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12寡妇西征,穆桂英最惨,被万箭穿心,仅有一人得以善终
引言:
北宋真宗年间,西夏军队频繁骚扰边境,朝廷命杨宗保出征御敌。谁料杨宗保在五十大寿后不久,为救被俘的父亲杨延昭中了敌军暗箭,战死金山。国难当头,杨门女将挺身而出,十二位寡妇在佘太君的率领下奔赴疆场。她们当中有朝廷命官之女,也有山寨女匪,有杨家儿媳,也有杨家女儿。这支由三代女将组成的特殊军队,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慷慨悲歌。其中,杨门第三代女将穆桂英在古浪峡遭遇埋伏,被万箭穿心,尸骨难辨。最终,杨家将虽然击退西夏,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十二女将中仅剩佘太君一人善终,在空荡的杨府中度过余生。
巾帼英雄铸就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始于北宋初年,那时的边境战事频繁,朝廷需要稳固的军事力量来抵御外敌。杨继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崭露头角,带领杨家将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
杨家将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男将的英勇善战,更在于女将的巾帼不让须眉。佘赛花作为杨继业的妻子,是杨门女将的开山鼻祖,她不仅武艺高强,更擅长兵法韬略。
佘赛花入门之后,便在杨府推行习武读书之风。在她的带领下,杨家的女眷们不再局限于针线女红,而是开始学习骑马射箭,研习兵法韬略。
这些女眷中有不少出身名门,比如李翠萍是朝廷命官之女,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罗氏女更是诗书世家出身,但在佘赛花的影响下,她们都放下了大家闺秀的矜持。
杨家府邸成了一个特殊的练武场,女眷们跟着府中侍卫学习刀法枪术。她们不惧脸上沾满尘土,不怕双手磨出老茧,只为在国家需要时能够披甲上阵。
到了第二代,杨家的八位儿媳和两位女儿,更是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她们不仅继承了母辈的武艺,还各自开创了独特的战斗风格。
第三代女将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穆桂英,她的加入为杨门女将增添了新的血液。穆桂英出身山寨,父亲穆羽曾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后来辗转沦落为山寨之主。
在山寨中长大的穆桂英,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武艺天赋。她精通十八般武艺,尤其擅长飞刀暗器,这些技艺都源于她父亲的悉心教导。
穆桂英与杨宗保的结合堪称传奇,她不仅在武艺上胜过了这位杨门小将,更用自己的才智赢得了整个杨家的认可。入门后,她很快就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将门之家。
这支由三代女将组成的力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更为北宋的军事力量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她们的存在证明了女子同样可以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杨门女将的传承一直延续到北宋中期,她们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女将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可以跨越时代,永远传承。
英雄慷慨悲歌壮士别离
北宋大军出征在即,杨宗保作为主帅站在城楼之上检阅三军。边关烽火连天,西夏军队的骚扰愈发频繁,朝廷不得不派出最精锐的杨家将前往御敌。
杨宗保虽已年过五旬,但依然威风凛凛,一身戎装映照着朝阳。这一年正值他五十大寿,府中上下刚刚为他举办完隆重的庆典。
出征前夜,杨门家宴上觥筹交错,将士们纷纷向主帅敬酒祝捷。穆桂英亲自为丈夫斟酒,席间谈笑风生,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的欢聚。
