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泽攸殊、诒谋尤肃——富察氏世爵‘一等承恩公’起源传承

伯虎吖 2024-12-05 15:30:56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二十二,因受次兄马齐‘推选新储君’站队错误的牵连、而被康熙帝革职的前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其嫡妻觉罗氏在当天诞育了他的长女。

当时、因被次兄马齐牵连,李荣保承袭自祖父哈什屯、父亲米思翰的‘一等阿思尼哈番’(一等男爵)加一‘拖沙喇哈番’(云骑尉)世职,以及沙济富察氏家族保有的镶黄旗佐领世职,全部都被革去,也就是说李荣保目前仅仅是一个无官无职的普通旗丁而已。

而长女富察氏的出生,其实也没给被革职后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李荣保带来什么特别欢喜的心情,不过是平平常常地接受自己得添一女的平淡情况而已。

而让李荣保、甚至让整个富察氏家族都想不到的是,这个初临人世的小女孩,会在二十余年后、因时、命、运三全而成为大清的中宫皇后,并因此推恩整个母族,将富察氏的富贵权势延续了二百年,几乎与清朝相始相终。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帝在畅春园内驾崩,其第四子、雍亲王胤禛在激烈的‘夺储之争’中获取了最后的胜利,顺利继承大统,即清世宗雍正帝。

雍正帝继位后,即授命李荣保的二兄、武英殿大学士马齐,与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步军统领隆科多等四人为总理事务大臣,负责之后朝廷的日常一应政务事宜。

而李荣保的三兄、镶白旗蒙古都统马武,则被雍正帝授予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之职,负责畅春园内外禁卫警跸要务及巡查保卫皇宫及各处皇家园林重责。

而在康熙帝葬礼各项丧仪按制度进行时,身为总理事务大臣的马齐办理相关国葬典仪十分顺利圆满,因此被雍正帝下旨夸赞,并将其祖父哈什屯当年因军功所获的家族世职‘一等阿思尼哈番’(一等男爵)加一‘拖沙喇哈番’(云骑尉)都赐还给了马齐(原本是李荣保承袭的),再额外加赏一等阿达哈哈番(一等轻车都尉)之爵,合并给马齐世职‘二等伯爵’,明确为‘世袭罔替’。

但马齐、马武兄弟复职并受雍正帝重用,可他们的幼弟李荣保却一直是白身旗丁、始终没能再出仕;在虚度了十五年的光阴后(从康熙四十七年至雍正元年),李荣保于雍正元年(1723年)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岁;结束了平庸黯淡、略显窝囊失败的一生。

李荣保去世时,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旗丁而已,只是还有两个担任显赫高官的兄长;他身后留下的除了不多的一些私产之外,就只有嫡妻觉罗氏,以及九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一大家子家眷。

幸好,李荣保虽然一生平庸、仕途黯淡,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和耀眼的功业,但他有两个好兄长——马齐、马武可以依靠;而李荣保英年早逝后,马齐、马武兄弟俩就承担起了幼弟家的一应养赡事宜,多方看顾其家眷、接济生活,教导抚养诸侄子侄女生活、就学、出仕。

在此期间,李荣保的长子广成、次子傅清、三子傅宁、四子傅文、五子傅宽,就是由两位伯父所栽培和提携,先后以侍卫、笔贴式、拜唐阿的身份出仕、以支撑家业的。

另外,李荣保的几个幼子:六子傅新、七子傅玉、八子傅谦、九子傅恒,因为此时年纪尚幼,所以马齐和马武特别关照这几个小侄子,让他们入八旗左右翼官学、宫学中去念书,将来凭学到的学识和在官学中的人脉,以侍卫、笔贴式、内务府管事等职出仕,支撑门户。

兄弟们在伯父的安排下或出仕、或读书,身为女儿身的富察氏长女及其妹妹小富察氏则开始尝试着主持‘持家’,协助母亲觉罗氏管理操持家务,做好大家庭的后助,管理庶事,让这个大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至于用度困窘,也不至于奢靡浪费。

大侄女的这种优异持家表现,让马齐、马武两位老伯父十分地欣慰,觉得侄女‘灼灼其华、宜室宜家’,品性贤惠、温柔能干,品性又好,将来一定要为其选一个好侄婿,才能对得起逝去的弟弟李荣保和如此贤良淑德侄女。

雍正四年(1726年),马武以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出任正式册封和硕怡亲王典仪的副使臣(允祥早在四年前就被封为亲王,但正式的册封礼却因为诸项事务牵绊,一直拖到了今年才举行)。而就在同一年,马武在领侍卫内大臣的任上去世,终年大约在七十岁左右。

马武病重时,雍正帝命皇四子弘历、庄亲王允禄前往其府上探视、送药;马武病逝后,雍正帝再命弘历和允禄前往马武家奠酒致祭。

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刚刚继位的雍正帝就创立了“秘密建储”,并选择了诸皇子中最优秀的第四子弘历作为储君皇太子人选,把他的名字写入传位诏书,锁入鐍匣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确立了弘历“皇太子”的身份。

