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义仆:阿寄

方外的山 2024-07-09 07:06:44
明代嘉靖年间,淳安有徐氏一家兄弟三人,老三去世早,留下媳妇季寡妇带着两儿三女。

后来这家人分家,老大分了一匹马,老二分了一头牛,季寡妇分了一个名叫阿寄的老奴,阿寄已经五十多岁了。

分完家,季寡妇哭泣着说:“马可以骑用,牛可以耕田,一个老奴有什么用呢,还要供给他饭食!”

阿寄叹息着说:“唉!主人这是说我还不如牛马啊!”此后,阿寄便努力策划营生,为主人家分忧。

阿寄琢磨了一个贩漆的生意,季寡妇很支持他,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得金一十二两,都交给阿寄当作本金。

阿寄带着这些钱进山贩漆,当年本金就翻了三倍,阿寄告诉季寡妇:“主人不用担心钱财了,很快我们就会富起来。”

就这样辛苦经营了二十年,季寡妇的家业已达到了数万金,在当地富甲一方。

在阿寄的操持下,季寡妇的三个女儿顺利出嫁,两个儿子也结婚成家,聘礼都达千金。阿寄还为季寡妇的两个儿子请了教书先生,并且捐粮让他们进太学读书。

到阿寄年老体衰快要过世时,他告诉季寡妇说:“老奴也算是尽到了牛马之报!”他取出两个盒子,其中家产巨细分明,列为两份,他嘱咐季寡妇说:“把这两个盒子交给两郎君吧!”说完这些就离世了。

阿寄去世后,徐氏的子孙查看他的财物,发现阿寄自己没有寸丝粒粟的积存,他的妻儿所穿也是仅能避寒遮体而已。

关于阿寄的这一记载出自明代古籍《续耳谭》。

自嘉靖以来,记载阿寄事迹的史作、方志还是很多的,例如李贽的《焚书》、徐象梅的《两浙明贤录》、《(雍正)浙江通志》、《明史》等等。

人们在广泛传播阿寄事迹的同时,无异对其行为是赞赏认可的,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明知道是被赞赏或符合道义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如阿寄般做到呢?

11 阅读:336
评论列表
  • 2024-07-10 14:18

    用阿季来规范自己,这是美德的光辉。可如果专门用它规范别人呢?在草民看来,古今所有人际伦理的奥秘,都全在这里了

方外的山

简介:究古文籍,探稀奇事,走传统路,觅花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