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农村,老乡们经常会碰到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就是那些在大豆、花生上出现的青虫,不管你怎么打药,总是打不死。
这问题可不小,到底是药不对症呢,还是治法不当?
今天我们就来唠唠这事儿,看看那些青虫究竟什么来头,又该怎么对付它们。
青虫的种类有哪些夏天到了,气温一高,地里那些青虫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你知道吗,这些所谓的“青虫”其实种类还真不少。
有些朋友只看到虫子的绿色外皮,就统称它们为青虫,实际上,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
青虫里最常见的就是甜菜夜蛾,这种虫灾害性非常大,几乎在每年夏天都会出现,破坏力极强。
它们个头不大,但一旦成群,搞得庄稼不像样。
还有斜纹夜蛾、棉铃虫、造桥虫、卷叶螟等等。
这些虫子幼虫期都带有绿色外表,长得差不多,难怪大家会感到困惑。
不过别急,只要知道了它们的名字,再来对症下药,就不难搞定了。
尤其是甜菜夜蛾,它们的危害是最广泛的,几乎每块菜地或田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问题是,咋就这么难打呢?
为什么青虫难以灭杀这年头,现代农业技术发达了,打药防治虫害理论上是小菜一碟。
但实际操作起来,事与愿违。
打药不彻底、控虫不见效,问题出在哪儿?
第一就是害虫种类繁多,夏季温度高,害虫繁殖周期短。
常见的害虫有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烟青虫、造桥虫、卷叶螟等。
这么多虫混在一起,你打一次药,可能就处理掉了某几种,但其他的却还活蹦乱跳。
再就是高温季节虫子的繁殖那是相当迅速,7、8月份高温,20天一个世代变换,一不小心防治不彻底,就好像你打了一波,立马另一波又冒出来了。
你说气不气人?
此外,这些害虫对药剂的抗性也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这种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容易形成高抗性。
加上害虫的虫龄较大,普通药剂常常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药效受到气候、操作方式和药剂种类的制约。
单一种类的药剂往往效果有限,除非能精准击中不同时期的虫态。
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这些青虫五花八门、防不胜防,但并不是说咱们就束手无策了。
要想做好防治,除了了解青虫的种类,还得讲求战略和战术。
想要搞定这些青虫,首先得选对时间。
在夏秋季节,虫害尤其猖獗,喷药防治的最佳时间应该在下午4点之后。
这时候天气凉快,植物也没那么容易蒸发掉药液,能有效吸收。
尤其要抓住青虫初孵化的低龄幼虫期,这时候的青虫抗药性差,最容易被解决掉。
不能单打一种药。
得把杀虫剂和杀卵剂混合起来用。
单纯杀掉虫子还不够,它们留下的虫卵几天就能孵化出新虫子。
所以,一定要两类药一起上,效果才会理想。
什么药效果好呢?
像20%的氯虫苯甲酰胺、10%的溴虫氟苯双酰胺、溴氰虫酰胺等都值得一试。
这些药不仅杀虫还可以破坏虫卵发育,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当然,配制药液的时候也要按照比例,不要随意增加药量,那样反而会降低效果甚至造成药害。
总之,搞定这些青虫,就得选对时间、选对药、用对方法。
同时还要保持田间的干净整洁,及时清理杂草,减少虫子的藏身之处。
结尾其实,农业防虫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老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现代技术让我们有更多手段对付这些害虫,但也需要我们认真钻研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防治方法。
希望大家在农业生产中,能更多地分享经验和心得,把防治青虫的窍门传递下去,让每一块田地都能健康成长。
也欢迎大家把自己的方法和成功案例拿出来交流,或许你的一个好点子,就能帮到千千万万的农户。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启发,青虫虽然难缠,但我们总有办法对付它们。
下一季丰收,就在咱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