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战遭到了中国的强力反制,自尊心受损的特朗普,又祭出“或将加征50%”的昏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这轮关税大战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对此,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有话要说。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从“交易筹码”演变为一场“经济恐怖主义”。4月8日,他威胁若中国不取消34%的对等关税,美国将再加征50%,甚至扬言“终止一切对话”。这种“胆小鬼游戏”式的威胁,暴露了其政策逻辑的致命缺陷:将国家间的贸易进行商业讹诈,无视全球经济链的脆弱性。李显龙早已警告,若中美贸易战失控,全球经济可能遭遇“二战以来80年未有的混乱”。
事实上,特朗普的“关税瘾”已让美国自食苦果。美股三天蒸发6万亿美元市值,马斯克等商业领袖公开抨击其政策“荒谬”。高盛和摩根大通预测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高达45%-60%。更讽刺的是,白宫一度释放“暂停对其他国家加税”的假消息拉抬股市,又在股价回升后紧急辟谣,这种“市场操纵”手段连华尔街都瞠目结舌。显然,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正在摧毁市场信心,而他试图让全球为美国经济“化债”的算盘,终将反噬自身。
特朗普的关税战让人联想到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美国当年对2万种进口商品加税,引发全球贸易萎缩66%,间接催化了二战爆发。李显龙尖锐指出,如今中美对抗的危险性远超当年:“两个核大国的冲突代价,比美日太平洋战争更惨烈”。或面临三战风险。
然而,特朗普团队仍沉浸在“冷战胜利者”的幻觉中。他们试图复制“熬死苏联”的剧本,通过科技封锁、供应链脱钩逼迫中国让步。但李显龙一语道破关键:“中国不是苏联”。中国的经济韧性源于完整的工业体系、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以及“发展权”背后的全民共识。当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TikTok、华为时,中国已用国产芯片突破和“新质生产力”战略证明:封锁只会加速技术自立。
早在3月底,李显龙便预言中美将面临“惊涛骇浪”。他提出两大忠告:其一,效仿1930年代关税保护主义必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其二,中国与苏联根本不同,美国“霸权逻辑”对中国无效。这些判断建立在对中美矛盾的深刻洞察上:美国无法接受“多极世界”,中国则坚持“发展权不容剥夺”。
这种结构性矛盾注定难以通过“大交易”化解。正如李显龙所言,中美在主权、安全、科技等领域的认知存在“鸿沟”。美国将中国崛起视为“霸权挑战”,而中国视发展为“天经地义的权利”。当特朗普用关税作为“政治大棒”时,中国反击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国际秩序的话语权争夺。
面对李显龙的忠告,特朗普选择充耳不闻。他沉迷于“MAGA小将”们的吹捧,甚至幻想“中国想妥协却不知如何开口”。这种一厢情愿暴露了其对中美实力的认知偏差:2025年中国GDP预计达18.94万亿美元,对美出口仅占3%,而美国却依赖中国供应链维持通胀稳定。
特朗普的“交易主义”正在瓦解美国同盟体系。欧盟宣布对美加税,冯德莱恩直言“聚焦美国之外的83%全球贸易”;东盟多国拒绝选边站队。“美国优先”变成“美国孤立”,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反而促成中欧合作、RCEP等新合作框架的发展。
面对特朗普的讹诈,中方表示,至少有六把“反制利剑”:大幅加征大豆高粱关税、禁止美国禽肉输华、暂停芬太尼合作、服务贸易反制、停播美国电影、调查美国专利。这些措施直击美国农业、医药、文化霸权命门。
但中国的战略远不止于关税对抗。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强化半导体自主产业链,中国正在构建“去美国化”的平行体系。正如商务部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不怕事”——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我们已经亮剑,但我们的目标更加长远。
特朗普必须明白:21世纪的国际规则不再是“强权即真理”。中国的反制不是“战狼外交”,而是对单边主义的正当防卫。李显龙建议各国“系好安全带”,但更根本的出路在于重塑全球化共识——正如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内核正是多边主义与共同安全。
历史总会给狂妄者上课。1930年代的关税战埋葬了“日不落帝国”,今天若重蹈覆辙,美国霸权或将加速崩塌。这场博弈的终局,正如李显龙所祈愿的——在“惊涛骇浪”到来前,人类还能找到“安全下车”的出口。