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大赛结果揭晓,看“老外”镜头里的北京新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6 21:06:15

如今,在北京生活着许多外国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带着各自的视角和情感,融入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之中。在这里,他们不仅是中国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还成为记录者。有些人或手持镜头、或化身镜头中人,用短视频这一现代媒介,呈现了高效、科技感、日新月异的北京新貌。

11月25日,2024“我与北京 iBeijing”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行。吴娜摄

11月25日,2024“我与北京 iBeijing”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行,来自20余国在京外籍人士与各组织单位近百人参加活动。大赛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

现场展示了部分获奖作品,镜头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古老的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其中德国人米福的作品《高效北京》讲述了“北京速度”背后的原因。

德国人米福

1987年来华,米福在不同城市、不同企业工作过,而从2000年开始,他便一直留在北京工作。退休前,他在中国欧盟商会担任医疗器械部高级商务经理。北京政府办事高效给米福留下深刻印象,“北京市发改委、市贸促会经常主动联系商会,了解我们的会员企业在北京遇到什么困难,还会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条件。”

同时,米福还称赞北京数字化程度高为企业节约了跑腿儿的时间。“网上就可以申请办理各种许可证,且99%的申请都会在约定时间内被批准。审批从以前的几个月到如今的几个星期,北京的速度越来越快。”

生活方面,米福可以熟练操作各种软件,例如通过微信几秒钟就可以购买水电天然气等,高效提升了生活幸福感。退休后,米福决定在北京养老,他觉得北京的环保做得越来越好,他喜欢到城区公园散步,也喜欢到郊区山上徒步,家里有暖气,邻里有照顾,未来的医疗也会越来越好。

现在,米福正在翻译《北京中轴 百年影像》这本书,他认为北京是现代生活和古老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北京。

英国人司徒建国

除了米福,英国人司徒建国也用镜头记录了一个“新北京”的故事。在《全世界最大图书馆》这个视频里,他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带领观众领略图书馆的海量藏书及数字化的阅读体验。在北京生活了17年,司徒建国坦言,这几年北京变化非常大,城市地标越来越多,地铁线路越织越密,生活越来越方便,物流越来越发达……“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变化是城市环境越来越好,所以北京的变化不仅关于经济,而是全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一直在北京生活。”

韩国人金恩智

科技感也是外国人对北京最深的感受之一,跟随“韩国小姐姐”金恩智的镜头,我们来到了北京市的两家科创企业,进行沉浸式黑科技体验。其中一家企业展示了高科技在中国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模拟了未来的智能列车运行;另一家则是华为5G实验室,金恩智头戴AR计算机,体验了与日常息息相关的最先进的5G技术,例如胶囊胃镜、5G+区块链……让观众充分感受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

“我们都非常清楚,中国的技术越来越发展,AI在各行各业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这吸引我深度了解高科技在这些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金恩智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她交谈完全不觉是外国人。目前在中国外文局从事中韩双语主持人的她,希望向韩国民众介绍更多中国发展成就。

好的作品不胜枚举,每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情感与温度。通过这些“老外”的镜头,中国不再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东方国度,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地方,更展示了北京的美丽与繁荣,传递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