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冷链运输预冷,水冷机组参数,采后6小时,品质保持实验

醉卧花间笑 2025-02-20 20:13:00

荔枝冷链运输预冷,水冷机组参数,采后6小时,品质保持实验

在炎炎夏日,当我们满心期待地撕开包装,却发现荔枝的口感不再鲜嫩多汁,果皮也失去了那一抹诱人的红,这是很多荔枝爱好者的伤心经历。荔枝,这个备受喜爱的水果,就像一位娇俏的姑娘,从枝头采摘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时刻面临着品质变化的挑战。

就拿我老家的情况来说,我老家在华北的一个小乡村,村里很多人家都种着葡萄,虽然产量和收益都还不错,但每次看到南方的荔枝,心里还是充满了羡慕。我们这儿种葡萄的人家,从葡萄藤爬上架子,到一颗颗圆润的葡萄挂满枝头,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像夏黑葡萄,它的果粒紧紧挨在一起,紫黑色的果皮下藏着甜甜的果肉,轻轻一咬,汁水四溢;还有巨峰葡萄,个头大得很,颜色也特别深,口感很浓郁。但是在荔枝的生长地,比如华南地区,那可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华南的地形多样,有沿海的平原,也有起伏的丘陵,在那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荔枝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荔枝树的形态各异,有的枝干粗壮,上面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有的树枝弯弯绕绕,像是绿色的长龙。荔枝的种类可丰富啦,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桂味荔枝,果肉脆爽,带着淡淡的桂花香;糯米糍荔枝,果肉软糯,甜蜜多汁之外,还有一些冷门的品种呢。比如说桂绿荔枝,它既有桂味的香气,又有糯米糍的软糯口感,外观上也是绿红相间,十分特别;还有糯米糍荔枝中的小果型品种,虽然个头小,但是味道浓郁得很。还有黑叶荔枝,果核比较小,果肉厚实。

荔枝是非常娇贵的,从树上摘下来之后,保鲜就成了个大难题。我记得有个网友分享过他的经历,他老家在广东,家里种荔枝。每年荔枝丰收季的时候,看着满树的荔枝,心里高兴得不行。可是等荔枝运到一些北方城市,就变得惨不忍睹。他说以前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运输距离远,可后来才发现,关键就在于荔枝采后的预冷环节。就好比荔枝刚从树上摘下来就像个刚跑完马拉松的运动员,浑身发热,精力还很旺盛(这里的发热指的是果实的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还很强烈),如果不赶紧给它降降温,它就会很快枯萎变质。

现在很多人开始重视荔枝的冷链运输,而在冷链运输中,预冷是极为重要的一步。特别是采后6这个关键的时间点。有实验证明,在荔枝采后6小时内进行预冷,对保持荔枝品质有着巨大影响。这6个小时就像是荔枝的一个生死时速,如果错过,荔枝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那荔枝冷链运输中的水冷机组又是怎么回事呢?水冷机组可是预冷环节的关键设备。水冷机组在运行时,有一系列复杂的参数。比如说,水温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水温太高了,就没办法有效地降低荔枝的温度;水温太低了,又可能会冻伤荔枝。一般根据荔枝的品种和采摘后的状态,水温在5度到10度左右比较合适。而且水冷机组的流量也有讲究,流量太小,水不能快速带走荔枝的热量;流量太大,可能会对荔枝造成机械损伤。

再说说不同品种荔枝在采后6小时预冷后的品质保持情况吧。还是拿桂味荔枝和糯米糍荔枝来说。在一些农场里做过试验,在采后6小时进行了水冷机组预冷,并且在整个冷链运输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桂味荔枝在3天后,果皮依然保持着部分红色,果肉的香气还很浓郁,咬一口还能感受到那种脆爽的口感和独特的桂花香。糯米糍荔枝在这个时候,果肉也没有变得干缩,软糯香甜的口感还在,只是那种浓郁的果香稍微淡了一点。

如果把这个时间延长到7天,桂味荔枝的果皮颜色开始有点变深,有向褐色转变的趋势,但果肉还能吃,口感和品质虽然比3天的时候差了一些,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糯米糍荔枝的果肉在这个时候开始变得有一点点软趴趴的,不过甜度还是能保证的,果香也还留着一丝。

到了15天的时候,桂味荔枝的果皮褐色面积变大了,果肉也开始有轻微的软烂现象,但是果核周围的部分还能吃。糯米糍荔枝的情况也不太妙,果肉软趴趴的同时,还有一些褐色斑块出现了,不过咬下去还是能尝到甜甜的味道。

要是放一个月的话,桂味荔枝基本就已经不行了,果皮乌黑,果肉软烂,完全没有食用价值。糯米糍荔枝也好不到哪里去,几乎整个果实都腐烂变质了。

南方的荔枝在运输到北方的过程中,如果能在预冷环节把控好,再加上一路上的冷链运输监控,就像给荔枝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这和华北地区种葡萄有点相似之处,葡萄采摘后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也会坏掉。

还有一个例子是在广西的某个荔枝种植园。那里是典型的丘陵地貌,荔枝树漫山遍野。果农们在荔枝采后6小时内就用了合适参数的水冷机组进行预冷。然后通过冷链运输,运到了北京。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3天了,打开箱子一看,桂味荔枝的样子和刚采下来时区别不大,果皮红得诱人,果肉清甜脆爽。这让北京的消费者们大饱口福。

荔枝的这种娇弱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果实结构,在不同的种植环境下也有差异。比如说在平原地区种植的荔枝和在丘陵地区种植的荔枝,它们对预冷和冷链运输的要求可能会有细微的不同。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可能比较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积累的营养成分可能就和平原地区的荔枝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到采后处理的方式。

那荔枝冷链运输预冷,特别是水冷机组参数这一块,以后还有没有更好的改进办法呢?还有,如何能让那些冷门荔枝品种在运输过程中也像桂味、糯米糍这些大众品种一样保持良好的品质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
醉卧花间笑

醉卧花间笑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