大军开拔之时,数万将士列队整齐,马蹄声如雷鸣般震撼着大地。佘太君率领全府女眷站在城头,目送大军远去。
杨宗保此次率军出征,带领五万精兵直扑西夏腹地。军中除了杨家将精锐,还有朝廷派来的援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行军途中,斥候来报,杨延昭被敌军设伏擒获。这个消息让杨宗保坐立不安,立即召集众将商议营救之策。
众将献计献策,最终决定由杨宗保亲自带领一支精锐突击队,趁夜色潜入敌营营救。其余大军则在外围策应,以防不测。
夜幕降临,杨宗保换上夜行衣,带领三百精锐向敌营摸去。月色朦胧中,这支队伍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
营救行动初期十分顺利,杨宗保成功找到被囚禁的父亲。就在他们即将撤离时,敌军突然发难,无数弓箭手从四面八方现身。
箭如雨下,杨宗保用身体护住父亲,自己却中了数箭。他强撑着指挥将士且战且退,终于将父亲安全护送出敌营。
回到己方大营后,军医为杨宗保取出箭矢,发现箭头上涂有剧毒。众将士半跪在帐外,为主帅祈祷。
毒性发作时,杨宗保已经虚弱不堪,但他仍然坚持召集众将,安排后续军务。他将帅印交给副将,嘱咐他们务必完成剿敌任务。
杨延昭跪在儿子榻前,老泪纵横,自责不已。杨宗保反倒宽慰父亲,说保家卫国是杨家将的天职。
最终,杨宗保在金山下永远闭上了双眼。他的遗体被护送回京,举国上下为这位英雄哀恸。
消息传回杨府,佘太君强忍悲痛,立即召集府中所有女眷议事。她决定亲自率领杨门女将出征,继续完成剿敌大业。
十二位寡妇在堂前列队,个个披甲执锐,誓要为杨宗保报仇。她们中有的是儿媳,有的是女儿,但此刻都化悲痛为力量。
佘太君登高一呼,杨府上下数百女兵响应,组成了这支特殊的女子军队。她们不仅要为杨宗保复仇,更要捍卫边疆安全。
巾帼征战沙场万箭穿心
杨门女将军团浩浩荡荡开赴西征,由佘太君亲自挂帅。军中十二位寡妇各领一军,穆桂英担任先锋,负责探路破敌。
大军一路西行,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为这支独特的女子军队送行。不少年轻女子也主动请缨加入,使得军队规模不断扩大。
穆桂英率领先锋军抵达古浪峡时,发现地势险要,两侧山崖高耸。她立即派出斥候探查地形,为大部队的通过做准备。
斥候来报,说峡谷中并无异常,只有几个樵夫在砍柴。穆桂英凭着多年行军经验,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她命令军队放慢速度,仔细搜索周边地形。在峡谷的岩壁上,发现了新鲜的绳索痕迹和脚印。
穆桂英立即明白这是敌军设下的埋伏,她派人回报佘太君,请求大军暂缓前进。同时,她带领一支精锐小队继续深入侦查。
就在这时,峡谷两侧突然响起号角声,无数巨石从山上滚落。穆桂英指挥将士们紧靠峭壁躲避,但还是有不少人被砸中。
敌军的主力从峡谷两端杀出,将穆桂英的队伍团团包围。西夏军中有一支神箭手部队,专门对付杨家将的主将。
穆桂英指挥将士结成战阵,试图突围。她亲自上阵,连斩敌军数十人,为部下开辟出一条生路。
神箭手部队开始发动攻击,铺天盖地的箭雨笼罩了整个战场。穆桂英身中数箭,但仍然挥刀杀敌,掩护将士撤退。
佘太君接到战报后立即派出增援,但古浪峡地形狭窄,援军难以快速推进。西夏军趁机在峡谷中布下了更多埋伏。
穆桂英身中数十箭,铠甲早已被箭矢刺穿,但她依然坚持指挥。直到最后一名将士安全撤出,她才力竭倒下。
敌军见穆桂英倒地,立即集中火力,万箭齐发。这位杨门第三代女将,就这样倒在了古浪峡中。
等援军终于赶到时,只看到满地箭矢,穆桂英的尸首已经面目全非。佘太君亲临战场,命人收敛将士遗骸。
这场伏击战成为杨门女将西征路上最惨痛的一战。穆桂英的牺牲激起了全军上下的斗志,她们发誓要为战友报仇。
佘太君重整旗鼓,调整战术,改变了之前的进军路线。她派出多路人马,佯攻不同方向,迷惑敌军视线。
十一位女将分别领军,采取化整为零的战术,避开敌军主力。这个策略果然奏效,西夏军的埋伏战术再也没有得手。
穆桂英的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她用生命换来的战术经验,让杨门女将在后续的战斗中避免了更多伤亡。
一将功成万骨枯终老孤城
杨门女将在西征路上战功赫赫,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继穆桂英之后,其他女将也相继在不同战役中壮烈牺牲。
李翠萍在进攻青石城时,亲自登城查看敌情,被守城的西夏神射手一箭射中咽喉。她带领的部队虽然最终攻下青石城,却再也等不到主将凯旋。
