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岁的弟弟在广东湛江被害后,27年来,追凶和“复仇”几乎填满了李海玉全部的生活。
她剃发明志,“不报仇绝不留长发”;扮成工友妻子与嫌疑人“暧昧”网聊三年,套话协助警方抓捕;为追凶不惜与丈夫离婚,将女儿交由前夫抚养……
27年漫漫追凶路,她独自上场,直至亲手将嫌疑人易某华送上法庭。11月1日,这起故意杀人案在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择期宣判。
当年男孩被匆匆埋葬,时过境迁后墓地已无处可寻,而李海玉却仿佛一直停滞在弟弟遇害那年。
近日,她向南都、N视频记者讲述了追凶之路的坎坷辛酸与柳暗花明。
“一旦易某华的死刑判决下来,追凶画上句号,到时我也过点自己的小日子。”
李海玉从湖南坐车到湛江。
庭审
11月3日,李海玉风尘仆仆地从湛江赶回湖南邵阳老家。
她与76岁的母亲同住,母亲患老年痴呆症,一度走失,这几天一直把屋子里的东西往外扔。
李海玉无奈地对南都记者说:“我搬进来,她扔出去,还拿刀追着我砍,说我是来骗她儿子的。”
母亲尚不知道儿子遇害的事,她也不敢在母亲面前提起,只能默默关注案子进展,“有需要还会返回湛江”。
回想起数日前的庭审现场,李海玉仍愤怒不已,“他没有丝毫悔意,手指着我和律师,跟他审判我们似的”。
自从9岁的弟弟李焕平在湛江被害后,从1997年至今,李海玉经历了长达27年的追凶之路,并协助警方将嫌疑人易某华抓获。
11月1日,易某华故意杀人案在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择期宣判。李海玉的代理律师告诉南都记者,“公诉机关对被告建议量刑为死刑。”
李海玉说,庭审现场的易某华与8年前相比,身形消瘦许多。“他辩解‘才杀了一刀,用的是10多厘米的折叠水果刀,李焕平过水坑时滑倒在水果刀上,当场倒下流了很多血。确认死亡后,他害怕选择了逃跑’。”
当律师质疑易某华为何没有将李焕平送往医院,以及后来多年从未向家属表达歉意时,易某华的回答一直是“害怕”。
“我用手握紧拳头,很想冲上去撕他的脸,后来努力强压自己的愤怒,既然选择了法律,那我就交给法官吧!”李海玉在庭审现场大声质问易某华,“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把你送上法庭的人!”
李海玉祭拜弟弟。
庭审次日,她手捧着父亲的遗像,去鹅感村祭拜弟弟。“我想告诉我爸爸,我没有辜负他的嘱托。”
秋风萧瑟,鹅感村荒地杂草疯长。
由于弟弟的埋葬地没有立碑,无法找到准确的位置,李海玉只能在路边祭拜,在风中哭喊弟弟的名字。
鹅感村村民官卫东向南都记者回忆,当年他和李父一起去现场确认李焕平的尸体,尽管现场拉着警戒线相隔十米,但他们直觉那就是李焕平。
“因为尸体身上穿着熟悉的衣服,而且边上还有一把钥匙,李焕平生前是班长,负责保管教室钥匙,钥匙拿回学校后可以打开门。”
李父痛失爱子后,委托官卫东和李海玉的表哥处理尸体,“当初让我们暂时埋在鹅感村水泥公路边,他说迟点带回老家入土为安”。
如今,李焕平遇害的甘蔗田已经变成茫茫稻田。18公里外的鹅感村,男孩的埋葬地在时过境迁后,无处可寻。
追凶
李海玉家里有姐弟6人,她排行老四,弟弟年龄最小。
隔着岁月的长河,弟弟的音容笑貌日渐模糊。但她依稀记得,比她小6岁的弟弟活泼好动,善良且富有正义感。
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李海玉被人欺负时,弟弟会张开手护着她。一次姐弟俩去放牛,锋利的牛角朝姐弟俩拱过来,弟弟挡在她身前,被牛角拱到水沟里受了伤。
1992年,父母带着9岁的弟弟和李海玉的一个姐姐,去湛江雷州市迈车坎村承包果园种植。
由于其他姐姐外出打工,李海玉只能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妹妹,“爸妈答应迟点安顿好了,会带我们一起过去”。
然而,全家对团圆的美好期待,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1992年底,李海玉听说弟弟被果园工人、邵阳同乡易某青(即易某华)带走,两人均不见踪影。
后来,伤心过度的母亲独自回湖南老家照顾李海玉姐妹,父亲此后鲜少回家,辗转云南、海南、贵州等地,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易某青。
每当李海玉向父亲询问弟弟失踪的经过,他都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地将自己关在房间里。
自从弟弟失踪后,一家人陷入痛苦,家境也一落千丈。
“弟弟从小就特别保护我,而我却保护不了弟弟。”李海玉初中辍学,易某青的名字从此刻在她的心里,“是他害了我们一家人!”