而被秘立为储君的弘历(他自己当然不知道)在为皇子时期,除了出席部分皇室成员的葬礼外,唯一亲自去吊唁祭拜的大臣,就是马武。

马武病故时,其次兄马齐已经七十五岁高龄,并任保和殿大学士、太保兼太子太傅、军机处领班,是雍正帝此时最信任、重用的肱股之臣。

为了对马齐、马武兄弟长久以来的‘尽忠王事、竭诚效命’进行嘉奖表彰,推恩于整个富察氏家族,雍正帝在经过了仔细考虑后、决心将马齐、马武长期以来在自己面前不断夸耀赞许(就是推荐)的贤惠简朴、务实能干的好侄女(李荣保长女)选为皇四子弘历的嫡妻,以为国家‘储后’,并推恩褒奖哈什屯、米思翰、马齐、马武祖孙父子三代忠直勤勉之臣。

于是,雍正帝于雍正五年(1727年)正式下谕旨,钦点马齐、马武的侄女,李荣保的长女、时年十六岁的富察氏为皇四子弘历的嫡福晋(这也是雍正帝给自己暗中选定的继承人弘历挑好了将来的皇后)。

当年七月十八,十七岁的皇四子弘历奉雍正帝谕旨,与小自己一岁的嫡福晋富察氏在皇宫中的住所——乾西二所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发合卺、成为了夫妻。

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四子弘历被雍正帝晋封为和硕宝亲王,富察氏也同时进位为宝亲王福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宝亲王弘历刚过完二十五岁生日十天,其父雍正帝在京师(北京)西郊圆明园中突然患病,病势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迅速转危。明白自己大限已到的雍正帝立即授命随驾的果亲王允礼即刻回京、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安放了十三年之久的传位鐍匣,再召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一起火速赶到圆明园。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子时,在两位皇子——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以及诸王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领侍卫内大臣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人寸步不离的陪伴下,雍正帝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驾崩于圆明园。

按照雍正帝生前的亲手设立的‘秘立储君’制度和传位诏书,果亲王允礼当着在场众人的面开启了传位鐍匣,宣读了传位诏书中的内容——皇四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入承大统、即皇帝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二十六岁的宝亲王弘历在皇宫太和殿内正式继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这就是清高宗乾隆帝。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刚刚登基的乾隆帝尊生母钮钴禄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崇庆皇太后’;同月,乾隆帝以崇庆皇太后懿旨的名义,立嫡妻富察氏为中宫皇后;而雍正帝二十七个月孝期刚满的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乾隆帝就立马正式举行了富察氏的皇后册封典礼,授其中宫皇后所享有的金册、金印。

同样在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在正式册封嫡妻富察氏为皇后时,推恩追封已经去世的岳父李荣保为‘一等承恩公’,然后以李荣保第四子傅文(即富文、也许是李荣保的嫡长子)袭一等承恩后,以示荫恩外戚。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皇七子永琮(富察氏皇后所生嫡次子,而嫡长子永琏此时已经夭折去世九年了)满周岁、且乾隆帝预备再次‘秘密建储’,立永琮为储君皇太子;因此在爱屋及乌之下,乾隆帝提前授予小舅子傅文‘一等承恩公’爵位,以示对富察氏皇后母子的关爱看重,及对皇后母家的的推恩和关照。

可就在当年的除夕之夜,虚岁两岁的皇七子永琮因天花病症而夭折,乾隆帝‘建储立嫡’的愿望再一次落空;转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连丧两子而悲痛欲绝、心情孤寂导致身心俱丧的富察皇后,也在陪伴乾隆帝出巡山东的返回途中病逝于德州御舟之中;乾隆帝彻底断绝了诞育元嫡(元配皇后所出的嫡子)的希望。

富察氏皇后不幸薨逝后,乾隆帝不胜悲痛,为其册谥号为‘孝贤皇后’;而乾隆帝与富察皇后感情深厚、伉俪情深,皇后去世后乾隆帝因思念亡妻久未释怀、眷恋不已;因此,乾隆帝再度推恩皇后家族先世,进封皇后祖父米思翰、曾祖哈什屯均为‘一等承恩公’。

大约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年初,距离袭爵之时不过才一年多而已,富察氏家族第一位(活着受封的)‘一等承恩公’傅文也因病去世,其殁年不详,史书中也没有记载,大约在四十出头而已。

傅文去世之后,其长子明瑞以官学生(景山官学)的身份,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袭封了‘一等承恩公’,时年还不到二十(明瑞的生年,史书中也记载不详,大约是在雍正八年、即1730年左右);傅文次子奎林则以‘拜唐阿’(无品级衙门管事者)的身份受封为‘云骑尉’(正五品)。

