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狭长的省份,最窄的地方只有23公里

奇探旅记 2023-12-15 15:20:20
甘肃地理概况

提起甘肃,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俗话说,“蜀犹蛮荆,秦犹戎狄”,这就概括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地域特色。

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腹地,介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三面环山,坐拥黄河与长江上源。

地广人稀,面积近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

甘肃东接陕西,南连四川、青海,西靠新疆,北邻内蒙古,处在我国的西北腹地。

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丰富多彩。

除了没有海洋,这里几乎涵盖了中国的所有地形类型。

甘肃有絮雪的高原,有连绵的山脉,也有广袤的草原。

高原部分主要是东北部的黄土高原,海拔在1500-30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由千沟万壑组成。

六盘山、章仓山等为黄土高原的代表。

河西走廊是一条狭长的峡谷盆地,为古丝绸之路要冲。

南部秦巴山地区是章丘入蜀的险要门户,主峰海拔3000-5000米,有北方的“小藏区”之称。

甘肃的草原分布在河套地区的吐鲁番盆地和阿拉善盟地区,面积约占全省的1/3,是我国第二大草原。

草原上遍布沙丘、低山和孤峰,面貌特殊。

甘肃省的地图形状极为独特,像一个“小蛮腰”,又如一柄横亘的玉如意。

它呈西北-东南走向,两头粗中间细,中部最窄仅24-76公里,形成天然的走廊。

这种奇特的形状是自然和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

狭长的地形有利于统治和控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朝历代将它作为西北门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依山川形成边界,一方面又掺杂不同区域,形成如今的版图。

蜿蜒的形状源远流长,独具匠心。

甘肃省界的历史演变

甘肃虽然自汉代就已设置州县,但正式建省则要到元朝。

元朝实行省制,于1273年设置甘肃等15个行省。

当时的甘肃省辖区仅包括河西地区,相当于今天甘肃的西部。

明朝时期,甘肃被并入陕西省,属于陕西布政使司。

明初甘肃仅有3个州,后来发展到8个州县,但始终隶属于陕西。

到了清朝,甘肃再次单设省份。

清代甘肃省辖境已与元朝有较大差异,将原属陕西的庆阳、天水等地划入甘肃,形成一个长条状的版图。

但仍包括今宁夏全境及部分新疆、青海等地。

这是甘肃第一次接近今日版图。

民国时期,中国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1928年,宁夏、青海建省后相继脱离甘肃。

1958年宁夏建自治区,又划出5县归宁夏。

新中国初期,甘肃东南部曾一度划入陕西省。

20世纪50-70年代,随着自治区的发展,甘肃省区划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调整。

1959年,甘肃东南部重新划入甘肃省。

随后,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相继成立自治区,甘肃省区划逐步固定下来。

1958年后,除1977-1979年曾把阿拉善盟划归内蒙外,甘肃省的边界已基本稳定。

它既继承了历史传统,也顺应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基本成为今日的模样。

60多年来,甘肃的版图保持着独特的状态。

甘肃版图形成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的省界多以山川为界,这就是所谓的“山川形便”。

甘肃省区的形成也遵循这一传统。

甘肃与相邻省区以天然的山脉河流为界。

北部与内蒙古以北山为界,南部以岷山、祁连山为界限与青海相接。

东部大通、定边等县以黄河为界与陕西相望。

利用山川天然边界,使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浑然一体,便于管理。

为防止地方割据,历朝历代还使用了“犬牙交错”的办法,故意将不同区域混在一起,以制衡各方势力。

如天水、陇南在文化上更接近关中,却划给了甘肃;平凉地区则文化上近似陕北,也划入甘肃省。

这种故意的“掺沙子”,使甘肃既囊括河西又绵延秦岭,巧妙地纳入各个区域。

甘肃省区的演变保留了悠久的历史印记。

今天的版图既沿袭了河西、河东的传统区划,也吸收了各朝调整的积淀。

既顺应统治需要,也符合地理文化实际。

60多年的演变才最终定型,它兼容并蓄,既“形便”又“交错”,将不同地区纳入统一的版图之中。

独特的形状承载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积淀,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智慧。

1 阅读:2240

评论列表

李振兴

李振兴

2
2023-12-16 12:16

你确定甘肃的面积没错?真是有张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