1997年,刚满20岁的李海玉一边打工,一边踏上复仇之路。
她一人走遍多省,每去一个工厂打工,待几个月就走。只要听到有邵阳口音的同乡人,她都会套近乎,询问对方是否认识易某青,也曾因此上当受骗。
2014年,李海玉的父亲去世,给她留下了3页遗嘱,叮嘱她“一定要找到易某青,将他绳之以法”,并给李海玉留下对方的住所线索。
2016年,按照父亲提供的线索,李海玉打车前往易某青鱼塘边的一个住所。随后在附近山头日日蹲守,等待他出现。
由于此前并未见过易某青,只从父亲口中得知对方“身形矮胖”。当一个矮胖男子出现时,她强装镇定走上前,试着碰运气与对方搭讪称“易老板”,没想到对方果然应了。
实际上,作案之后,易某青对外一直以“易某华”的身份生活,借此逃避警方的追捕。
李海玉向易某华谎称,自己是他工友的妻子,需要找工作赚钱,并以此为由加了微信。
接下来3年多里,李海玉和对方靠微信聊天保持着“暧昧关系”,平时她有空就会给对方发微信、视频聊天。
李海玉的头像是留着长头发,笑意盈盈的模样,颇得易某华的好感。
李海玉透露,易某青曾多次约她开房,“有一次我已经答应了”。去宾馆的路上,她紧紧攥着刀片,后来想到母亲,她又退缩返回家。
李海玉和易某华的聊天记录。
为了让易某华亲口承认自己就是易某青,李海玉想方设法套话。
她提供了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当中,易某青说,“收到回信,请打电话给我。要快,因为我明天上广东。”李海玉问,“你是易某青还是易某华,把我搞糊涂了。”易某华回复道,“我是易某华,易某青是学校读书的名字,两个名字,就是一个人。”
易某华被警方抓获。
李海玉立即将微信截图提供给警方作为证据。
2020年5月23日,雷州市公安局组织刑侦大队等部门联合出击,奔赴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当天在某供销社附近工地处成功抓获易某华。
坎坷
为何提起弟弟失踪,当年父亲总是沉默不语?易某华被抓获后,越来越多的谜团被解开。
她这时才明白,原来父亲早就知晓弟弟遇害的事,一直瞒着家人。
“我妈妈有心脏病,姐妹们年纪又小。”父亲曾请求村民帮忙将儿子的尸骨埋在鹅感村附近的公路旁,打算以后有机会把孩子接回湖南老家埋葬,但后来无法实现。
根据湛江市人民检察院出具的刑事申诉结果通知书,1992年12月22日8时许,易某华与胡某和朱某到雷州市北和镇鹅感村李某祥家中讨要工资,双方发生争吵。
当天下午,易某华到雷州市迈车坎村小学,谎称李某祥妻子病危,将李某祥儿子李焕平带离学校。
1993年2月19日下午,黄某等人在迈车坎村村前甘蔗地里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经李焕平家属辨认认为是李焕平的尸体。
“我一直以为找到易某华就能找回弟弟,弟弟回来了就能认祖归宗了。”李海玉言语中透着失落。
她告诉南都记者,她曾想默默找到弟弟,给全家人一个惊喜,还将打工攒的钱为弟弟盖了三层楼的新房,等他回家后住。
李海玉感到万念俱灰。
2021年2月,湛江市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对嫌疑人易某华作出不起诉决定。
根据不起诉理由说明书,不起诉主要理由是:被害人李焕平下落不明,认定其死亡的证据不足;当年发现的尸体死因不明;被害人李焕平被易某华杀害只有易某华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予以证实。
李海玉在社交平台公布案件进展。
李海玉不服,向广东省检察院提出申诉。
2022年11月,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复查过程中,补充了部分新证据后将案件移交追诉。
据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结果通知书,该院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认定易某华杀害被害人李焕平的犯罪事实,易某华构成故意杀人罪。
回忆过往,李海玉对南都记者说,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甚至连妹妹比她小多少岁都答不上来。
时间似乎在她身上停滞,她一直被困在弟弟遇害那年。
心愿
这几年,李海玉剃了光头,以此明志,“如果凶手没有受到制裁,我这辈子都不会再留长头发”。
李海玉。
过去27年,追凶占据了她的全部生活,家庭支离破碎。
因为四处在外追凶,经常不在家,丈夫与她离婚,两个女儿抚养权也给了丈夫。说起女儿,她坦言很愧疚,“我没法带她们,对不起她们。”
追凶之路充满坎坷,李海玉不抱怨没有亲人同行。“我不希望她们过我这样的生活,我希望她们开心幸福。”
庭审结束后,她期待判决早日尘埃落定。
李海玉的代理律师王文广向南都记者表示,庭审现场,公诉机关当场建议判处易某华死刑,法院宣布择日宣判。
王文广透露,“证据很充分,能够形成证据链。”关于检察院在立案复查过程中补充的新证,他并未透露。
他说,代李海玉提起1048万元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希望让易某华在刑事上受到重判,民事上也受到重罚。“至于法院判决赔偿多少钱,我们都会尊重判决。”
广东崇晖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向前向南都记者分析,本案被害人是9岁的儿童,如果法院认定易某华是用水果刀杀害儿童的凶手,则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故意杀人行为,法院将依法判处死刑。
“本案关键在于案件事实的认定,案发现场是儿童失踪数月后才发现,很可能缺乏现场目击证人,导致死亡的原因存在一果多因的可能,法庭对易某华的审理,可能会因为存在这样的事实疑点,对其依法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
关于1048万元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许向前认为,在实践中,可能无法得到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只支持物质性赔偿(包括丧葬费、交通费、医疗费等),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死亡赔偿等,但是可以申请国家司法救济,获取5至10万元不等的国家司法救济金。
“一旦易某华的死刑判决下来,追凶画上句号,到时我也过点自己的小日子。”这几天,李海玉的头上开始冒出新的发茬。她缓缓地对南都记者说,“如果如愿 ,我准备留长发。”
她打算陪在母亲身边,早年打工学了理发手艺,她想在老家开个理发店。最近,好心人送了一群鸡,她又琢磨着开养鸡场。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记者 杨婷 见习记者 李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