罗氏女在潼关外遭遇敌军主力,以一当百血战三日。最终因体力不支,被敌军乱刀砍死,临终前仍在呼喊着杨家将的军号。
一场大战下来,杨门女将的数量从十二人锐减到六人。佘太君不得不重新调整战术,将剩余将领的部队合并,以增强战斗力。
在夺取银川的关键战役中,杨八妞带领骑兵突袭敌军粮草,不幸遭遇伏击。她命令部下撤退,自己断后力战,最终被乱箭射死。
杨九妞为给姐姐报仇,率军强攻敌营,虽然成功摧毁了敌军大营,却在追击时中了埋伏。她身中数刀,仍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随着战事推进,杨门女将的数量继续减少。佘太君看着一个个儿媳、女儿倒在战场上,却不得不继续指挥军队向前推进。
最惨烈的战役发生在西夏都城附近,剩下的三位女将同时率军强攻城墙。敌军在城头用沸油和擂木疯狂反击。
其中两位女将被烧死在云梯上,另一位虽然成功登上城头,却被守军乱刀砍死。这一战虽然打开了城池的缺口,却又损失了三员大将。
最终,西夏军队在都城被围困月余后投降,杨门女将的复仇大业终于完成。但这时,十二位女将中只剩下佘太君一人在世。
凯旋之日,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夹道相迎。然而站在凯旋车上的,只有佘太君一人的身影。
回到杨府后,偌大的宅院显得格外冷清。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练武场空无一人,昔日女将们比武的兵器蒙上了灰尘。
佘太君在杨府中设立了祠堂,将十一位女将的牌位排列其中。每逢节日,她都会亲自上香祭拜,回忆往日征战的情景。
随着年龄增长,佘太君渐渐不再过问军务,专心抚育杨家后人。她常常给孩子们讲述杨门女将的故事,希望能够传承这种精神。
直到临终前,佘太君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穿着戎装,坐在正堂之上。她是杨门女将中唯一善终的人,走完了完整的一生。
后人在史书上记载,杨门女将虽然凄惨,但她们用生命谱写的战歌,永远留在了历史的画卷中。这支特殊的女子军队,成为了北宋军事史上最为传奇的一笔。
用户16xxx73
历史上没有杨宗保和穆桂英也没有佘太君,杨家将是杨业、长子杨延昭(杨六郎)、孙子杨文广三代人的事迹
回到未来 回复 01-07 14:03
我有很大疑惑,在山西代县、山西原平以及湖北黄梅等地发现的《杨氏宗谱》中,都分别记有宗保、穆桂英及杨文广等相关信息。除了杨氏族谱,《保德州志》也记有“杨文广之妻慕容氏,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辽兵将均畏之”的文字。有人认为,“慕容氏”就是穆桂英,且“穆”“木”“慕”读音相近,“桂英”和“金花”也都是女性常用的名字,所以究竟有没有是历史悬疑
用户16xxx73 回复 回到未来 01-08 00:39
我三叔家的杨氏族谱的前几页画的图里也有佘太君杨宗保等杨家众人画像,但二十几年前央视军事天地节目的〈中华名将〉主持人说历史上没有这俩人,节目组还找到了杨业的第多少代多少代孙合影……至于县志嘛……看过我这小县城五十年代编的一本县志,里面好多不出名的事迹和人物、风土人情、没啥价值的地理资源也写了,在我看来,这纯粹是凑篇幅凑字数[横线脸]
飞龙在天
不是历史,一直在胡说,竟然还有长安城万人空巷
在水一方
真实历史穆桂英是不成在的,虚构人物,但是这样人物的构造,给杨家将增色不少,喧染英雄,创造英雄,文章是有可读性,
地摊韩式炸鸡
史书名纪 没有穆桂英 没有杨宗保 人民需要英雄,时代要用英雄感化 穆桂英 杨宗保是时代的产物 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不要再转取民众的眼泪了 及时真的存在 过去了一千多年 英雄都已经成为尘土 存在我们心中 不也是很好
幸福他如随影形
主要以前败仗打得多,大家心理觉得实在过不去,就创造了百岁佘太君和无数的女将。能破阵,还能打很多胜仗,这样大家心理就舒服多了。特别是民间老百姓,正规军靠不住,就只有靠说书的赢几阵[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2xxx73
孔夫子的儒家害死好多人
九五不二七 回复 01-06 23:39
就 送 朝的官场制度,你先了解一下宋朝的令从朝出。韩信来了也白搭。关汉人什么事?蒙恬卫青霍去病李靖,那个不是领导好?
十三不靠 回复 九五不二七 01-06 23:48
卫霍李落到了好?谁特么还愿出头卖命!内哄内卷,汉人不这德行?
