已达到灵魂出窍的境界或已成佛的境界!元神(我们的佛性或自性或本性或灵魂)出窍彰显,可见一团黑色的有完全自主意识的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纯粹无杂的“意识体”从肉身出离出来(分离出来),它虽无手无脚,却能见能飞,别有一番景象,那才是“真正的自我”(即真我)。那时候灵性与肉体分离,肉体犹如死寂一般,眼耳鼻舌身意或肉身的感官完全不起作用了,当然它们所幻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空空如也的了或不存在的了。这就跟我们平常做梦一样!在梦里时,梦境虽然是那么的“真实”。但等醒来后,才知道梦里的一切“空空如也”,并不存在。 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有灵魂!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 ~四川南充顺庆舞凤俗人范氏 原著 (随缘)
奔三十的人
若是没遇到几个渣女前,或许已经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