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石韵“砚”遇吉林——松花砚的“前世今生”

吉林日报 2024-11-28 07:55:57

大地春回,草长莺飞,长白山脉,松涛阵阵。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随风轻摆,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人说,东北奇石松花石就是因为颜色与松花相近而得名。

松花石品种多样,有绿色、黄色、紫色、黑色等多种颜色,现在提起松花石,首先让人想到的一定是与清朝皇室密不可分的松花砚,而推溯到更早的时代,松花石则是人们用来给剃头刀磨刀的石头。虽然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在《享金簿》中印证了松花石制砚始于明末,但真正让松花石从磨刀石飞身一跃成为宫廷御砚并名声大噪的,还要从清朝康熙皇帝说起。

在康熙亲撰的《松花石制砚说》中提到,“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糜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由此可见,康熙正是松花石的“伯乐”。

白山市江源长白山松花石博物馆内展示的松花石御砚仿制品

《松花石制砚说》的撰写足见康熙对松花砚的重视与喜爱,而这篇文章并不仅是就砚说砚,它显现出的是这位8岁登基、14岁亲政的皇帝对人才的渴望。“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这段话说的,正是康熙发掘人才、征用人才的急迫心情,而在他频频将松花砚赐予近臣与功臣的举措中,也能看出他对松花砚与人才的重视。于是,独具皇家血脉的松花砚,便成了为皇帝“代言”的文房雅器,也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雍正、乾隆的偏爱。

雍正继位后,把松花砚当作父辈让他治国守业的信物,倍加珍视和爱惜。雍正勤奋、节俭、务实,却对松花砚制作尤为重视,甚至奢侈。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又征召3名琢砚名匠入宫,专门从事松花砚制作,使松花砚的琢制达到了鼎盛时期,至此松花砚成为内务府的大宗御品。

1724年,年羹尧在平定青海战役凯旋后,雍正亲率满朝文武大臣到西直门外迎接,予以年羹尧破格恩赏,并赐一方新制的松花石石鼓砚 图源:白山市江源长白山松花石博物馆

及至乾隆时期,松花砚被视作“天赐圣物”。乾隆将其祖父、父亲以及自己钟爱的6方松花砚载入《西清砚谱》之首。这时期的宫廷内,松花砚的制作达到空前规模,乾隆下令封禁采场,查封库内材料,宫内所存松花石未经“御批”不得动用。在乾隆心中,松花石“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三代帝王都对松花砚情有独钟,这在中国数千年制砚史上实属罕见。再到后来,嘉庆、道光、咸丰都将松花砚当作御赏、消遣、文宝,光绪幽禁时将其当作“伴友”,末代皇帝溥仪也把它当作“陪伴”和“遗宝”。正所谓“一方松花砚,半部大清史”,松花砚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因为清朝制作生产严格,以及清末国势日衰,松花砚渐渐停止生产,传世也并不算多。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一名砚逐渐被历史尘封。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通化发现了可以制作砚台的石材,经鉴定,这种石材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松花砚残片完全一致,松花砚得以重放异彩。

“质坚而细,色嫩而纯”的松花石历经坎坷,它从古人的磨刀石,一跃成为大清皇帝甄选的国宝,又从辉煌耀眼转入蒙尘失传。再到如今,它已从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宫廷御砚,欣然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

在位于白山市江源长白山松花石博物馆一层的松花石交易中心内,聚集着数十家松花石产品经营商户。姜丰松花石馆总经理姜丰每天都会开两场直播,向网友们介绍和推销自己店里的产品。“朋友们下午好!今天咱们直播间松花砚的颜色以紫、绿、黑、黄为主,先来看这块紫色的砚台……”“这块砚台长10.8厘米、宽10.8厘米,方方正正,雕工精细”“这块料子是松花石中比较特殊的一款,敲击有金属之声”“这块颜色之所以发黑,是因为其中有硫铁矿物质的混杂”……在她的直播间里,松花砚很受欢迎,“一是因为松花砚名气大,能吸引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松花石做出来的砚台本身质地好、不固不涩,所以很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姜丰说。

姜丰正在直播介绍自己店内的松花砚

石雕艺术家崔小华不久前刚去往长春市净月区玉潭小学,以《砚的历史文化与传承发展》为题,为学校师生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他对砚的历史演变、四大名砚、砚台造型的三形七式,特别是吉林松花砚的传承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常常与松花石打交道的崔小华时常被它的色彩打动,“只有你想不到的颜色,没有松花石出不来的颜色。”崔小华感叹道。松花石最经典的颜色是绿色,但远远不止绿色,甚至不止“五颜六色”,有时一块石头上就有7种颜色,崔小华说自己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巧用这些色彩,因石施技。他雕出了一件件立体生动的松花砚雕作品,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也推动了松花砚雕技艺的发展。“可以说,是松花砚雕成就了我。所以,只要有一份力,我就要出一份力,为松花砚雕的传承发展、为这项技能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崔小华表示。

傍晚时分,下班后的青年们聚集在通化青年夜校,利用“8小时”外的生活“充电”赋能。这里不仅开设了书法、舞蹈、乐器、美术等传统课程,还创新性加入松花砚雕刻、满族剪纸、满族补绣等通化特色文化课程。以刀为笔,琢砚生花,在松花砚雕刻班里,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新作为本堂课程的老师,教授学员们根据石料的纹理、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课堂上不时传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声、刻刀在松花石上“生花”的雕琢声,以及学员们偶尔发出的惊喜赞叹声。学员刘子琪说自己对非遗技艺特别感兴趣,看到有松花砚雕刻这门课程后马上就报名了:“老师教得特别好,在这里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个小梦想,学成后开一间松花砚雕刻馆,将这门非遗技艺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通化夜校开展的松花砚雕刻课程 图源:共青团通化市委

穿越时光、涅槃而来的松花石在吉林大地上不局限于砚台制作,而是多元发展、点石成金。

依托得天独厚的松花石资源和先天发展优势,白山在近年来接连打造“长白山奇石及松花石产品集散地”“松花石产品加工基地”和“北方石城”。目前,白山市江源区内奇石经营业户发展到近200家,从事松花石产品加工包装企业150余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开发出原创松花砚文化产品类、文玩文化产品类、旅游纪念品类等8大类产品,300余款松花石系列产品。

通化坚持实施政策推动、多元驱动、基地(园区)带动、人才助动、宣传促动“五动”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做精松花石产业。设立通化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为松花石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扶持产业开发和技术改造,同时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松花石产业,促使全市松花石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市职教中心与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开设松花石雕刻设计相关专业,持续加大松花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正如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邴正所说,“文化要传承,既要有群众性,也要有专业性,没有群众性就没有根基,没有专业性就无法出精品,群众性和专业性的结合才能保持文化的持久活力,挖掘出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我们的古老文化重新大放光彩。”从山间顽石到文房重器,再到人人可享的文旅产品,松花石的蜕变,是自然与人文的和鸣,是时间与匠心的礼赞,是吉林大地诗意美丽的回响。这方瑰宝,倾听着白山松水的千年低语,感受着跨越时空的墨香与传承。蘸一笔浓墨,道不尽它的奇、秀、美,松花石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价值,在彼时,亦在将来。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雨虹

编辑:秦楚越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