用户39xxx05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君子兰
风吹荒草乱点头,一代帷国英雄穆桂英,战死沙场功名千古流芳百世[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42
佘太君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为什么到到她儿子这一代竟然人才凋零!难道就不能生多点吗?难道古代实行了计划生育吗?看来那时候就已经不生多了!更不用说现代人有试管婴儿,代孕也生不多了!
江湖 回复 12-31 14:30
佘太君应该生6000个儿子6000个女儿组成一个整编师横扫千军!
用户10xxx98
小编北宋的国都在开封,你历史都没学好胡编乱造。
风中的承诺
刘兰芳的评书谁还记得,七零后的美好回忆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电视手机对人的生活确实构成了威胁。你可知道,它简直就是一个食人魔。看看现在的孩子吧!他们不做功课,只会坐在电视机前面,眼睛巴着荧幕,任由电视手机把他们的精气神一点一点地吸光榨干。像这样的孩子就跟死了没两样,因为他们已经不懂得怎样学习做一个好人,只知道看电视。那么电视手机到底教了孩子什么呢?就是一切你所能想得出的各种奇怪而颠倒的行径。他们很少从电视手机上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是对那一些邪恶有害的东西 一教便会。这样一来,不出多久,他们就会学遍一切人所能干得出来的坏事了。(宣化上人)b
用户98xxx13
女将们虽然英勇,但未长期领兵,没有一帮替主帅卖命的亲随,所以牺牲有点大!!
相见欢
宋夏战争不是真宗时期,宋夏战争始于宋仁宗。穆桂英是虚构人物,如果有原型,也只是杨宗保的妻室。
真正传说
可惜是小说 历史上可没有杨家将
蓝天 回复 01-07 17:24
杨业、杨延昭丶杨文广,北宋边关名将。
相见欢 回复 01-11 09:07
历史上有杨家将,但不是很出名。
用户11xxx62
史书[笑着哭]
用户90xxx78
都是说书人写的,想咋写还不由人家
牛鬼蛇神
愚蠢
小城故事
不管杨家还是岳家都不值一题,全属有勇无某人
用户15xxx02 回复 01-11 12:51
你相比之下又如何?
鞭长莫急
北宋有老将杨业,不过这些故事都是民间说书的弄出来的。
知足常乐
满篇胡说八道,长安是宋朝的都城吗?
小城故事
我把这些小编记者通通枪毙才行 在这里胡说八道
会飞的鱼
寡妇门前是非多还十二个早晚得出事!
用户10xxx66
都是皇帝无能,国家才动用女人,就像乌克兰一样,男人都用完,女人也要上了
chen8899f
万箭穿心其实死的痛快,并不惨,一箭穿胸然后等血流尽了才死的更惨。
奋斗
为啥杨家三代每一代都有一两个被 万箭穿心的
高高 回复 12-26 17:52
因为级数不高,穿不起甲!
依阿华
不愧是挫宋
月明风清
现在提这些不利于民族团结
老许
杜撰
展翅飞鲨
和中国足球一样?那时候就阴盛阳衰了?得靠一群寡妇去打仗了?
安佬二
最有真实性,除非有墓碑,说什么都不是
用户80xxx26
那时候的男人这么没血性的吗?
一路向北
历史上从来没有穆桂英,都是虚构人物
雪花落
真的假的
漫步听风雨 回复 12-28 06:55
假的,因为历史上就没有杨门女将
无边落木(川)
攻下了西夏都城,真猛啊[得瑟]
tnzoo
杨家将是后人根据历史编的。
用户10xxx79
挚敬杨门女将!
向前
看到题目,就想起小时候爷爷经常看得那种上面是图片,下面是文字的小书,忘记当时叫什么去了。
用户17xxx66
真实的情况是穆桂英被捉,被士兵轮番施暴而亡[笑着哭]
头脑一热什么都干选手
没记错,穆桂英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没这人吧
裤子
后世根据梁红玉杜撰出来的穆桂英
用户17xxx92
历史上应该有姓杨的 ,肯定没有杨家将之说!是后人杜撰的
十三不靠 回复 12-29 19:07
有杨业,杨延朗,杨文广三代,其余没有习武从军。
用户16xxx73 回复 12-29 21:14
央视《军事天地》栏目〈中华名将〉系列里曾经讲过,只有杨业、杨延昭(杨六郎)、杨文广三代人
十三不靠
查无此人,随你咋编。
远山
穆桂英被万箭穿心才死……太牛了👍,换了我只需要一箭就嗝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