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行走在花溪区青岩镇山王庙村的乡间道路上,乡村美景不断映入眼帘——道路平整,村庄整洁,民房农舍错落有致,竞相盛放的三角梅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山王庙村位于青岩镇东面,距离镇中心3.5公里,全村由4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组成,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村民占比达90%,独特的民族风情为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村子里的生活用水都是倒在家附近或道路上,路面污水横流,天气一热,味道就飘散在空气中,整个村子的环境并不好。”村民罗光汉说。
曾经的山王庙村污水四溢,不仅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也破坏乡村的整体风貌。为改变这一现状,山王庙村在上级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了“治水”。
“为解决村民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我们开始了农村‘治水’工作。将村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针对散户则按照一户一处理的方式治理。”山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家田说。
走进村子,一个白色的“箱子”格外显眼,清水从其中源源不断地流入一旁的湿地里。
张家田指着这个“箱子”介绍:“这就是山王庙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于2021年投入使用,设计处理量为每天50吨,覆盖小摆托组70多户、265人。如今,村子凭借干净整洁的环境,再结合原生的生态优势,成功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
如今的山王庙村,一幢幢别具特色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截至目前,该村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50余万元。
山王庙村是花溪区开展农村“治水”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花溪区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将其作为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花溪区共完成9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服务约11.46万人,投入约2.1亿元修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污水治理设施197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为91.9%。今年所有污水治理工程完工后,花溪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将达100%。”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区分局工作人员彭兴义说。
在贵阳贵安,像花溪区山王庙村这样因“治水”而发生改变的村庄还有很多。近年来,贵阳贵安深入实施农村“五治”,实现了村容村貌大改善。特别是始终坚持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围绕供水、水源、水量、水质、水价全力保障农村群众饮用水安全,因地制宜优化污水处理方式,加强黑臭水体的源头治理和动态清零,全力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9.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还完成了5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下一步,贵阳贵安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经济适用的原则,通过统筹新建城镇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记者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