就在明瑞袭爵这一年,也就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因为明瑞的九叔、大学士傅恒(李荣保第九子)‘经略金川功成’(即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所以乾隆帝对傅恒予以厚赏,不但晋封其为‘一等忠勇公’,还特别下诏,准许富察氏家族在京师东安门建立家族宗祠,赐名为‘恪僖公祠’(哈什屯的谥号为恪僖),内立神主,祭祀孝贤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祖父米思翰、父亲李荣保三位‘一等承恩公’。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西北准噶尔汗国内部发生因权力争斗而导致的内讧,早就有心恢复西域全境的乾隆帝决定趁此时机出兵攻灭准噶尔汗国、使‘故土新归’;于是,乾隆帝先后以定北将军班第、定西将军策楞、定边将军成衮扎布、定边右副将军兆惠为统兵主帅,率军出征内乱中的准噶尔汗国,准备一举收复西域全境。

当时,刚刚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明瑞听到了朝廷有意出兵恢复西域、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消息后,决心从军处出征、建功立业。以光耀门楣;于是他就每天入宫去纠缠皇帝姑父不放,非要乾隆帝同意自己随定边左副将军兆惠一起出征西域,以在战场上建立功业。

乾隆帝实在是被明瑞纠缠骚扰不过,又确实喜欢外侄的年少英武、求战出征豪气举动,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实授明瑞为副都统、领队大臣,到西域去参战,随兆惠大军一同行动,征伐作乱的准噶尔首领阿睦尔撒纳(此时清军平准的军事行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准噶尔末代大汗达瓦齐已被清军擒获)。

明瑞到了西域军中之后,协助主帅兆惠先后击败了二度发起叛乱的北疆准噶尔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又率军击败并追击南疆回部叛乱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大和卓布拉尼敦、又名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直至二人授首;在艰苦的作战中,明瑞每战必奋勇争先、亲历战阵,功勋卓著。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六月至七月,在由喀什噶尔、叶尔羌追击弃城逃窜的大小和卓叛军时,明瑞亲自领兵上阵,在葱岭的茫茫群山中与叛军先后进行了‘霍斯库鲁克之战’、‘阿尔楚尔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将大小和卓叛军歼灭绝大部分,大小和卓兄弟仅以身免,率领残部及家眷奴仆等三四百人,狼狈出奔至巴达克山国(阿富汗东北部)。

这就是史书中赫赫有名的‘葱岭三战’,而经过这三次艰苦、激烈的高原作战之后,发动叛乱后一度猖獗的大小和卓叛军基本上土崩瓦解、对清军的威胁不复存在。

大小和卓败阵潜逃之后,明瑞与富德、阿里衮等同僚分兵两路,尾随叛军踪迹迅速进军、一路追至巴达克山国境内,随后派出使者萨穆坦前往巴达克山国都城牌租阿巴特(阿富汗巴达赫尚省首府法扎巴德),拜见巴达克山汗素勒坦沙,要求素勒坦沙逮捕潜逃至此的大小和卓兄弟。

在清军的巨大军事压力下,素勒坦沙逮捕了入城的大和卓布拉尼敦,并顺势出兵将小和卓霍集占及其残部围困于阿尔浑楚哈岭,于激战中击伤了霍集占;而霍集占逃至齐那尔河后,因伤重难以奔逃,被巴达克山国军队俘获。之后,素勒坦将沙霍集占首级献交清军大营(布拉尼敦尸首被人盗去偷偷安葬。)

大小和卓兄弟明确死讯、且小和卓授首,南疆之乱彻底平定后,乾隆帝在极度兴奋之下大赏诸有功将领,并下令于叶尔羌城内及伊西洱库尔淖尔湖畔立碑、勒石纪录平定回部之功,并亲自撰写碑文。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二十七,兆惠、富德、明瑞等有功将士顺利班师抵达京师,乾隆帝出城驻跸于良乡(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黄新庄,行‘郊劳礼’慰问西征将士;此后,乾隆帝筑坛告天,并在西苑丰泽园宴请兆惠、富德、明瑞、巴禄,及回部诸王公伯克、文武大臣,赏赐出征将士大量的帑银绸缎。

因为参与平定‘准部、回部’之役建有大功,明瑞在回朝之后,被乾隆帝晋升为户部侍郎,加云骑尉世职,画像紫光阁以显其功,并在其公爵前加嘉号“毅勇”,称‘一等承恩毅勇公’。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为了稳固新复故土,乾隆帝赐名天山南北大地为‘新疆’,再授‘平准、平回’之役中表现突出、功勋赫赫的明瑞为首任‘伊犁将军’,负责全疆一应军政要务;这也是清朝在新疆所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因前两次的‘征缅之役’战事不顺、胜少负多,且前线将帅为了自身利益多有‘谎报军情、讳败为胜’的举动,因此得知真相后的乾隆帝在雷霆震怒之下,将云南前线负有责任、指挥失误、欺瞒谎报的各级官员分别逮捕进京,或处死或赐自尽,然后以现任伊犁将军、一等承恩毅勇公明瑞为新任云贵总督,前往云南主持第三次征缅行动。

下一篇文章继续。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